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莫须有”三个字,恐怕很多爱国青年都会恨得咬牙切齿,当年岳鄂王就是因为秦桧的陷害而被杀。可是时至今日,“莫须有”到底怎么解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
“莫须有”三字的来源
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被捕入狱,尽管两个多月中岳飞饱受身体上的摧残,但从来没有承认“造反”的罪名,最后在供词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秦桧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便判处了岳飞、岳云、张宪死罪。在这种情况下,岳飞的老战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怀着愤怒不平之心去质问秦桧。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这便是“莫须有”三个字的来源。而韩世忠对此甚为气愤,并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那么这三个字到底应该怎么解释呢?
“莫须有”三字的解释
一、最主流的说法解释为“恐怕有”或“也许有”。这正是让后世对岳飞感到惋惜,对秦桧感到痛恨的原因了。所谓“人命关天”,更何况岳飞是当时最有能力抵抗金朝的难得大将。如果以一个可能存在的罪名就将他处死,实在是太过分了。
二、至少从清朝以来,就有人不断地对这三个字进行研究,并根据史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清朝的俞正燮以为,秦桧的那句话,正确的断句方式应该是:“其事体莫,须有”,并列举了古书中曾经出现的类似用法。在这里,“莫”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么”或者“嘛”,就是宋朝的一个语气助词。而“须”字在宋词中常常出现,我们一般将其解释为“却”。因此,“莫须有”这三个字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成语的话,本身就是有语病的。对秦桧说的话,正确的解释应为:“这个事嘛,却是有的。”但是即便是这么解释,也能够显示出秦桧理屈词穷,对韩世忠敷衍了事,也难怪韩世忠愤怒了。不过如果这样算是将秦桧的话解释通了,那么韩世忠的话反而又不通了:“嘛却是有的,这几个字何以服天下?”这似乎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
三、记得很早之前看《百家讲坛》,袁腾飞先生在讲到这一回的时候,曾经将这三个字解释为“难道没有吗?!”意在表现秦桧居高临下且“据理力争”。细想的话,在当时的环境中,确实很可能出现秦桧盛气凌人的情况,这种解释也行得通。只是就字面意思及古汉语常用语法来说,“难道没有吗”这种解释实在不敢苟同。
1.《“莫须有”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莫须有”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