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培养阶段
不活动
李小龙阐述的第三个阶段是道家哲学“无为”在武术中的应用。李小龙说:“虽然宁静和冷静是必要的,但这个‘无意’原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不作为’的思想状态。功夫侠的心灵是一面镜子——它不会抢很多东西,但也不会拒绝任何东西;它会接受,但不会保留。”
“水”的哲学在李小龙的武侠思想中一直很受重视。他说:“一个功夫男的思想是可以时刻保持警惕的,因为即使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思想也不会停滞不前。思想的流动就像湖里的水,随时可以重新流动。它因为自由而拥有无限的力量,因为它是空,所以可以接受任何东西”。
李小龙对武术家经常出现的“思想停滞”问题极为警惕。他注意到“武术家最基本的问题是观念的停滞。在和对手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武术家的思想会偏执于每一个想法和事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由流动的思想,面对对手时他的思想已经停止,不能随事自由改变。他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无论他选择使用什么武器,他都失去了效力,即大脑进入“停滞”状态。
柔韧和坚韧
李小龙说:“真正的截拳道拳手,绝不会直接对抗对手,也不会完全迁就对手。他像弹簧一样灵活,会补充对手的力量。他会利用对手的技能创造自己的技能。你应该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处理任何情况,你应该像影子跟着物体一样快速移动。一个思路清晰,单纯的人不会选择,遇到的就是遇到的。根据行为的概念显然是选择性行为,这种行为不是自由的。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阻力和更大的冲突。要用灵活的意识。”
电影编剧斯蒂林·西里万特是李小龙的学生。他说李小龙教武的方法:“李小龙的武功因人而异。教出来的武功,几乎是一种发展中的武功。”
“发展武功”,这正是李小龙所倡导的武术哲学,“武术”作为活的个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像李小龙说的,“真理是你和对手的关系。它不停地移动、变化,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简单的
“朴素之路”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可以理解为:“最有价值的真理,其实是最简单的真理。”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深受道家和禅宗的影响。
李小龙在1967年出版的《黑带》杂志的一次采访中说:“截拳道的优秀在于简单。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它自己。它没有不自然的部分。我一直相信,简单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截拳道是个人用最少的动作和精力直接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越接近真功夫之道,越不浪费。”
宋代禅宗高僧清源兴提到他的禅定三境界:“禅定之初,观山是山,观水是水;禅悟道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悟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李小龙也懂禅,把禅融入了他的武术。他说:“最好的解释来自于我们借用禅宗的东西。我学武术之前,拳击就是拳击,踢就是踢。学完了,拳击不再是拳击,踢也不再是踢。现在我懂武术了,拳击又回到了拳击,踢又回到了踢。”
无形的形式
李小龙认为:“截拳道偏爱无形态,所以也可以属于任何形态。截拳道没有派别,所以也可以适用于任何派别。因此,截拳道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应用各种方法。同样,所有能达到目的的技能或手段,他们都可以使用。”
李小龙对他的学生说:“学截拳道,所有固定模式都没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真理在一切固定模式之外。”
李小龙认为“形式”是一种约束,打破这种约束需要智慧和勇气。他说:“为了安全,人们把无限的生命变得没有生命,这是由选择的模式控制的。要理解截拳道,必须抛弃一切概念、模式、派别。事实上,他甚至应该抛弃什么是截拳道或什么不是截拳道的概念。”
从1966年到1967年,在拍摄《青蜂侠》期间,李小龙写信给他的朋友李红欣,请他帮忙做一个小墓碑。墓碑上写着:“深切怀念一个被经典和混沌扭曲的自由人。”在李小龙看来,传统武术流派的现有理论是对他在武术领域发展的一种制约,他提倡“真诚地表达自己”。
真诚地表达自己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大多数武术学校都处于一种古老而顽固的体系中,传统的武术训练保持不变,这抑制了创新的可能性。正如李小龙所说:“当我追溯武术的源头时,我有一个疑问:每一个武术流派都有自己的套路和风格。这种既定形式是创始人的初衷吗?我不这么认为。形式,包括哲学,是进步的羁绊。任何一个创始人的武功都必须比一般人高,比一般人聪明。如果他的弟子没有同样的创造力来继续发展他的成就,那么它必然会流入形式化,任何发展和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李小龙一直强调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你遵循传统模式,你知道的只是套路、传统和不真实的东西——你不了解自己。”“在武术训练中,你必须有自由感。克制的心绝不是自由的心,克制把人限制在某一教派的枷锁之下。”。追求武术自由的境界,需要破除一切枷锁。
“功夫是一种哲学,是道教和佛教哲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逆境中的天赋,是屈前伸的智慧,是对一切事物的耐心,是从生活中的错误和教训中受益的行为。这些都是功夫艺术的多面含义,功夫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保护自己。”-李小龙
1.《阴阳互易 刘小荻│李小龙的武道哲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阴阳互易 刘小荻│李小龙的武道哲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4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