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会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操作的方法,提高仔细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喇叭通电后的振动现象,能够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会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喇叭通电后的振动现象。
2、尝试操作的方法,提高仔细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
3、能够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一筐1号电池、一碗小米。
2、PPT、播放器。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通电后喇叭的振动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米在喇叭的跳动感知喇叭的振动现象。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喇叭。
2、提醒幼儿正确取放喇叭,不要碰喇叭中间很软的地方,要拿喇叭的两边,摆放的时候喇叭口要朝上。
二、探索如何使喇叭发出声音。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喇叭发出声音呢?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3、请1-2名幼儿演示操作过程。
4、教师小结:当喇叭上的两根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负极上时,电路通了,喇叭就会发出声音了。
三、感知喇叭通电时小米在喇叭上跳动的现象。
1、请幼儿给喇叭接上电池,观察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呢?用手摸一摸喇叭口,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呢?(喇叭口在轻轻振动)
2、把小米放在通电后的喇叭上会怎么样呢?
3、幼儿操作并观察小米的跳动现象,启发幼儿用比较确切的语言表达小米“跳舞”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5、小米为什么会跳舞呢?
6、教师小结:喇叭通电后引起的振动使小米跳起“舞”来。
四、探索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呢?
1、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喇叭上的小米会有什么变化呢?
2、幼儿操作,启发幼儿相互合作,并仔细观察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跳动的不同情况。
3、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4、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米的活动图,帮助幼儿梳理知识。
5、教师小结:电池接的越多,喇叭振动的越厉害,小米就跳的越高。
五、游戏:快乐的小米。
教师做喇叭,小朋友做小米。老师说出电池的数量,“小米根据电池的数量来跳舞。比如老师报“1节电池”。“小米”跳的低、老师报“3节电池”“小米跳的高”。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小百科:振动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总体分为宏观振动(如地震、海啸)和微观振动(基本粒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一些振动拥有比较固定的波长和频率,一些振动则没有固定的波长和频率。
1.《6的组成大班教案看这里!幼儿园大班教案《会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6的组成大班教案看这里!幼儿园大班教案《会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23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