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济世
男,都江堰市石羊镇人。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作家协会主席,都江堰新闻中心退休编辑。
出版的专题文集有:散文诗集《金蝉晚唱》《最后的一片叶子》、散文集《美虐市场》《童年往事》《有色栅栏》《赤脚的童年》、诗集《树枝上的月亮》《中国的孩子》等。连续七次获得四川省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成都市“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金芙蓉文学奖、201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都江堰文艺奖。
马济世虽然是著名作家,但他是个普通人。
长得有点像老农的马继石,性格内向,幽默,受欢迎。他一辈子发现了朋友同事邻居的优点,一辈子夸人,整天笑,从来没犯过罪。所以,当年在都江堰市,大家见到他的时候,都亲切地叫他:“喂,马,又去逛街了?”他总是大声回答:“嗯,买菜不做家务,放轻松!”但是,现在有人一见面就叫他:“马董事长!”马季氏不习惯。他觉得这个称呼很奇怪,远不如自称马的、和马老师舒服,但还是有人喊得让他心里暗暗难过。
1986年,马济石的一个幸福家庭在梨涡河大坝拍了一张照片
如果说马季氏像一个淳朴的老农,他从来不种秧苗、种菜,只在自己的保留地里日夜耕耘一种叫做文学的“农产品”。因此,马济世在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为儿童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并有许多读者喜欢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童年往事》一书,其中一篇以都江堰老教师为原型的散文《王几何》,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关注。后来,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册(2013-2015)。这是都江堰历史上第一部被纳入人民教育版官方教材的作家作品,为都江堰的文学和教育增添了不少色彩。
马济世出版的一些书
由于受到《王几何》的影响,马济世更加出名。这期间很多学校都邀请他来讲王几何。此外,2014年12月9日至12月10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主办的2014成都市名师名校(园林)论坛,特邀著名诗人、学者型作家刘沙河谈其入选教材的《理想》一诗,并邀请马继石谈《王几何》的创作。上学讲课的时候,马济世真的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求知欲、纯真、激情和文学的力量,让他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他走上了用跳舞的蜜蜂和蝴蝶创作儿童文学的道路。
从冠县萤火诗社出来的马济世,最早是以诗词散文诗进入文坛的。短短几年间,他在《诗刊》、《星星》、《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散文》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诗词和散文诗。
马济世主编的一些书和杂志
1982年10月,马济世的《故乡,我美丽的川西平原》一组六首儿童诗在国内权威的儿童文学刊物《上海青年文学》上发表。这群带有浓郁川味和乡土气息的儿童诗,一下子惊动了当时的儿童文坛。用负责该杂志的编辑刘崇山的话说:“全国综合性儿童文学刊物以诗为标题的情况非常罕见。这是《我们的青年文艺》出版30年来的第一次”为此,刘崇山不远万里从黄浦江来到都江堰市,在他位于刘阳河边的破房子里与马济世长谈,那里的墙上贴满了报纸,四面通风漏光,鼓励他在儿童文学的孤独花园里努力工作。
1981年,上海少年文学编辑刘崇山来到都江堰看望业余作家马济世合影
1984年至1988年,马济世在《诗品》中先后发表《太阳辣椒》、《夏夜》、《摇滚》;《人民文学》发表《秋国》、《古寺》;《人民日报》发表了《乡村歌曲》。《儿童文学》发表《红草莓的夏天》、《外婆故事里的小女孩》;《少年文艺》发表《橘福》、《小姑娘唱古诗》;《星期天无钥匙》等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台湾省《民生日报》上发表。这期间,马济世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入选《儿童文学选》。
特别是著名诗人叶盛在1984年3月出版的《诗品》中的诗《孙胡椒》中惊讶地说:“我完全陶醉于他所描述的八月的色彩...川西平原的辛辣味道,从诗中冲出来,让人惊叹。”
2016年,新津中学在谈完王几何后给孩子们签名
在马济世的成长道路上,有两个人不得不提
一个是陈,都江堰文坛旗手,一生关心支持文艺青年;一个是时任市委书记的许,他勇于改革,为文化强市选拔人才。以前马继石在集体企业冠县建筑公司工作。起初,他是一名平面工人。他每天都在努力搬砖、挑灰、挖基脚、抬预制板等高架道路。后来做了木匠,依然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挣扎求生。为了改变马济世的生活和写作条件,陈四处奔走呼吁。1989年底,马济世被调任至市委《青城文慧》杂志社。虽然前后许多人都在喊马济世,陈喊得最起劲。
马济世参加1983年四川青年作家创作大会
秘书许在80年代人事调动特别严格的时候讲过几次话。马继石是一名木匠,整天忙于谋生,处理锯子、刨子和凿子,他从集体所有制企业冠县建筑公司调到市委主办的文慧青城担任编辑,然后并入《都江堰报》担任编辑。
1993年,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及时(左起)启动,与台湾省作家合影
喜欢干实事的马继石在编辑市委青城文慧时,埋头编辑、起草、修改、校对文稿。在何洁、张旭刚、王、、等领导下。他与编辑同事明·白松、张謇共同编辑了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风格清新、文化厚重的大型散文刊物《清城文慧》和全国公开刊号。于的代表作《都江堰》最早发表在《青城》杂志上。
时至今日,中国许多著名学者仍记得《倾城文慧》杂志。他们在都江堰做客时,坐在南桥河边,风吹绿叶,一边津津有味地品着青城茶,一边还深情地回忆着在文慧青城发表的文章。
刘杰全国山水田园诗节正式启动,诗人之树也及时种植
直到2000年初退休,他才被报社重新聘用。在当时的副总编王福祥的直接领导下,他与、李、宋正刚、等几位非常有能力的年轻人才合作,共同编写了《都江堰报·生态·文化·旅游》特刊。
1986年,中国十大诗人北岛古城舒婷、叶文赋、傅天临与《冠县》作者合影
热衷于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
除了是一个好木匠、好文学编辑、好新闻编辑、好儿童文学作家外,马济世还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创作并发表了《明太祖周》、《江源第一桥》、《东街百年变迁》、丁宝珍《清官梦》、连广、《百年沧桑象鼻石》等多篇历史文化文章。
1986年,马济世在建筑公司简陋的小屋里努力工作
除了每年协助CPPCC编辑一本厚重的文史资料《岁月的记忆》外,他还与青年学者型作家、诗人王国平合作,精心编撰出版了《雷宇金生——历代名家、都江堰诗集、珍藏版》、《星云龙歌——历代名家、都江堰散文集、珍藏版》一书,同时与何明江、王国平合作,精心编写出版了《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一书。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这些选本已经成为研究都江堰历史文化、了解都江堰风情的重要工具书。
幽默内向的马继石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几十年来,马济世天天坐在《都江堰日报》编辑部里,辛辛苦苦编辑修改稿件。他也花时间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写作。
2017年,我和妻子帅花梦一起过儿童节
从他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名作》、《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作品选》、《中国儿童文学新经典》、《中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中国最佳儿童散文与诗歌》、《中国新文学系列儿童文学卷》、《2006中国儿童文学年度》等多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他闪耀的童年光芒。
谈完王在塔子坝中学的几何后和孩子们合影
时至今日,70多岁的马济世依然默默耕耘在自己热爱的儿童文学的土地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像一棵老树一样屹立在儿童文学的花园里。
1.《马及时 文化名人|孩子们永远的朋友一一马及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及时 文化名人|孩子们永远的朋友一一马及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9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