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高射炮兵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陆军第26军大浦团2营6连任排长,我们的毕业生是部队干部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批学员,毕业生少,只分配了3人。
那时,经过正规大学训练的干部很少,团里一直把我们作为工作的骨干,用作宝贝。(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建设现代军队,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部队掀起了文化学习热潮,团体也举办了文化夜校,吸引我们去上课。1984年3月2日,我接到烟台的电话通知,要求在那个月8日进行军区集训。在此之前,我组织了文化课速断考试,最终团派我和一个营的罗建龙学习。地点在济南陆军学校学习物理,学习化学,集体回来后担任文化教师,指导干部文化学习。
这次学习是从团里直接派来的,连首长都不想让我去。当时我被烟台树“准选联”,军、团二级都从工作组出来,帮我们连蹲工作,训练任务很繁重,连里领导的压力也很大,加上干部不全,人手不足,所以我去了一趟。但是不愿意也没有办法,连带里的指示只能照着执行。
济南天桥位于济南西桥腊山,距离市区约30多里,坐公交车约30分钟到达,离106医院、军医学校只有一座山。天桥三面环山,进入学校要经过险峻的罗山入口,汽车在山腰盘旋,通过山口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养,山上出现了整洁的建筑物,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山中寿福宫,柳岩华明另一个村庄”。校内条件比较好。商店、礼堂、澡堂
校内管理严格,军用整齐。学员行走,两人列队,三人列队,队伍行进,军歌响亮,口号震天,给人雄壮、紧张、严肃的感觉。
在济南天桥学习的日子是人生中非常快乐的时光。日记里我是这么写的。“我又成了一名学员,一名普通的战士。每天和同学们一起做操,上课,一起学习,谈笑风生,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外界干扰,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心情和舒昌,精神快乐,学习剩下的我们一起唱歌。
天桥期间,最高兴的是见到了老部队、青岛警备区守备部队、3个师同年入伍的优点故乡:陈长胜、赵龙军、王胜民。
陈长胜是我的高中同学。我听说假期其他同学考上了济南天桥。一到学校我就去找他。不知道他在哪个学生队,查了一下他81年入校的情况,终于在第二队找到了他。他说:我们1980年7月在3师招待所一起复习了一个多月,去青岛警备区参加了全军统考,各4年后在这里见面,怎么能不激动人呢。我记得他们两队在操场的南边,重大走廊,宿舍里放着迫击炮和钢盔等。学大炮很神奇。他还介绍了第3师来到第4队的其他故乡赵龙军、王胜民。
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四个故乡的人见了一面。大家一起聊天,畅谈学习生活体验。赵龙军带着他的海鸥牌照相机,我们在校园里到处转转,看了一眼,留下了很多照片。之后我和陈长胜见了好几次面。有一次,我们两人走出校门,上了学校附近的小山,上面排着一排怪石,我们坐在山顶的石头上,欣赏着拉山附近的景色,人生、理想、婚姻、家庭、思想交流很多,彼此受到启发和影响。(大卫亚设)。
1984年济南陆军学校,印象最深的是,今年7月,中央军委命令全军各军事学校将现役军校毕业生组织到云南前线进行实战见习!
7月份,我这三所军校的家乡已经学业到期,正赶往军区各基层部队。但是这时他们经历了人生严峻的考验。
他们已经拿到毕业证,行李已经提前寄出,学员们也各自喝酒,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突然接到军委通知,那天晚上所有毕业生都在待命,不要外出,也不要写信。
第二天,学校举行了参加云南崂山前线的书院动员大会,他们三人积极报名,各自写血书表示参战决心。
这时济南陆军学校,所有应届毕业生都积极要求参战,其中很多人写了血书,他们毅然决然地表现得像死亡一样,非常感动!
这与冯小刚电影《芳华》中描述的不同,几个参战者都在犯“问题”和“错误”时来到参战部队。
只是,由于参战名额有限,我这三个老乡最终没能排队,后来回到了老部队。陈章胜被分为防守3师8团防守中队,被分配到海洋封城,赵龙军和王胜民被分配到9团,遗产。这些都是陈长胜后来告诉我的。目前,他们都先后转业,陈章胜和赵龙军在博城市大学,王胜民在博城电气局的工作事业中都做得很出色。
在天桥学习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
事。一次我到水房打开水,回来后,手拿暖瓶往杯子里倒时,由于暖瓶没有把手,五个指头掐着暖瓶,结果失手了,半暖瓶开水倒在了我的左脚上,痛的我把袜子脱了,带下了一块皮。后来结痂化脓了,中队领导和同班同学对我都很关照,有些工作不让我干,好长时间没有出操,学习快要结束了,才慢慢好起来。这也不像电影《芳华》中,战友之间为“借穿军装”一件小事,就勾心斗角,互相拆台,好像中国军人就爱“内耗”一样。
我和老同学陈长升中学时期关系就好,很谈的来,到部队后共同的价值追求使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
当年5月底,我结束在陆校的学习返回部队,老同学陈长升在陆校和毕业后曾给我写过两封信,其中一封是我返回部队后给他去信的回信。信中写道:“在你走了不多时,我到你那儿去过,你同宿舍的告诉我,你刚刚离开学校返回部队。在你走的最近几天里,我真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有好几次吃完晚饭,自觉不自觉的又走过你住的房间。我们在一起时,我总感到有很多话要说,你我之间的看法是一致的。”直到今天,看到这些话语,我仍然深受感动,同学间友情是那样的真诚!另一封是他回部队后写的,介绍了他毕业时和下部队后的有关情况,亦有许多问候、鼓励和希望。
从入伍开始的所有信件,我都保存着,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友情的见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最近,我把他曾经给我的两封信拍照后通过微信发给他,他回信道:“啊!太吃惊了。你还保留着我当年的信,你太有心了,很珍贵,我收藏了,抽空我们一聚,谢谢你!”
陆校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时间也已过去了34年,但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段学习生活经历和同学、战友的情谊,一直没有忘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清晰,那是我们青春岁月中的一段芳华故事。
2018年10月29日
作者简介:何伟,男,山东淄博人,1962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现供职于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诗词文学爱好者,偶有作品在网络平台刊登。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1.《【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霍伟:芳华年,难忘的军校生活经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霍伟:芳华年,难忘的军校生活经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5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