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八年级语文考试-跟着课堂文学写作文
跟着《我为什么而活着》走能学到什么?练习什么?
我为什么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无法抑制的同情,这三种纯真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人生。这三种情绪就像飓风。在深深的苦海中肆意吹我,吹到绝望的边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 (总起始段)
1我寻找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了狂喜。它太强大了,我总是愿意为了几个小时的快乐牺牲人生中的其他一切。(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我拯救了爱情。其次是因为爱能减轻孤独。——是颤抖的心。从世界的边缘俯视着冰冷、寂静、无法估量的深渊。我寻找爱情。最后,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可以看到圣贤和诗人们认为的仙境的神秘缩影。(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这就是我要找的。那似乎对人生来说太美好了。最后我得到了它。
2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找知识,我想了解自然万物,了解人心。我想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努力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的流动。在这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多。
3爱和知识尽可能吸引我上天,但同情心总是把我带到尘世。(George Bernard Show,爱情)痛苦呐喊的回声在我心中回响,饥饿的孩子们,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子女视为负担的无助老人,充满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全世界,都是对人类生活的嘲弄。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我无能为力,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认为我值得买。如果有机会,我想再活一次。(结束语) (全文约520字)
你学什么?
如果没有扩展或缩略词,直接跟着课文原文走,就可以学习它的“总成分-总成分”的粗糙结构,学习用三个横块并排铺设的“普通平行横形”结构(我把它称为“小横形”结构),在第1段中使用“优先”
练习什么?
程度稍欠的学生:
学习以上特征中的2,写一段,用“第一”、“第二”、“最后”等标志物,将表达分层、有序地表达出来。
程度好的学生:
学习以上特征中的1,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也是《我为什么而活着》,可以分为两个、三个、四个,说明为什么只有你活着。(大卫亚设)。
跟着《白杨礼赞》走能学到什么?练习什么?
原文要缩减到1200字左右,才能通过考场作文学习。
接下来是老师的缩编改革。
白羊艺灿
1汽车驰骋在眼前看不见的高原上,闯入你的视野,是一条黄绿色错综复杂的大毯子。(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汽车名言)黄色是泥土,未开垦的荒地。绿色是麦田。黄绿色无边地统治着,堂堂正正。这时你涌上来的感想可能是“宏伟”“伟大”,但同时你的眼睛可能会变得有些倦怠,另一种气味在你心里暗暗地感到——“单调”。
2但是瞬间,如果你猛地向前看,远远地看到了3354排,或者只是三四棵树、一棵树、骄傲地挺立着、哨兵般的树,你想睡觉的感情会怎么样?(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我当时吓得大喊大叫。
* *就是白杨树。西北很普通的树,但真的不是普通的树!
3它是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树干,笔直的树枝。它的干燥通常是撑杆高,就像添加了人工一样,一张里面并没有侧枝。(亚里士多德,《新伦理学》)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翘,紧贴着,像人工一样成了一束,决不从侧面斜着溜出来。(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传说》)它的宽叶子也上升到碎片上,很少斜着生长,更不用说翻倒了。(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它的皮革光滑,有银色的光晕,微微喷出淡青色。这是不顾北方暴风雪的压迫,倔强而挺立的树。只有碗那么粗,还在努力发展,与张许、杨绛、挺拔、不折不扣、西北风抗衡。(莎士比亚)。
*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树,但绝不是普通树!
也许应该说,没有憨态可掬,没有绕弯子,不美丽。也许应该说不是树上的好女人。(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美丽名言》)但它也不乏虔诚、正直、博学、严肃、温和。别说那坚强和坚强,就是树上的前夫。(莎士比亚)。
在刚刚积雪的高原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这样自豪地站着一棵树或一排白杨树,你认为那只是树吗?(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千里迢迢》)你不认为西瓜、严肃、不屈不挠至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吗?你完全没想到在敌后广大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像这棵白杨树一样堂堂正正地守卫家乡的哨兵吗?难道你不觉得更远一点吗,这棵枝叶紧贴团结,努力发展的白杨树今天在华北平原上顽强地象征着纵横捭阖、用鲜血书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吗?
我称赞白杨树。它不仅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而且也象征着特别是当今我国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坚韧不拔、为进步而努力的精神。
让藐视民众、轻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鄙视那种非常常见且容易生长的白杨。我要大声赞美白杨树。(威廉莎士比亚、白杨树、白杨树、白杨树、白杨树) (约850字)
你学什么?
缩小时要删除原文中的重复句子(主要集中在第1段)。现在这900字以内的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很明显。
1.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赞白羊像赞白羊一样联想到北方抗日军民,使他们共有的伟大品质赞:依靠团结、进步、耀武扬威、飘飘然、倔强、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不挠。
2.要赞扬人或物的内在品质,首先要从很好地描写外形开始。可以学习本文第1,2,3段的精妙手法。第一段用细致的描写铺排场景,让主角登场,描写生动,有画面感。第2、3段描述得更加细腻生动,白杨树的形态、干燥、分枝、高度、叶子、树皮。如下,阐明树和人的质量精神。
准备。3.歌颂人或物的内在品质,从而引起全文的直接抒情,可以像本文涂红的词句一样,善用议论词句,准确精当地用一些合适的形容词点出品质,且这些形容词要和上文描树的形态、干、枝、高度、叶、树皮等内容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如:
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像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一丈以内绝无旁枝,——靠紧团结
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宽大的叶子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力求上进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丈把高——挺拔伟岸
对抗着西北风——倔强挺立、坚强不屈、不折不挠
笔直的干,笔直的,——正直,朴质严肃
4.像标**的句子那样,用重复的独句段间开段落,直接表明“不平凡”,结尾句那样,直接抒情,使感情强烈,有感染力。
5.像文中标蓝的句子那样用对比手法衬托主角,表明作者的爱憎。
练什么?
把课文缩改到900字以内,体会上述5个特点。
程度略欠的学生:
抄写老师的缩改示例,在抄写中认真体会文章的特点。
程度好的学生:
看完老师的示例,自己缩改,认真体会文章的特点。
今天要跟着《记承天寺夜游》学写作文。
它不是古文吗?跟它学写作文?
学什么?练什么?练写古文吗?
当然不是,练写古文课标不支持嘛。当然还是练写现代文。
原文如此: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足100个字的极短小篇幅,如果不加解说,学生一定看不出如何能跟着它学写作文。
老师把课文一扩,就能教学生学一种叫“余五笔”的写作技法。
“余五笔”是什么东东?我在本公众号的一些旧文里早就提到过它。
比如点击《那是“徐五笔”,这是“余五笔”》,你可以读到,我在那里介绍了,这是余映潮老师从《散步》一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写作笔法:
1.简述一笔——概说事件(作用是简略地把文章的中心事件立即说出,让读者迅速明其大概。)
2.铺垫一笔——介绍原委(作用是补充介绍与中心事件相关的一点背景或原因。先写1再写2有利于作者处理好详略。很多学生喜欢先说2再说1,这样既显得平铺直叙,文无波澜;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就把2说多了,而没法给下文留下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详略失当。希望有这种毛病的学生由此学会先1后2来处理结构,而且1和2都不必写多,尤其是2。)
3.渲染一笔——烘托点染(作用是用景描的一段或几句话美化文章,增加艺术性。)
4.巧折一笔——写出波澜(4的内容从1而来,但不能顺着1的纹路使事情很快就顺利发展,一眼看到事情的结局,而应安排一点意外,使文意出现曲折。可以这样理解1、2、4三者的关系:2顺着1,是1的补充;但4却要反着1,1没有完全按读者预想的那样去发展,这能使文章再次出现波澜,多好。)
5.深化一笔——情理立意(作用是通过议论句讲理立意,或通过抒情句抒情立意,点明文章主旨。)
这么精妙的“余五笔”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关系吗?
有的。老师把《记承天寺夜游》一扩写,你就能跟着我的扩文学习“余五笔”法了。
温馨提示:
为尊重原文内容,扩写时我调换了“余五笔”里3与4的顺序,下文你将看到先4后3,即先“巧折一笔”后“渲染一笔”,让剧情先发生波折,再出现写景美句渲染环境,这样12435的安排,既合乎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因为美景的确是苏张最后才看到的,而且文理与12345一样相通。
我们在实际运用某一种文章之法时,完全可以根据生活的逻辑或自己的需要略作一点点调整,千万不必学得太死板。
以下是老师的扩写文示例:
记承天寺夜游
夜来了,他解衣欲睡。蓦然见月色顽皮入户,清清亮亮的大眼睛正注视着他,如有所语。哦,她在提醒,今天是农历十二,再有几天就是完美的月圆,怪不得此时月色如许勾人。嗯,不睡了,不能浪费这美妙的月色,他重又穿衣,欣然起行。(1.简述一笔:月夜,他不睡,欣然起行。)
这是元丰六年,他被贬黄州的第四个年头;这是农历十月,天开始寒,地开始冻的初冬时节;这是黄州,他被莫名其妙的命运安排,暂以寄身的他乡异地。(2.铺垫一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命运。)
干什么好呢?就一个人在原地傻走?如此美妙的月色要能找到一个心意相通的人分享,该有多好!要不到承天寺碰碰运气,看看张怀民睡下没有?他与他是同道中人,皆不受朝廷欢迎,也一样被命运莫名其妙扔到黄州,来没多久。无栖身之所,怀民只能暂居于承天寺。但,这么冷的夜,怀民会像他一样傻乎乎不睡觉,一见月色便欣然起行吗?
哈,还真是找对了人!同道中人果然同道,怀民亦未寝!二人于是相与步于中庭,走出了一场闻名千古的夜游。(3.巧折一笔:寻怀民,竟寻对了,二人相与步于中庭。)
不必说话,听听月亮想说些啥。这十月十二日的初冬之月啊,坦坦荡荡,一白如洗,皎无纤尘,玉洁冰清,照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似有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庭中竹树、柏树在“水中”投下了灰影。(4.渲染一笔,着力描月夜美景。)
自古而今,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他和怀民这样的闲人罢了呀......
今晚的承天寺夜游,确实值得记下一笔,记下那寺、那游;那月、那人,更有那闲——落笔于纸,不足百字,却足以不朽。(全文约520字)(5.深化一笔,议论抒情立意。)
小结:
你看,老师的扩文是这样用上“余五笔”写承天寺夜游的:
1.简述一笔:月夜,苏不睡,欣然起行想赏月。
2.铺垫一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遭遇。
3.巧折一笔:苏想寻怀民同他一起寒夜赏月。按生活常理推测,不一定寻得到人;或寻到人他也不一定陪你寒夜赏月(太冷了+赏月能当饭吃?)。但竟寻对了,怀民一约就成,二人于是愉快地相与步于中庭赏月。
4.渲染一笔:着力描月夜美景。
5.深化一笔:议论抒情,点明本文主旨。
练什么?
把课文扩写到500字以上,用上“余五笔”法。
程度略欠的学生:
抄写老师的扩写示例,在抄写中认真体会“余五笔”法的运用。
程度好的学生:
看完老师的示例,自己扩写,用上“余五笔”法。
至于学用“余五笔”法另写文章,那是另一回事。
跟着《背影》,能学什么?怎么学?
★ 我在《“徐五笔”真的好用》里详细介绍过一种“五笔法”——徐五笔,即江阴名师徐杰老师提到的笔法。为区别于余映潮老师所提到的另一种五笔法(我在跟着课文学写作文(“八上篇”之六《记承天寺夜游》)里重点介绍了),我把徐杰老师说的五笔法取名叫“徐五笔”。
它由这样的五笔构成:1.引出一笔——指写清事件或事端,引出下文。
2.叙描一笔——指放大细描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
3.结记一笔——指记下事情的结果。4.宕开一笔——指思路暂时离开本事,去到相关联的他处。这种宕开不是随随便便的为宕开而宕开,必须用意明显,全力为下文即全文结尾处的立意蓄势,作准备。5.深化一笔——指文章勾连起上文宕开的那一笔,在深化处或升华中确立主题。
把朱自清的《背影》改一下缩一下,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学用这种“徐五笔”法的。
下文是老师的缩改示例:
背影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我跟父亲回家奔丧。事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坐火车回北京念书,两人便同行。(1.引一笔——交代父亲将送“我”到车站。)2父亲事忙,本说不送我,叫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去。他再三嘱咐,甚是仔细。但怕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终不放心,还是决定自己送我。我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本没什么要紧,再三劝止,他也不听。3行李多,得请脚夫,他忙着和他们讲价钱。送上车,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正可铺在位上。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不要受凉。又嘱茶房好好照应我。我暗笑他的迂,叫他快走。他又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他胖,走过去自然费事。我本要去,他不肯。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5他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来到这边。(2.描一笔——浓墨重彩描父亲送“我”为“我”做一切时的语言、动作、外貌等,尤其着力细描了“买橘”的“背影”。)6我赶紧去搀。他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衣上的泥土,很轻松似的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走几步,又回过头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我的眼泪又来了。(3.记一笔——记父亲送“我”的结局:他做完了他觉得可以为儿子所做的事。)近几年来,他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此次丧母,适逢他差使交卸,真是祸不单行。他典质家当还亏空,办丧事都要借钱。同去南京,他本忙于谋事,不必送我,但他还是选择了亲为。老境颓唐的他触目伤怀,常情难自已,家庭琐屑往往触他发怒,他待我渐不同往日。但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惦记着我。他写来一信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4.宕一笔——宕开补写父亲送“我”前的不易与送“我”后的艰辛,为下文抒情蓄势。)读至此处,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5.升一笔——以抒情之立意收束全文:“我”感恩、想念父亲。)(全文约880字)★上文第3、4、5、6段具体、生动的细描也值得学习。
★全文字里行间及时穿插“我”的心理活动(即上文标蓝的句段),使全文的抒情立意顺理成章,这一点也特别值得学习。
练什么?把课文缩改到900字以内,体会上述带★句所总结的本文特点:徐五笔法、具体生动的细描、穿插“我”的心理活动。
程度略欠的学生:
抄写老师的缩改示例,在抄写中认真体会文章的特点。
程度好的学生:
看完老师的示例,自己缩改,认真体会文章的特点。
今天要跟着《与朱元思书》学写作文。
又跟着古文学写现代文?是的。只要它有可取之点,就可以学习。
学什么?练什么?
原文如此: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文虽短,不到200字,但也可以好好看看它有什么。
1.它有“对称横”式结构:课文正文安排的两个横式段落之间的表意关系呈对称状态,两者是从不同角度选材,共同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的:
1材,写水;2材,写山.两个材料是对称关系要服务的文章主题是:开头段里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了全文的材料和主旨——山水奇异、独绝,使人忘却功名与政务,流连忘返。
以下是老师的扩写文,加上小标题后,你能从中看出明显的对称结构。
风景(原文题目《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 改写:邹老师
风和烟都消散殆尽,天和山变成同一样的颜色,青苍,清丽。我乘着船顺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这一带水路长一百多里,沿途灵异的水与奇异的山所造就的风景,是天下独一无二的风景。
水之语
水都是青白色,清澈极了,似有千丈之深,但深可见底。水里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水流湍急,其速堪比射出去的飞箭;巨浪迅猛,其奔腾之势好像驰骋的骏马。
山之韵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又密又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直指高空。这些高山好像彼此在竞争,都尽力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峰竞相高耸入云,笔直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冲荡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的泠泠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也不住地啼叫。
像鸢鸟一样飞上天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那追逐功名的心想必会平静下来。整天忙于处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一定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天空,即使在白天,山里的空间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仅有时可以见到从树缝里漏下来的阳光。
我有幸途经从富阳到桐庐这一带水路,这奇山异水的风景,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全文约510字)
2.它有具体、生动的描绘,描山绘水,描出了声、色、态等,画面感极强,令人印象深刻。
3.它有很多句子成对出现(即上文中划了横线的句子),表现出“四六文”骈俪工整雅致的语风,值得欣赏与仿效。
4.既有说理立意(即上文中的红色句),改后文又有开头结尾的抒情立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最美),使文章有明确的灵魂。
练什么?
把课文扩写到500字以上,体会本文的上述4个特点。
程度略欠的学生:
抄写老师的扩写示例,在抄写中认真体会4个特点。
程度好的学生:
看完示例,自己扩写(不要做成了逐句翻译,这会很生硬。注意上下句的连贯性。)
1.《【初中横式结构的作文怎么写】准备八年级语文考试-跟着课堂文学写作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中横式结构的作文怎么写】准备八年级语文考试-跟着课堂文学写作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3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