第一条 总 则伴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必然出现了给人类带来伤害的放射性物质。因此,放射源管理工作已经日渐成为公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防辐射管理工作,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制度。放射源监测管理制度放射源监测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本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由公司总经理、分管安全的常务副总经理、具体分管放射源检测管理的副总经理、放射源检测管理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放射性监测人员、放射源检测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管理监督人员、形成了公司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公司质量部为废旧金属放射源检测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由废钢检验人员负责对放射源的监测;公司储运部负责对防辐射区域的设置、隔离及其警示标识工作。并协同质量部做好对现场放射性物料的目视监测;公司设备部负责对放射性监测仪器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公司生安部负责对放射性监测管理工作的监督实施与考核。 放射性监测管理工作宣传 公司质量部应积极做好对放射性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要求在相应场地包括原料与检验场地,分别张贴“认识放射源 免受放射性危害”的宣传警示标语。 放射性监测管理人员的培训及资质要求 公司应明确专人到国家有关防辐射管理培训机构,进行防辐射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放射性监测设备的维护及管理 放射性监测仪器操作者,具体负责对其日常维护与保管工作,不得丢失或被盗。公司设备部应将放射性监测仪器纳入到计量管理类,其设备使用说明书应交设备部备案。在出现故障时,质量部放射性监测仪器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事故处理流程,上报设备部计量管理主管做好维修工作。质量部应及时提醒设备计量人员,做好放射性监测仪器的校准、检定工作,设备部应加强对放射性监测仪器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 放射性物质的监测范围 公司所有的废旧金属原料均要经过放射性监测后再入炉熔炼,确保所有的出厂金属制品无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预防措施 放射性物质或疑似放射性物质发现时,应实施对现场的保护,确保其不得丢失或被盗。并采取现场拉彩带实施现场保护,以便警示、隔离、疏散与避开。 放射性物质发现与现场处置办法 公司对放射性物质的预防管理,将参照公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启用安全管理紧急通道及其配备的车辆,以实施对放射性事故的预警处置。 放射性物质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 公司在处理放射性物质或疑似放射性物质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全时段隔离保护,严禁任何人进入被保护区内,更不可进入擅自移动甚至打开。 放射性物质事故发生的报警 公司对放射性物质发现与报警,有关放射性监测管理部门负责人皆应知晓放射性事故发生的报警电话,并在第一时间告知报警者,或报警者能在现场查阅到报警电话。第三条 废旧金属熔炼前放射性监测方案 放射性物质监测办法 专职放射性监测人员每天要对公司各生产环节的监测点,放射性物质监测仪器Inspector 34511进行监测,并将实际的监测结果记录于《...放射性监测结果记录表》中,读数大于250nSv/h时,判定为异常。 入炉前放射性监测 在废旧金属进厂时,应在其检验现场及时给予监测,每次将《...放射性监测结果记录表》填写完整。生产过程中放射性监测 对生产过程中放射性监测,质量部放射性监测人员在做好对主要生产环节放射性监测工作的同时,还应做好现场宣传与引导工作,使其他员工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监测并能明辨辐射源警示标识等物品,一经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质量部专业放射性监测人员到现场探测确认。质量部作为废旧金属放射源检测管理归口部门,其负责人每周应做好对其工作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填写好《苏南重工阶段性放射性物质管理监督检查记录表》。 最终产品放射性监测 在成品仓库现场,要不时地对成品进行抽样监测。 放射性物质发现的标记标识 对上述产前、产中、产后所确认有异常事实时,应及时在相应的辐射源件上做好完整醒目的标牌式文字说明,以便人们予以辨认。第四条 放射性物质处置措施 放
“原创力文档”前称为“文档投稿赚钱网”,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成交的100%】。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3005833200 电话:19940600175 欢迎举报,上传者QQ群:126814092
1.《放射源管理 放射源检测管理制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放射源管理 放射源检测管理制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