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是可以用物理知识解决的,而这些常见的物理知识往往成为考点。今天,北京中考在线为大家总结了这些常见的身体和生活问题。

1从谚语中看到的身体变化

1.雪落高山,初霜平原。

答:下雪天,山内温度比山下平地低,落到平地的雪容易及时融化。所以同样的雪,山上的雪比平地多。霜是水蒸气在地面凝结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的水汽比山上多,所以平地容易结霜,山上不容易。

2.水箱出汗,不用负重。

答:由于水箱内的水蒸发,水面以下部分的温度低于空气体。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箱外表面时,会引起液化,水滴会附着在水箱外部。晴天时,由于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低,虽然水蒸气会在水箱外表面液化,但少量液化很快又会蒸发,不会形成水滴。如果空气体潮湿,水分蒸发缓慢,水箱外表面液化大于蒸发,于是出现水滴。空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降雨的可能性很大,当然没有必要给土地浇水。

3.开水不响。

回答:因为水里面的气泡在烧水的时候会发出噪音,气泡上升的越快,噪音就越大。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壶底水和水面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当你开始烧水的时候,接触壶底的水温度更高,表面的水温度更低,温差更大,气泡上升很快,所以“水不响”。水开了,壶底的水温度和表面的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缓慢,所以“开水不响”。

4.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回答: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到4℃之间是异常膨胀,即热收缩和冷膨胀。冬季气温下降,上游河水因温度较低、密度较高而下沉,底部河水因温度较高、密度较低而上升,形成对流,使整个河水不断降温。当全河温度降至4℃时,对流停止。气温持续下降,上游河水温度持续下降,底层水温保持在4℃。当上游水温降至0℃并继续释放热量时,河面开始结冰。从此,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可以防辐射。所以三种传热方式都不容易。冰下的水放热非常慢,形成厚厚的冰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5.雪不冷,雪冷。

回答:雪是水蒸气凝结或空气体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因为凝结和凝固是放热过程,感觉不冷,而融雪是吸热过程,所以感觉冷。

6.霜前寒,雪后寒。

答:结霜是一个凝结的过程,凝结是放热过程,所以结霜前的温度应该很低。空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释放热量,形成霜。下雪后,雪融化或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热量,所以下雪后室外温度会很低。

厨房里也有物理现象

1.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壶嘴处看到的“白色气体”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水蒸气是在寒冷中液化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离壶嘴一定距离就能看到“白色气体”,而离壶嘴近的地方却看不到?

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喷口附近温度高,水蒸气无法液化,所以看不见。而离喷口一定距离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

3.为什么锅放在锡焊铁锅里煮,烧不灭,但是不装水,过一会就烧灭了?

答:烧开水时,水的沸点在烧开后保持不变。1标准大气压下,只能达到100℃,而锡的熔点为213.9℃,达不到锡的熔点,所以锅烧得不厉害;不加水时,锅的温度不断升高,很快达到锡的熔点,锡熔化,锅就烧坏了。

4.为什么拿着刚从笼子里出来的熟馒头和一些凉水,感觉不到有多热?

答:冷水与热馒头接触时,汽化,手与馒头之间形成一层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5.饺子不管怎么在水里煮都不会变黄变变焦。为什么用油炸的时候会变黄变变焦?

答:油的沸点比水高很多。

6.水掉在热油锅里会爆炸,油掉在热水锅里不会爆炸。为什么?

答:水落在热油锅里,锅里的温度已经超过了水的沸点,水立即汽化成蒸汽,体积迅速膨胀,水比油重。锅底水的水合作用会跳出水面,引起剧烈震动。声音和爆炸声,溅起油花;当油落入沸水锅中时,锅内沸水的温度低于油的沸点,油浮在水面上,汽化后可以直接碰到空气体,所以不会发生爆炸。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难燃烧。为什么?

答:100℃的蒸汽燃烧很厉害,因为100℃的蒸汽比100℃的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过程。

8.烫伤后最好用0℃水或0℃冰敷。为什么?

答:0℃的冰冷应用更好,因为0℃的冰比0℃的水有更多的融化和吸热过程。

9.煎炸食物时,沸腾的油溅到人身上比开水溅到人身上更严重。为什么?

答:沸腾的油燃烧更严重,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得多。

10.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入一个火锅和一个红火锅。发现滴到温度较低的火锅里,水会先干。为什么?

答:锅太热,温度太高。滴水蒸发得很快。水蒸气托起水滴,减小水滴与锅的接触面积,减缓蒸发;而滴入火锅的水是流动的,与锅接触的表面积增大,蒸发加快,所以先烘干。

11.“提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煮好的汤拿起来再倒回去;“从锅底”是指从锅底抽出燃烧的木头。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为什么。

答:“提汤不煮”就是把锅里煮好的汤拿起来再倒回去。它不停止加热,只是暂时停止沸腾;“从底部开始”是指从锅下抽出燃烧的木头,停止加热,完全停止沸腾。

3古诗词蕴含物理奥秘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不降”;底部链接:“菜里的水是冰,冰水的水温不上升”,包含哪些状态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杯中冰水,冰温未降”——凝固,凝固时热量向外释放,温度不变;“盘子里的水是冰,冰水的温度不上升”——融化,晶体融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2.庐山以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瀑布垂川前。飞降三千尺,疑是银河陨落九日。”。请从物理学角度解释“烟”的形成。

答:“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

4自然界事物状态的变化

请用你的知识来解释以下自然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2.露水: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3.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4.冰雹: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遇冷固化成小冰球,小冰球受热融化成水后与小冰球结合,反复循环形成。

5.冰:水凝固并释放热量。

6.雪:水蒸气是直接冷凝放热形成的。

7.霜:水蒸气直接冷凝放出热量。

8.窗花:水蒸气直接冷凝放出热量。

9.雾状:水蒸气直接凝结产生热量。

5解释下列现象中“白色气体”形成的原因

1.寒冷天气下人呼出的“白气”:人群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2.水壶口冒出的“白色气体”:水壶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3.啤酒瓶打开时,瓶口出现“白色气体”:气体空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4.冰箱门打开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白色气体”:气体空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5.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糕周围的“白色气体”::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生活中常见的6种热现象

1.冷冻衣物也可以在0℃以下的环境中干燥:升华

2.在有风的天气里,当你游完泳从水里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冷:汽化

3.冬天,当戴眼镜的学生从温暖的房间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有小水滴:水蒸气遇到寒冷时会液化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落地后觉得冷:蒸发

5.长期使用的灯泡内壁变黑:钨丝先升华,再凝结

6.长期使用的灯泡的灯丝变得更薄:钨丝升华

7.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先湿后干: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的时候会液化成小水滴,然后汽化成水蒸气。

8.在浴室洗完热水澡,房间里的玻璃镜子变得模糊,过了一会儿镜子又变得清晰: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蒸发成水蒸气。

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升华

10.酒精在皮肤上感觉凉爽:蒸发

11.牙医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中之前,应该先在火上烤一下:为了防止冷镜放入人群时液化成小水滴,镜子会变得模糊不清。

12.目前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放置在厕所、汽车、餐厅等处,能有效清新空空气,预防感冒。“固体清新剂”的物理变化包括:升华

13.夏天,在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食物变味,经常把食物放在脸盆里,然后把脸盆浮在水箱里: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声明:本文转载于《学习方法报告》,由北京中考网上团队编辑——北京最具影响力的中考服务平台。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1.《物态变化 【物理】生活中神奇的物态变化,都与物理有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物态变化 【物理】生活中神奇的物态变化,都与物理有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7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