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微信,请听音乐人三宝的创作:
我不能接受卡拉ok音乐剧。我不喜欢《妈妈咪呀》。我坚持拍原创音乐剧。
写作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的职业。音乐剧首先要有“剧”的概念。
培养音乐演员很难,但表演专业的门槛不要太低。……
07
2017
面试官:马伟
桑博,原名那日松,是活跃在流行音乐、影视音乐、音乐剧等领域的著名音乐家。他创作了《见不见你》、《暗香》、《你就是这样的人》、《我眼里只有你》等流行抒情歌曲。自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音乐创作,先后创作了《金沙》、《蝴蝶》、《三毛流浪》、《钢琴曲》、《王二的长征》、《聂和宁》等音乐剧,在业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编剧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的职业
马伟:
先说音乐创作。音乐史上出现过“黄金组合”,如莫扎特与达蓬特、威尔第与博伊托等。从2005年的音乐剧《金沙》到2016年的《虎门鸦片的毁灭》,你与编剧关山合作过多次。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他的剧本做音乐?
Sambo:
我们合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我早在冠山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写过一部剧,我为这部作品做配乐。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当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年轻人。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个人的世界观,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人。从那以后,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和他的性格,然后开始了长期的合作。这些年来,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默契,和他的交流非常顺利。其次,因为他一直在学习剧本写作,他有我要求的专业性。在我看来,讲好故事,讲好故事,讲得精彩,是一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写作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的职业。它要求作家对戏剧的逻辑、舞台、节奏、结构有深刻的理解。音乐剧的编剧有很多是天生填词的或者是从事过影视编剧的,关山对戏剧文本一直有专业的把握。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他在上大学之前一直在写诗。他的诗歌语言风格适合歌词。加上他的想象力,我很欣赏。更重要的是,关山在戏剧主题上有着独特的选择,他关注的事件和人物非常契合我。最后,我个人不同意每部剧都要改成编剧的合作模式。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但是会浪费很多时间在交流上。
音乐剧《钢琴曲》剧照
马伟:
你还有一部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委托制作的歌剧《成吉思汗》。你认为歌剧演员应该像音乐剧演员一样优先考虑戏剧表演吗?
Sambo:
以前看歌剧的时候,感觉我们国家很多歌剧演员都不会演戏,只知道站着不停的唱,脑子里没有人物意识,更没有戏剧的感觉。我认为音乐学院应该加强对歌剧演唱专业的戏剧表演训练,而不是只注重演唱。更何况,在关注唱歌的时候,并不是指关注音乐表现,而只是关注声音。他们总是注重声音的位置和音色等等,不仔细琢磨音乐。你可以看到国外的歌剧歌手都是满打满算的,而且很注重演技。如果要我选一个戏曲演员,我首先要看演员怎么演。
音乐表演的专业门槛不要太低
马伟:
你刚才提到了演员培养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专业。你对这些高校音乐演员的培养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Sambo:
其实不止这些学校。现在国内很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我觉得这些学院对学生的门槛太低了,学音乐剧的学生要有唱功和乐理,演技天赋,身体协调的素质。可惜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的学生真的很少,有两个条件的已经很优秀了,连教这些学生的老师一般都不够资格。而且现在演音乐剧也赚不到钱。除了几个男主角,其他刚大学毕业的年轻演员最多跟着两部剧,然后去拍电视剧。演音乐剧工资太低,你一定很热爱这个行业。
马伟:
这些都是音乐演员培养中真正的难题。让我们更加注重创作者的培养。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作曲技能培养往往更注重纯器乐的创作,这使得很多作曲家缺乏戏剧思维。你认为有必要细分作文的培养方向吗?
Sambo:
我觉得也没必要。过去西方写歌剧的作曲家都是这样培养的。创作协奏曲、交响乐、歌剧、舞剧等。思维模式不冲突。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既能写器乐,又能写歌剧。但我觉得应该把“配乐”细分为一个专业,包括电影配乐、电视剧配乐、纪录片配乐等等。之前做过很多电影音乐,这就要求作曲家不仅要有作曲技巧,还要掌握电影词汇的知识,这是另一个职业。
中国音乐剧发展应处理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马伟:
谈了这么多音乐剧,其实很多人连音乐剧的定义都不太清楚。很多有一些音乐部分的剧自称音乐剧,甚至很多改良剧也自称音乐剧。业内有人头疼。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Sambo:
我觉得艺术没有对错,只有好坏。只要在艺术上有意义,就可以大胆尝试,尤其是现在国内音乐剧还处于探索阶段,更要注重作品的艺术品质。
马伟:
韩国大邱国际音乐节的主席裴不止一次表示,2007年音乐剧《蝴蝶》在韩国演出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韩国人认为这是他们和日本人无法创作的作品。当时,裴认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是无限的。但在《蝴蝶》之后,中国原创音乐剧进入了鱼龙混杂的时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天。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音乐剧《蝴蝶》剧照
Sambo:
没去音乐节,但是听说韩国观众对剧的反馈很好。当时蝴蝶在国内首映的时候,业内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也是当时整个行业的一件大事,很多人来看。然而,他们对这部剧的看法不一。具体来说,可以说贬义的人比较多,只有少数人很喜欢。但是,即使是不喜欢的人,也不会质疑这部剧的艺术性。他们不喜欢也不理解《蝴蝶君》中梁祝故事的改编。他们不能接受把经典的“朱良”故事改编成这样,更不能接受这部剧的舞台呈现。在上海演出的时候,一个观众喊了一半:“这么好的故事都改成这样了!”然后起身离开。其实我们做这个剧的时候,只是想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呈现,并没有去想什么后现代技术之类的东西。韩国观众之所以非常喜欢这部剧,是因为他们对朱良的主题不熟悉,没有先入为主的情感取向。他们看到的是全新的故事,全新的舞台风格。但这三年来,人们一直在对我说:“现在回想起来,《蝴蝶》真的是一部标杆作品!”还有不断的呼唤蝴蝶被重复。可惜当时原创音乐剧的热情被片面的批评压制,但我觉得时间会证明一切。
马伟:
当年和你一起工作的李盾老师预言,未来五年中国音乐剧将迎来“大爆炸”。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Sambo:
我觉得不可能。音乐剧的主要属性是娱乐性,是市场化的东西。是商业票房,但是可以多一些艺术音乐剧。在美国,歌剧、古典芭蕾、戏剧等等都是政府支持的,而政府是绝对不会支持音乐剧的。但是现在那么多国有院团都在做所谓的音乐剧,国有院团的运作机制背离了音乐剧的商业性质。未来五年还会有很多这样的剧。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大爆炸。这样一来,会出很多剧,但在音乐剧市场上还算不上大爆炸。
马伟:
在国外,音乐剧是一个以制作人为中心的行业,制作人有权决定音乐剧的一切。你同意这个规则吗?如果你和制作人有矛盾,你会怎么解决?
Sambo:
我同意这样的规则。如果我觉得制作人或者导演说的有道理,我会听他们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意见冲突,我不会在原则上妥协。他们是不可能改变我的音乐的,导演风格、舞蹈风格等关系到整个作品气质的方面一定是我想要的。音乐剧必须有艺术性,我坚决拒绝纯粹的商业音乐剧。一个艺术家首先要顺从自己的内心,然后才考虑别人。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7期《创作谈》专栏
*马铮:深圳大学音乐创作研究中心导师
*负责编辑:张煜雯
*本文首次发表于:《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7期(共22期);中国文献综述网和中国知识网全文。
本刊的稿酬和数字版权使用费已一次性支付给作者。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杂志编辑部
到
时期
精炼的
颜色
美国编辑:AMY
注意我
!
钉子
、
认出
想在《中国文学评论》月刊上看到更多有创意的评论?点击“阅读原文”
1.《sanbao 三宝:音乐剧首先应该是戏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sanbao 三宝:音乐剧首先应该是戏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5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