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台湾高雄县岗山镇人,被张誉为21世纪支持小说的两位作家之一。著有小说集《羊还在树上》、《孤独的游戏》、《秀才华的守望》、中篇小说《猴子》、《罗汉池》、倪亚达系列小说等。曾获第17、22届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第20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奖。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财新周刊》上,是关于袁的创作批评。袁的小说在今天的排行榜上,或许名不副实,但却可以流传很久,比现在很多著名作家都要长,因为文学是口耳相传的,决定一部作品留下来的往往不是它所契合的是什么意识形态,它所运用的理论有多宏大,而是它是否超越了单一意识形态的桎梏。只有通过它的语言,小说才能打动你的心,让你觉得远方有人在写你的心,而且准确到让你惊讶。袁就是这样的小说家。
作者:袁
出版社:联合文学
出版年份:1999年
袁是华语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但他在年仅38岁时就选择了死亡。他死后,他的小说并没有被遗忘,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随着简体中文版的推出,袁像一个新作家一样,被大陆读者津津乐道。2019年《送走后浪》是他近期值得关注的作品。本书共分四卷,内容包括袁的许多短篇小说和杂文,他的写作心得和他未发表的作品。
《送别》最好的小说是同名小说,获得1994年时代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小说写的是从午夜到黄昏,从站台到车厢,到火车站台,到寄宿学校。它不是漫无目的的写作,而是类似于电影的长镜头,把相互关联却又疏离的人物联系起来,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宪兵,乘客,父亲,孩子,弃妇,走失的老太太,有枪声,有挣扎,但总体感觉是安静的,如深夜的逃兵。元·盛喆在《送别》中呈现的是“人的存在的分裂与异化”。
书中的许多小说都围绕着这个主题。比如《依然在树上的羊》里的“我”呆在荒芜的公园里,看到树上的羊一动不动,“像一个白色的问号卡在了一半空”。在雪茄盒里,父亲珍贵的雪茄盒逃脱不了死后丢失的命运。袁以一种粗略而冷静的方式捕捉日常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瞬间。比如只有几百字的《牛奶与秋千》,描述的是年轻的“我”喝牛奶、荡秋千、滑滑梯的感受,似乎很常见。然而,在袁的笔下,“当我最接近天空空的时候,一个奇怪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滑的时候,我想的是:“一个人站在高处,他的责任只是轻轻滑下去。"
作者:袁
出版社: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制片人:后浪
出版年份:2019-8
隐藏的艺术
在回顾往事时,袁经常写他父亲的死讯。父亲的去世对我来说成了一个难忘的时刻,比如《父亲的轮廓》《雪茄盒》《夏日的回声》。这些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不同,死亡方式也不同。
在《父亲大纲》中,亲人说他之所以选择撞车自杀,是因为他沦落到贫穷、疾病、流亡的境地;在《雪茄盒》里,父亲很爱去动物园,他的死被简单的提了一下。读者知道的是,父亲珍藏的雪茄盒里有一摞动物园门票,其中两张是连续八年买的,其余年份都是传单。再加上整部小说中母亲对结尾盒子的冷漠和母亲疏远的态度,《我》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父母之间的关系,但在这里显得软弱无力,但却非常明显;《夏日回声》聚焦一个朋友的父亲。死亡突然带走了他,给了活着的人时间去准备。葬礼当天,“我”全程观看。他和他的母亲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哭泣。
在这些小说中,父亲的去世象征着一种安全感的逝去,也弥漫着生命坠落的态度。以父亲的去世为标志,袁反复书写着过去的美好和残酷,他的生命无可挽回地消失了,就像笼罩在他抒情小说里的暮霭。但是,这种多愁善感并没有出现在指责的语气中。相反,袁对是足够克制的。有时候,他的克制甚至会吓跑来这里的读者,因为如果不仔细看那些文字,他们就抓不到像烟一样的东西。你分不清这是小说、日记还是随笔,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小场景。但是,只要你沉下心来,那些隐藏的东西就会悄然浮现在你面前。事实上,在乎的是袁,
死亡在他的小说里听起来像音乐。除了死亡之外,袁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隔离这一主题,这一点在小说《封罐》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密封的罐子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也是一个关于隔离的隐喻。
小说里夫妻住在山里,每天只面对面。即便如此,夫妻二人在表面上剥离了爱情之后,依然保持着彼此心灵的封闭。他们想知道对方的想法,于是妻子想玩一个约定20年的游戏,用一个密封的罐子,把两个人最想对对方说的话合上,20年后再宣布。但是我丈夫没有写单词,而是放入了空张纸。但妻子死后,丈夫20年后不遵守协议打开,提前打开密封的罐子,才发现里面只有他的空张纸。他不知道,早在五年前,他的妻子就已经知道了坛子里的真相,但她还是和他住在一起,直到去世。只要想想你老婆这五年是怎么隐藏自己的损失,维持着看似稳定的婚姻,就足以让一个人上气不接下气。
元·盛喆把孤独写到了极致,这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回避的状态。说到底,小说里的主角总是和世界隔着一堵墙。他们试图融入这个世界,但失败了。在袁的小说中,自我与社会、人的自由意志与规范之间的撕裂,往往导致一个压抑的结局。无奈之下,他们选择躲起来,沉溺于流亡状态。
因此,正如袁最著名的小说《孤独的游戏》所显示的,他的小说也是关于隐藏的艺术。即使作家死了,作者自己也变得缺席。袁和他的小说无形中形成了巧妙的互文性。读者有时会下意识地把他的小说当成自己的故事,“我”就是作者本人。然后,作者的缺席就成了现实中最大的缺席。
作者:袁
出版社:后郎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制片人:后浪
出版年份:2017-9
记忆的墓地
“我认为人们天生喜欢隐藏和渴望消失并不奇怪;而且,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只是藏得太好,连以前藏在哪里都想不起来了。也许,我们真的已经躲在烟囱里或者瓦下很久了,所以躲起来就成了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孤独的游戏》是袁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部作品有七个小故事,描述了世界上的许多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各不相同,共同的情感是“孤独”。元·盛喆写道:“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游戏。”他在小说中提到了许多与孤独有关的片段,比如“有人记得,在一场遥远的台风过境后的傍晚,他们莫名其妙地走在被淹的小巷里,一路走到布满紫色云朵的天空。”有些人记得,在一个无聊的冬天下午,他们独自坐在池塘边,等待鱼跳出水面...“人物年龄不同,但都像少年倚窗,在云前自言自语。
与《孤独的游戏》相比,袁·在《燃烧的沟渠》系列中运用了他的想象力。《燃烧的沟渠系列》由《读书人的守望》《天顶之父》《时间的幽灵》三部小说组成,收录在小说集《读书人的守望》中。这三部小说都是基于台湾青少年的视角。“我”,书生,空毛阳宰,吴希朗,算命仙,爷爷黄水木,奶奶奶奶,霍焰夫妇,吴雄,吴男,教师,牧师等。,共同构成了一幅埋在闹剧气氛中的失落的贫困村庄的画面。通过这三部小说,袁希望给读者一种异质性的感觉,还原那些无法作为一个整体概括的边缘生活。
在《燃烧的沟渠》系列中,袁没有采用都市中产阶级的视角,也没有选择知识分子作家惯常的姿态。而是模拟留在农村的少年的口吻,刻画了没有道德渲染就走向黄昏的小沟,使得烧沟系列避免了廉价的道德说教。过时的话让人发笑,让人心情舒畅。
纵观袁的小说,从儿童视角替代的作品总是十分灵动的。他作品中的孩子/少年就像电影《一一》中的孩子,对别人看不见的部分拍照,有一种天真的清醒。大概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人嘲笑孩子是因为不懂事,孩子因为不懂事才能多看多讲道理。因此,袁的小说很少世故。
烧沟,就像《读书人的守望》的标题一样,是一个融合了前现代与后现代、新旧、快速与停滞的领域。很多不相容的东西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与和平相悖却又充满现实。好像在我们脚下的中国,人工智能和求神拜佛共存于一个房间,女权主义和生孩子比男人好的观念并存。这种混合对局外人来说是一种奇观,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是一种生活。所以,我们在阅读《读书人的守望》等小说时,既陌生又熟悉,就像解说员李莉在《生不能生,死不能死》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所以,《读书人的守望》这本书,是作者关于什么是现实世界的辩论性写作。他想证明“烧沟”这个地方和相关的数字是真实的,尤其是放置的时候。
《烧沟》之所以写实,是因为袁用大量的细节和真挚的语言让我们愿意相信有这样一个世界。“烧沟”也是超现实的,所以文人寄信不用邮票,烧沟里的钟里藏着鬼,可以让钟快一点,慢一点。因此,当算命先生说一个人要死在这里的时候,爷爷和霍焰突然冲向死亡,但是是算命先生自己死了。
台湾民间动画短片《樱花时光》
在虚构与非虚构、现实与超现实的结合中,袁模仿一种孩子气的口吻,在沟里谈人生无常,高于人的意志,操纵着世间万物,那些看似坚实的东西在天面前是脆弱的。叙事上的反差感和内容上更高意志的存在,使袁的小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乡土写作。
袁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众多作家忙于赴大宴之际,他选择退一步,“看透一个人卑微而孤独的存在”。他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成人世界的残酷,在现象的冰冷呈现中书写人类永恒的真我。
他说小说是告别世界前的一口气,深情告别世界。正是为死亡做准备,才使得他的小说坚持严肃与悲悯的基调。那些文字积累起来,创造出清晰而遥远的梦,梦里不仅有温柔的凝视,还有死亡的墓地。从《孤独的游戏》到《燃烧的沟渠》系列,再到《送别》,袁的小说很少追溯大事件,也很少再现文论。他自始至终注重境界的呈现,恪守小说的整体风格,一种自知之明的审美。
这样一部内敛的小说,可能会让准备了各种理论武器的评论家们大失所望,但对我来说,它是一部可以藏在心里很久的文本,是一部你在完成复杂的工作后愿意从书架上拿出来的小说。
因此,袁的小说在今天可能并不太出名,也不可能成为排名的常客,但它们可以流传很长时间,比现在许多著名作家都要长,因为文学是通过口头流传的,往往不是它符合什么意识形态,它使用的理论有多宏大,而是整个小说的审美,它是否超越了单一意识形态的束缚,小说是否只能通过它的语言打动你的心。袁就是这样的小说家。
1.《袁哲 袁哲生去世十五周年,他依然是被我们低估的小说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袁哲 袁哲生去世十五周年,他依然是被我们低估的小说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8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