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转载原创作品

韩高祖刘邦曾经说过:在帐幕中,胜利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芳!

刘芳说的张芳是张良。

张良,贾芳,原来是韩国儿子,他爷爷叫开放地,是全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名叫张平,也继承了韩国梁朝的总理。张良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培养尊贵的待遇,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很明显,张良是地道的正式第二代。

那时的官二代和现在的官二代大不相同。至少张良不会因为骑狗打人被抓就说“我爸爸是张平,我爷爷是铺地的”。

能喊出这句话的人都是他妈妈教他的。

对于韩国(这个韩国不是部署萨德的那个韩国),不能不说韩国的渊源。战国七雄中,韩国是第一次被秦国灭亡,但历史上的韩国是从春秋时期的秦国分家而来的,秦国的渊源来自徐州的分封。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州灭亡商人后建立了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大封制后。周成王在位,周公团摄政,那时候发生了商周王子武警和关叔、蔡叔的叛乱,周公团平定叛乱后,周成王再次分封,其弟弟位于燕国的西边,也就是今天陕西河津县东北,是中原的韩国。但后来,周平王十四年,被秦国毁灭,成为秦国的国土。后来到了战国时代,秦、汉、赵、魏三位医生消灭了齐柏,划分了秦,分为汉、赵、魏。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韩国第一次灭亡,第一次灭亡并不是说韩国是弱冠。

韩国也曾雄踞过,其国税最强的时候是韩素厚熙武在位的时候。他任用法家,以佛海为想象,延寿内政,使韩国能够实现小康的统治。

韩国位于中原,被魏、齐、楚、秦国包围,因此完全没有发展空间,国土也是7个国家中最小的,因此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全国诸侯国。

所以弱小的人总是被欺负,这是千年不可推翻的真理,无论是人还是国家都一样。

韩国灭亡后,韩国官方第二代孔子型张良同学不仅失去了家,还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和报答韩国的平台,以及显赫的光荣地位。

英贞,老子跟你没完!张良生气了,想骂妈妈,但没办法。骂妈妈解决不了问题。

他歇斯底里地平息了私通。他的心活下来了对国家死亡的仇恨,把这种仇恨集中在一点上,他准备做一件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就是半斤八两!

张良的小宇宙要爆炸了!

众所周知,说大话后成功了就牛B,不成功就吹牛B!

张良班振的事并没有说。他决心继续下去。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毕竟,星星之火,那也能燎原。

但是无奈的是,张良这个店员是书生,没有武力,没有军队,怎么反秦。(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战争》)总不能用砖头把秦始皇嬴政的大车拦在街上吧?

这样做无异于自杀式袭击。恐怕在人到达永定的手推车之前,要被捅成马蜂窝。(莎士比亚。贾书王。)

被捅进蜂窝是件很伤心的事,伤心得你没有道理。

更重要的是,嬴政行行一般都是夫差、王公、医生、师生们,那么多车,你怎么知道他坐的是哪辆车?

砖头不对,怎么不打草惊蛇呢?

我头疼!

所以,没用的是书生。

张良没有武力,没有军队,但要反秦。以他聪明的智慧,还能想出办法。

虽然百无一利的是书生,但另一边也要看。书里有玉一样的脸,书里有黄金屋。这句话不是空话。(莎士比亚)。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刘毅是门兰法,侠客被禁止为无犯。没有武力,没有军队,没有智慧!萝卜不行,我们沟通吧!

是啊,是啊,这就是战略,虽然我们的小养子无力杀鸡,但我们读书了!

张良为了复仇计去了朝鲜半岛东部的一个叫英国的国家。在那里,他找到国军昌海军,商量如何反阵。

可以想象,在这里,张杨和昌海军一定会商量一个反秦计划,然后不断推迟,不行的可以否认,直到商量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莎士比亚)。

最后,他们就这个计划达成了协议,那么——名小偷先抓住了国王,杀死了秦始皇!

秦始皇是帝国的元首,在一人之下,在一万人之上。群龙没有首领的时候,正好搅动水,混合水就能摸到嫁妆,所以杀秦始皇就等于结束了一切。

树倒了孙子就散了,墙被众人推着,破鼓万人敲着。好了,兄弟,再见,就这样吧!

制定杀人行动计划后,昌海军找张良力挺的人,制造了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然后探询秦始皇东巡的行踪。

暗杀计划以此开始,成功和失败,以此来打一仗!

但是。

只要一说话,事情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发生什么事了?那就是古代例子引起的车辆使用情况

况。

这一点跟现在的用车制度差不多,比如,在政府部门,科级干部用什么车,处级干部用什么车,国家级的干部又用什么车,这都是有明文规定的,你是个科级干部,你用了省部级甚至国家级干部的车辆标准,你小子就等着挨处分吧!

所以,《明朝那些事儿》的坐着当年明月说过:从几千年开始,什么都没变,不一样了,乃是外表的变化。就像兄弟你一样,今天穿个夹克,明天穿貂绒,没准后天裸奔了,但不管你以何种方式出现,总归还是你那个人,换汤不换药!

没有必要扯这么多,张良同志还等着出场呢,还是先说说用车规定吧!

按照古代行车规定,君臣车辇用马有明确数量,即“天子六驾,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的礼制,这意思就是说,皇帝乘车出行,一定是用六匹马拉车,诸侯级别的用五匹马拉车,公卿级别的用四匹马拉车,以此类推。

秦始皇是一国之君,贵为天子,所乘车辇乃是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有二三四五匹马拉车的不等,而张良刺杀目标正是六匹马拉车的。

哈哈,记住了,嬴政这厮乘的是六架马车,看到六马架车的,卯足劲儿砸,到时候,秦始皇一定是脑浆迸裂,一命呜呼!

秦始皇一死,秦国就群龙无首,这个时候号召六国遗民起来反秦,正好灭了秦国,正好借机报灭韩之仇!

哈哈!想到这里,张良就兴奋不已,他异常的高兴!

但是……

我靠,又到但是了没办法,我也不像这么样。

秦始皇出外考察不像现在的领导考察。

现在的领导出外考察,人还没到地方,多少天前就知道领导要来。于是地方官员就要造出一副歌舞升平的样子,夹道欢迎。

秦始皇出外考察都是非常秘密的——那是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一旦看到花姑娘,哟西……哦靠,扯远了,扯远了!

由于秦始皇的行走路线很隐秘,张良同志想要搞死秦始皇,必须得知道他从那条路走才行。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连纸都没有,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老婆基本靠买,发财基本靠偷。

怎么办呢?你说说,这计划都开始执行了,却不知道秦始皇从哪条路进村?

经过多方打听,张良同学终于知道秦始皇东巡的行踪了,他要经过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对,你没听错,就是博浪沙!

接下来,惊心动魄、心惊肉跳的一幕就要发生了!

嘘!不要出声,别吓跑了窗户上趴着的那只蚊子,要知道,它身上流着你的血呢!

反秦刺杀计划,张良同学已经与沧海君的大力士密谋好了,打算在博浪沙下手,搞死嬴政这厮。

我们从博浪沙这个地名来看,这地儿绝对是个地形复杂的地儿。

像张良这么聪明的人,决不会选择在大草原或者平坦之地搞刺杀的,因为没法逃跑,况且要刺杀的人还是秦氏集团(秦国)的一把手,秦国的CEO。

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如果选在地广人稀没有障碍物的地方搞刺杀,你在十米开外的地方人家就瞄到你了,还刺杀个毛线啊!

故而,张良在筹谋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把隐蔽点、伏击点、逃跑路线以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和隐患全都考虑进去了。

这可谓是一场精心计划,周密部署,安排妥当的刺杀,嬴政老兄,你来吧,我的大网已经布下,请你赶紧钻进来!

而此时的张良很清楚,刺杀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刺杀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刺杀是一门技术,一门把人搞死又不被抓到更不知你是谁的技术,搞不好的话,就得被诛九族。

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不是逗你玩,将你军之类的逗逼行动,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杀人行动。

他要为失去的故国报仇,祭奠那死去的韩国亡魂,以及那失去的亲人、友人,还有那本来可以承袭的官爵。

总之,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老子要报仇!

不知那时千里之外的嬴政能否感觉到张良同学释放出来的强烈杀气?

说起嬴政这厮,这伙计也是个很喜欢炫耀的人。

他统一了六国之后,不在皇宫里好好的喝酒陪女人,偏偏大张旗鼓的带领自己的王公大臣和车队,巡游大江南北,祭祖先,封禅告天,刻石记功。

泱泱天下,舍我其谁!一副君临天下,老子天下第一的势头!

当初,秦始皇嬴政若是在皇宫里喝喝茶、下下棋、睡睡女人,也不会死在半道上,被胡亥篡位。

不作死就不会死。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他所发生的都是真实的,时间不会倒流。

事实证明,嬴政真的很了不起。

在当时,他真的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六王毕,四海一,一下子结束了长达四百来年的诸侯纷战,老子不是天下第一,难道还是你?

要了解嬴政这厮的功绩,可从贾谊先生在《过秦论》窥见: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意思就是:秦国到了嬴政这一代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愚民政策);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够牛叉吧!

概括起来说,这就是他的主要业绩。

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

任你牛皮吹上天,没业绩也没戏,看了嬴政的业绩,不得不服。

就连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最佩服的五个帝王中,就有秦始皇一席。

中国古代那么多帝王,就有嬴政一票,可见,嬴政这厮确实很牛!

从嬴政这厮的牛叉伟绩不难看出,嬴政同学的野心是很大的。

如果按照他称王万代的想法,恐怕现在国君都得是秦多少多少世,而不是我们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若是那样的话,不光你、我、他是秦国人,就连你家正在发情的那条公狗,都是秦国的狗!

这绝对不是瞎话!

嬴政这厮为了实现称王万代的意图,不断的采取愚民政策,镇压百姓。

称王万代,绝对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压迫的愈是厉害,反弹的就越强烈,就像压弹簧一样,一不小心,反弹之后,打得你鼻青脸肿。

而就在张良密谋暗杀嬴政这厮之时,他在车队、卫队、大臣们的拥护下,出函谷关,进洛阳!

这已经是嬴政这厮人生当中的第三次外出考察了。

到了洛阳,就离博浪沙不远了,沧海君的大力士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的大铁锤已饥渴难耐!

嬴政这厮,你倒是快点啊,磨磨唧唧的,怎像个长了胡子的娘们儿!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张良和大力士这样的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属于反革命。

搞革命,一两个人,三五个人都是不行的。

毛泽东同志说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而张良用大力士投掷大铁锤这种方法来刺杀嬴政,这无疑是暴烈的行动。

在经济学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叫博弈!

说白了,就像炒股一样,你花三块钱买一只股,涨到四块钱卖,要是不涨直接下跌,那就亏了!

所以,这也从另一面说明,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其实是一样的,也是对等的!很多人一心只想着成功,却没有把失败考虑在内,故而,才会摔得很惨。

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不能知耻而后勇,再失败还是必然的。知耻而后勇算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前提,脱离这个前提,就蔫了!

好了好了,大家注意了,我要隆重向大家宣布,嬴政同学的车队过来了。

你们看,那浩浩荡荡的队伍,艳阳的光辉照耀之处,是玄铁色的牙旗,跨马武士手执长戈。马声嘶鸣,响彻了博浪沙!

他们正自西向东,迤逦而行,绵延三四里,车马过处,荡起片片尘烟!

好一派恢宏气势!

大丈夫生当如此!

在如此气势磅礴的车队中,那六匹马拉的车就是嬴政的车,张良和大力士的目标,就是那辆六架马车!

车辆不断移动,目标近了,近了,更近了,张良的心脏跳动的更加厉害,要是嗓子眼再大一点,心都的跳出来。

此时大力士屏住呼吸,躲在暗地里,一动不动,他握紧了大锤,就像一尊石雕像一般,盯着那辆六匹马拉的辒辌车。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预备,砸!

大力士铆足了劲儿,将硕大的大铁锤抛了出去!

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中了吗?

没有,让大铁锤飞一会儿!

啪!一声巨响,只见车队中的一辆车顿时被砸了个稀巴烂!

慌乱声,马鸣声,尖叫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卫兵提高红色警戒,另一部分四处搜寻扔锤子的人在哪!

而那些王公大臣们一边看卫兵提高了红色警戒,一边看另一部分卫兵四处搜寻刺客!

扔过锤子之后,张良和大铁锤便即逃了。事后才知,大力士砸中的乃是副车,并非嬴政所在的那辆车。

大力士想不明白,明明朝着嬴政的车子砸过去的,怎么中了副车呢?

张良密谋已久的计划虽然已圆满落下帷幕,但效果却不及预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大力士为啥没砸中嬴政的车呢?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蛋定,蛋——定——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没砸中,因为大力士打的是移动靶,而移动靶不是那么好打的!

在冷兵器时代,弓弩是唯一可以单兵作战的远程武器,但是,如果想要射中移动中的靶子,并非那么容易的。

嬴政这厮的车子是移动的,大力士用大铁锤砸移动的车,无异于打移动靶。

这就是大力士明明瞄准的是嬴政的车砸过去的,却砸中了副车。

可以想象,铁锥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行距离只与初速度及初始角度有关。在达到相同动能的情况下,铁锥的飞行距离和其质量是呈反比的关系。

物理学得好的可以算计一下,哦,不对,是计算一下!

所以,他只考虑要砸中嬴政同学的辒辌车,却没考虑大铁锤会在空中飞一会儿,而辒辌车又是移动的。

张良同学刺杀嬴政这厮不成,为了躲避追捕,一口气逃到了下邳!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邳州!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啊哈——

在你还是一个小脚色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愿意拉你一把,帮你一把,要记住,这就是贵人。同时,还要学会感恩,感恩愿意帮你一把拉你一把的贵人。

张良同学刺杀嬴政不成之后,为躲避秦兵追捕,一口气跑到了下邳。

到了下邳之后,因无事可做,故而变得无所事事。

人只有有了目标才能打起精神,扬起斗志。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好比航船失去航向,漫无目的的航行,横冲直撞。

人没有目标的活着,就会变得堕落。

张良同学虽然无所事事,但还没到失去目标的地步,更没有到堕落的境地,他只是一段时间没想好要干什么而已。

在张良同学无所事事的这段时间,他总喜欢一个人去沂水的一座桥上发呆。这里地处偏远,嬴政这厮的追兵也不会追到这里,张良得以安闲。

有山有水,好不自在,一幅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画卷,那是何等惬意,何等的潇洒!

这一天,闲得蛋疼的张良同学依旧来到沂水圯桥头闲坐,看落日余晖,观叶落自在,睹人来人往。

时间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点一点的流淌,看似漫不经心,却是毫不留情的流淌着。

发呆的张良同学没注意,此时一个衣着粗布衣服的老头慢慢的走了过来,他瞄了一眼正在发呆的张良同学,然后悄摸的走到他身边,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掉,扔到桥下。

老头的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浑然看不出老的姿态。

张良同学一看,这老头当着自己的面儿把鞋子扔到桥下,不是神经病就是精神病。他瞅了一眼之后,没理会,就算碰瓷儿也不至于到这来!

老头见张良不吱声,心想这小子真能沉住气,老头捋了一下胡子傲慢的说:“喂,小子,我的鞋子掉下去了,麻溜的给我捡回来!”

明明是你自己扔的,怎么说是掉的,还让我给捡?张良正烦着呢,这老头又来挑事儿,将要爆发的脾气,还是忍住了。

毕竟尊老爱幼嘛!

张良同学读了儒家的圣贤书,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八德还是要遵守的。

他虽然心里不高兴,但还是违心的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

可是,捡了鞋子还不算完,老头就像戏弄张良同学一番,于是就翘起脚,示意张良同学把鞋给他穿上。

老头,你自己把鞋子扔了下去,我给你捡上来就不错了,你还得陇望蜀、得寸进尺,要我给你穿上,你是我亲爹吗?

老头眯着眼睛,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看着张良同学。

张良并不知道这老头的来历,他很不情愿,真想上去三拳两脚,把这老头打趴下了。他心道:“自己扔鞋,还傲慢的让人给捡,捡来了还让我给穿上,这明摆着是故意来消遣老子的?”

拳脚相加老头身上,对张良同学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但这么做是不可能的。

韩国灭了那么长时间,他离开亡去的故国已有很长时间,也算久历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

生活告诉他,要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你无力掌控事情的局面的时候,唯一的做法就是要忍。

忍,不是怕,而是蓄势待发,待到有一天,有了搞死你的实力,分分钟搞死你!

哦哟哟,又扯远了!张良同学开了个小差。

此时的张良同学强压心中怒火,小心的跪在老头前面,像伺候亲爹一样,小心翼翼地帮老人把鞋穿好。

这老头见张良一副温良恭俭让的样子,很是得意,捋着胡子说,大有一种当爹的感觉。

穿好了鞋子之后,老头见张良同学表现不错,有意要帮助他。

“小子,谈对象了吗?”

“我这么帅,还用谈吗?我实话告诉你,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能超过此地的美女,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东家那位小姐。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就是这样一位姿色绝伦的美女,她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

“行了,老头子我走了!”老头撇撇嘴离去。

张良看着老头步履蹒跚的身影渐渐离去,没多久,老头又折了回来。

“小子,我看你不错,五日后的凌晨到这桥头相会,如何?”

“干啥?为什么还要凌晨?”

“你来不来?”

“来就来,反正小爷我也没事做!”

“说定了,你小子可不要放老头子我鸽子!”说完,老头扬长而去。

张良看着老头离去的背影,心中不明所以。

为什么老头会选择让张良同学五天后来此桥头呢?

古人是很讲究诚信的,所谓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践,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了。

答应人家的,就要做到,这叫诚信,答应人家的,做不到,这叫失信,是考验一个人人品和是否靠谱的条件之一。

提出五天后此桥相见,正是基于此番目的。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

此时还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天还没亮,漫天的星辰还在眨眼睛。

张良同学刚到桥上,谁知老人已经提前来到桥上,在桥头等待。

“小子,与我老头子相约,你居然还来这么迟,算了,老头子我累了,五天后,依然此地,再见!”

又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

此时还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天还没亮,漫天的星辰还在眨眼睛。

张良同学刚到桥上,谁知老人又已经提前来到桥上,在桥头等待。

老头又与张良同学约定,再五日后,此桥相见。

这一次,张良同学吸取前两次教训,半夜就到桥上等候。

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有希望。

老头子看到了张良同学的坚持与执着,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品质,于是乎,送他一本书。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头的目的即在于此。

张良同学一看,这些天没日没夜的在这相见,就为了给一本破书:“不要!”

“来来来,小伙子,不要那么没有见地。此书非一般书籍,读此书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

说完,老头便即离去。

临走时,张梁同学又问老头,五日后还见否?

不见了不见了,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

老人走后,张良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书,赫然写着四个字《太公兵法》,而这个老人,就是被后人熟知的黄石公!

从此以后,张良同学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改变一生命运!

而黄石公赠与张良同学的那本书,其实并不是《太公兵法》,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素书》。

素书为什么如此神奇,能助张良足智多谋?

张良在下邳遇一老头,这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黄石公,张良顺利通过黄石公的考验,从他那里得到一本书,名曰《太公兵法》。

这是司马迁这个老太监在《史记张良传》里的记载的内容。

但据北宋学者、曾任过宰相的张商英考证,张良从黄石公所受之《太公兵法》乃为《素书》。

其不论真假,先来推敲推敲。

我们都知道,《太公兵法》和《素书》不是同一本书。

那么,问题来了,张良从黄石公那里得到的究竟是《太公兵法》还是《素书》呢,究竟是该相信司马迁还是该相信张商英呢?

至此,我们可以来根据史料推断。

首先,司马迁是西汉太史令,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官职,他编制史记,应该是有翔实的史料基础。作为一个史学家,以其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想必不会在正史中杜撰瞎掰。要不然《史记》也不会冠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赞!

其次,张商英认为是《素书》而不是《太公兵法》的依据乃是一次盗墓活动。

说是晋代发生动乱,有盗墓贼盗掘张子房的坟墓,在玉枕中得到一本书,但没说具体是哪本书。

本人曾写一部盗墓小说,盗墓大都是秘密行动,倒出来的东西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大都会编一个听起来很真实的故事。

比如,本人曾经在古玩街见到过这样的人——手里拎个包,包里装着崭新锃亮的青花瓷,说他祖辈是朝廷做官的,家里的宅子传了好几代,最近家里翻修房子,在墙里发现一件瓷器,找人看过,是明青花……说的跟真的一样,比唱的还好听。

编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由此而推,盗墓贼的话十有八九都是不可信的,起码不能全信。但有人信,比如,张商英。

所以,张商英依据盗墓贼所言掘出的乃是《素书》,这并不能说明黄石公给的那本书就是《素书》,说不定是张良在上淘宝来的,谁又能说清呢?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是盗墓贼从坟墓里盗出《素书》,就能证明这书是黄石公给的那本吗?

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盗墓盗出书这件事情的真假本身就值得商榷,更别说盗出的是具体哪本书!

同时,南宋的藏书家晁公武以及明代学者胡应麟都公然跳出来指认张商英乃是杜撰。

可能有人还是存疑,仅凭这些,就能说明那本书是《太公兵法》而非《素书》,未免有失偏颇!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素书》和《太公兵法》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

《太公兵法》又名《六韬》《六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其作者乃是直钩钓鱼却没钓到鱼,钓到了西伯侯姬昌的姜子牙,又叫太公望。此书最经典的就是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此书的基本理论和范畴,多来自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

再看看《素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提出的乃是“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其机理还是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书籍。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从以上对比可以发现,《太公兵法》与《素书》同为道家思想体系的书籍,不同的是《太公兵法》是一部兵书,而《素书》则是以道家的本物思想为主,添加了儒家的“道、德、仁、义、礼”的一本书。

这就是《太公兵法》和《素书》的差别。

而再从张良之后辅佐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采用的乃是韬晦与谋略。兵法是打天下的,儒家的思想是指天下的,要不为何后人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呢?

所以,张良从黄石公那里得到的是什么书,已不言而喻。

《太公兵法》和《素书》乃是两本不错的书,里面的思维方式很经典。建议大家有时间读一读。

时光如梭,光阴似电,时间一晃,到了秦二世元年。

这一年,有两个年轻人被朝廷征发去驻守渔阳,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1.《【决战千里成语故事】运筹帷幄,战胜千里,他帮助刘邦占据天下,最终以成功告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决战千里成语故事】运筹帷幄,战胜千里,他帮助刘邦占据天下,最终以成功告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1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