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是他的演讲稿之一,是对中国教育的评论。

我是经济学家。对教育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有三个。

一、我的学生经历(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

第二个是我的执教经验(斯坦福、马里兰、伯克利加州、清华)

第三,这是在清华商学院担任院长8年多的经验。

我没有接受过教育学系统训练,所以不熟悉教育学的方法和分析框架。因为我是教育实践者,所以我先从直观的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中国教育的成绩。中国在过去35年里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如果教育完全失败,这是不可能的。然而,确实成绩容易,但确实达到想法不容易。

我的第一个观察是,中国在大规模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非常有效,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平均水平比较高。用统计学的语言来说,“平均”高意味着“平均水平”高。这是中国教育的重要优势,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都无法企及。由此可见,在“国际学生评价计划”中,上海学生的表现在三门科目(阅读、数学、自然科学)中名列前茅。当然,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平均水平,但在这个评价中,农民工子女比美国中产阶级子女、艺术院校学生的数学比美国学生的平均水平好,这更能说明问题。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政府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中国学生在学业上花费更多的时间都是原因。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通常的衡量标准是教师是否按时上课,学生是否有教科书般的非常初级的要求。中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教师的献身程度仍然令人钦佩。即使是高等教育,从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平均水平来看,都是可以圈出来的。

这种教育优势对促进中国经济低收入发展阶段增长至关重要。特别是与开放结合的时候,因为适合“模仿和改善”的“追赶”角色。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先进,加上我们毕业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模仿力强,赚钱动机更强,员工队伍整齐,有强大的执行力,所以赶上了。这在制造业中很明显。服务业也是如此。引进先进的IT技术和管理流程、超市的收银员、银行的柜台服务、医院登记和收费、出入境检查等经常性的、有规律的大规模运营、中国服务人员的速度和准确性,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不是我们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我们学校“扼杀”潜在杰出人才的问题。

我的第二次观察是与“平均”同时出现的另一个现象是“分散”小。也就是说杰出人才少。方差也是统计学的概念,是衡量随机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简单来说,“分散”两端的人少,出众的人少,“杰出人才”少,“尖端创新人才”少。

我们都知道杰出人才的出现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天赋”的分布在不同种族之间没有太大差异,那么杰出天赋产生的概率应该与人口直接相关。中国有13亿多人口,但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在中国大陆的研究没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还有其他证据说明问题。我们不必去发达国家。与印度的比较更有说服力。因为两国的人口基数相似,印度的人均收入低于中国。印度教育的平均水平确实低于中国,但它在出现突出人物方面比中国突出。从我平时接触到的例子来看,世界著名商学院的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康奈尔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现任院长都是印度裔。在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中,微软、百事、德意志银行和万事达卡的现任CEO也是印度裔。但是目前还没有中国人担任这种商学院和跨国公司的CEO。

我们不否认中国人才中缺乏创造力、缺乏领导能力、缺乏影响力。钱学森问题: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的直觉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杰出人才是从“培养”出来的吗?可能不是。杰出的人才似乎在有利的环境中“鲁莽”。因此,创造环境(或“培育”)比“培育”重要得多。这里有很深的原因。

我在2010年8月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和2011年2月黑龙江阿布里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强调了中国学生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问题。好奇心和想象力来自与生俱来的东西。至少有些人是这样。但是后天我会把它们删掉。因为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越少。由此看来,正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先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另外,如果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培养出来,学生怎么能有创造力呢?

因此,不是我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我校“扼杀”潜在杰出人才的问题。在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扼杀,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减少。

“方差”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在低收入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靠模仿和改进,人才“方差”小无关大局,甚至还是长处,只要“均值”不低。但进入中等收入后,当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时,“方差”小的后果就严重了,因为这影响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创新。这样,我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观察,即人才的“均值”高和“方差”小的特点,既能解释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成就,又能预示在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国教育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造就了不少没有人格底线的人

如果说在知识和能力上是高“均值”、低“方差”的话,那么我的第三个观察是,在人的素养、价值等方面,我们的问题就是低“均值”、高“方差”了。

低“均值”是指人们经常批评的人的素养平均水平低。而人的素养的“方差”大,是指太差的人不在少数。这在反腐中暴露出来的案件规模、程度中可领略,多么让人触目惊心,不可思议。这其中很多都是那些高智商、低人格的人做的。知识水平高,做人很差的,就是钱理群先生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教育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造就了不少没有人格底线的人。

这就要来审视我们的“人才”观了。正因为我们对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有紧迫感,所以就特别重视“才”。这种急功近利的结果呢?不但“杰出人才”的培养仍是问题,而且轻视对“人”的素养的培养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我们讲人的素养,是一个真正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做人准则,是人格底线。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校的目标应该始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戴安娜王妃也多次对她的长子威廉说,“你在成为王子之前,先要成为一个人。”他们讲的都是先做人,再成才。因此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还不是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和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三个观察,可以用“均值”和“方差”来概括:

一是我们的优势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均值”较高,这对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起了推动作用。

二是我们的劣势是基础知识特别是能力的“方差”太小,杰出人物太少。这就导致创新不足,对未来中国经济以创新驱动发展非常不利。

三是教育除了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功利作用之外,教育对人的素养培养和人的价值塑造以及对文明社会建设更为重要,而人的素养的“均值”低却“方差”大,是中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掣肘。

(以上内容转自百度学术公众号)

1.《【中国教育的优点英语作文初中】中国教育在哪里?问题在哪里?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hinese edu》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教育的优点英语作文初中】中国教育在哪里?问题在哪里?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hinese edu》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2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