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八十岁了。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风雨工作了60多年,幸好我没有离开我心爱的小学数学。后期即使我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实验研究上,也从小学数学教育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历届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三次参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60多年来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最近一直在想,人生少有七十鲸,现在活到八十也不奇怪。但是现在头脑还清醒,精力旺盛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体验和感悟都写出来,供大家分享和参考。

小学数学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文章写得太长,大家没有时间看,也没有兴趣看。以前我写文章的时候经常用简洁的句子来概括,简明、通俗、易懂。我收集了30篇文章,权利作为“教育格言”。每篇文章我再分析一下,就可以长话短说了。

这30个“教育格言”涵盖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是我一生的教育主张和研究成果的结晶,现在奉献给大家,也可以说是80岁老人送给大家的礼物。

01.小学数学,一星是“牛”,异性是“苏”。

小学数学的特点本来就是“牛”和“数”,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并不容易。

首先,“小”是小学生,适合6至12岁的孩子学习。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所有的数学概念都有学习的最佳年龄段,是不可逾越的。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小学数学的难度已经很大了,不用再码字或者渗透了,为什么要为我们的孩子承受太多?

第二,“数”、“数学课数学学习”还有疑问吗?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数学教育有“数学化”的倾向,数学课上大谈情况介绍、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理解等。在评论一节课的优劣时,不知道老师是否创作了剧本,学生是否自己探索,气氛是否活跃,是否是小团体活动,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数学内容倒是不错。因此,真正把握“牛”和“数”的含义是把握小学数学的本质。

02.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学数学。

很多年轻教师经常问:“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成功?”问:“如果全班都喜欢你的数学课,你就会成功。如果学生们都讨厌数学课,甚至看到你就头疼,你就会失败。我记得一位外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老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教学生讨厌数学。”

外人通过内人起作用,所以如果学生不想学,老师讲得再好,作用也不大。数学教师的能力取决于你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03.小学生学数学两种。一个是趣味问题,另一个是思维试题。

这句话,我是在学习苏宝清教授的祭祀后领悟到的。原来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宝清的主题是《小学生数学报》。“为了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必须掌握两件事。一个是配合数学教科书,添加适当、有目的、有趣的内容,让少年学习数学。(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学习》)一是根据少年思维的灵活特点,很好地介绍少量动脑筋的资料,为未来的独立思考打下基础。(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他的祭祀意味深长,通俗易懂。第一,通过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二,要通过思维试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来实现。他说得很清楚,值得数学教师认真理解和实施。

04.课程三字经:有趣、现实、生活。

怎么样才算好课?主要可以三个字“有趣、现实、现场”。

上课要先有趣,学生们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兴趣,全神贯注,积极参与。第二,如果想让学生实际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评价一门课,就要把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第三,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

“有趣、现实、生活”三个方面相互促进,只有有趣才能实现现实,才能激活思维。学生们获得知识并取得成功,相反,他们可以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课堂上“有趣、真实、生活”是很高的境界,但只要专心研究,努力工作,就能达到。

05.教学生,教他们,教他们自己学习。学问,学问,引导学生自己问。

前面的文章是陶行知老师说的,后面的文章是我补充的。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陶行知老师告诉了我们“教”的真正含义,教育不是交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简单明了,清晰明了。(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教育)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学生自学方法的习惯。

学问这两个字由“学习”和“提问”两个字组成。有学问才有学问,有“学习”就没有“问题”,不能成为学问。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惜过去没有注意到。

学生能提问是学生自发参与的表现、积极思考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鼓励他们培养敢于提问、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学生可以提问,可以提出多少问题,作为评价过程的指标之一。

06.计算要过关,必须抓住语山。

我从16岁开始担任农村小学教师,从18岁开始发明了口算表。后来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后继续研究,对入山教授的研究持续了30多年。

我先了解一下: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所有整数、小数、分数的4种计算最终可以归类为100以内的基本计算,所以要通过计算,必须抓住计算。

所谓的“基本口算”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和100以内的简单计算。这是立山内容的基础。

通过基本口算和笔算相关研究,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4个计算人(笔算)的熟练程度受基本口算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基本入山训练,达到“突然冒出来”的熟练程度。

07.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住审题。

我认为“应用问题”、“解决问题”或

“解决问题”概念比较模糊。应用题仅是一种提醒,有什么不能提的,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育中的难点。我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解答应用题有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对题意不理解。因而提出“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的观点,并认为“审题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计算是目的,验算是保证”。理解题意涉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因素”。理解了题意,解答题目就完成了一半,因此审题教学是关键的一步。

08.算法多样化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算法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算法,这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分寸,不是算法越多越好,想怎么算就怎么算。

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选择最简便、最合理的算法。其实,学会“选择”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会“选择”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但“喜欢”不能作为选择的标准,“简便、合理”才应该是选择算法的标准。因此,教师千万不能说“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

09.“数学问题生活化”,不如提“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问题就是数学问题,也不等于数学问题都是生活问题。数学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把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符号思考和表达。“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容易造成庸俗化、去数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抓住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把生活问题概括成数学问题,这种概括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主张提“生活问题数学化”。

10.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不要追求练习的数量,而要讲究练习的质量。马马虎虎做十道题,表面上看起来题目做得不少,可是会养成学生马虎潦草、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坏习惯,得不偿失。学生家庭作业虽多,质量并不高,学习习惯却搞坏了,这不是明证吗?

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符合规范,书写的数字、符号、算式或方程的格式,都要符合规定,教师应有严格要求。教师批改作业的符号和字迹也要规范,为学生做出榜样。学校可定期举行学生作业展览,充分发挥优秀作业的示范作用。

11.课堂作业做到“四当堂”: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

当堂完成,要求教师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当堂完成,不拖到课后;当堂校对,使学生当堂就知道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也就是做到“效果回授”;当堂订正,当堂发现错误后,立即订正错误,采用小组互批、互教的办法,这种纠错办法效果好。做到上面三个“当堂”,也就能做到当堂解决,做到“堂堂清”。

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这种当堂做作业,当堂发现错误,当堂就订正错误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最快。符合及时反馈、及时矫正的原则。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证明这套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12.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

大家学数学都有一个体会:听教师讲还是模模糊糊的,只有亲自做过题目以后,才真正懂了。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

所以,当教师必须懂得一条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这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多练,做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一般教师讲话控制在10分钟,留30分钟给学生练习和活动。当然,一堂没有练习的数学课不能算是好课。

13. 准备练习很重要,为新旧知识铺路架桥。

中国数学教师大都知道,新课教学前先做准备练习(也叫铺垫练习),然后再引到新课。这种准备练习,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这种准备练习,是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被张奠宙教授称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优良传统之一。上海的顾泠沅先生到美国介绍这种做法,美国人大为惊奇,连说“现在才知道中国学生数学成绩为什么这么好,原来有这个法宝”。

我们有这么好的法宝,千万不能丢。一定要把准备练习设计好,让学生从准备练习自然过渡到新课,减少学生学习新课的困难。

14.当堂检测不能少,都考一百下课了。

每堂课最后留10分钟进行当堂检查,也叫达标检测。按照这堂课的学习目标,编制一张“小测验”,每道题都有分值,合起来是100分,也可增加一道加分题20分。

检测后,可在小组内互批,然后交还本人订正,订正后再交小组长审查,小组长要保证全组同学都考一百分。

实践表明,这种当堂检测的办法能够做到“堂堂清”,把错误消灭在当堂,不拖到下一堂课。学生在当堂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转化差生有利。所以,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5.备课、备课,主要备练习设计。

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的,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一般一堂课有五个层次的练习:基本训练题、准备题、尝试题、延伸尝试练习题、当堂检测题等。这五个层次练习,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精心设计。

练习设计的原则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趣味性等。特别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要注意“以旧引新”,当堂检测时要注意“引新带旧”。

练习设计好了,就能基本确定一堂课的框架。一堂课的骨架有了,其他的就好办了。

16.不管口号怎样变,加强“双基”不能丢。

60多年,我经历了各次教学改革,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纵观60多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时候加强“双基”,什么时候教育质量就提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什么时候教学质量就下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充分说明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他说:“基础越厚、越牢固,对今后的学习就越有利,越容易登高峰、攻尖端,得心应手地广泛应用。”

17.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话,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瓜。

我赞成这句话。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是相互依存的。创新必须有扎实的知识体为条件,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只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如果没有创新思想,堆砌一大堆死记硬背的知识,只会把人变成傻瓜。

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上。要在加强“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不会凭空而来,必须借助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双基。我们要在“同时”两个字上做文章。所谓“务实求新,夯实基础,才能创新”。

18.遇到差生怎么办?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

差生是贬义词,应改成后进生或学困生,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仍用差生这个词。1980年,我随江苏省普通教育考察团去日本爱知县考察,看到一本《新教师手册》,其中告诫新教师,遇到差生怎么办?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这个回答是有理论根据的。

差生的问题,不仅在知识上差,更重要的在于心理上差,差就差在缺乏自信心。因而差生最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赞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使他树立自信心,哪怕教师用友善的、赞许的眼光看他一眼也是好的。

我当小学教师时最怕差生,用尽各种方法,最后还是“表扬他”能解决问题。

19.差生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解决在课内。

差生问题,除了“千方百计地表扬他”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外,对知识上的缺漏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课内解决。过去是靠课外补课,实践结果并不见效。

我主张“三靠”:一靠课本,二靠同学,三靠自己在课内解决。首先要使差生逐渐学会自学课本,这是根本的措施;其次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课堂作业要在小组内互批、互帮,立即订正,特别是当堂检测,也要做到互批、互帮,差生在同学帮助下自己订正后做到全对,每堂课都清了,差生将会逐步转化。

过去,差生在课后做作业,遇到困难没人帮,做错了没人指正,到第二天教师批改时发现错误,已经来不及了。这样旧债没有还清,新债又来了,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差生始终在泥潭里拔不出来。

20.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

这句话现在已成教育界的一句流行语。这是我在《人民教育》“尝试教学专辑“(2011年7月合刊)写的主题文章的标题。

这句话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点明了尝试教学的本质特征,又说清了尝试教学的操作方法。尝试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试一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尝试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自主学习方式,它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摆正了师与生的关系。

21.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

这是我在《人民教育》“尝试教育专辑”(2014年第15期)写的主题文章的标题。面对需要解决的困难,是左右徘徊,等待观望,还是下定决心、大胆尝试?如何选择,主要受精神所支配。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就是一种精神。对于“做到做不到”的疑问,不能等待观望,而应大胆去试。试一试才能知道,是能做到,还是不能做到。所以尝试精神是一种勇于实践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精神,乐于探究未来的科学精神。

22.从尝试着手,从练习开始。

这是尝试课堂教学的开端,正是尝试教学的巧妙之处。从尝试着手,就是用尝试题引路,从疑问开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疑问(尝试题)就像一盏引路的灯,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学习策略,自己去解决问题。

从练习开始,说明这个尝试过程不是空谈,而是要完成一定的练习任务。它以尝试题为中心,形成一个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系列,在不断尝试中一步比一步有所提高。

23.先练后讲,练在当堂;边练边讲,订正在当堂。

这四句话,是用尝试教学法上课的特征。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精髓,先练就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尝试练习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练在当堂,把需要做的作业在当堂做完。先练后讲和练在当堂是互相联系的,先练后讲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才能腾出时间做到练在当堂。

边练边讲,是指练后再讲有几个回合,做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课堂上做的题目,都要求“订正在课堂”。这样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30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24.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这三句话是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第一句话,首先要相信学生是能够尝试的,一开始大家都有顾虑。教师还没有教,学生能尝试吗?

由于教师还没有教,学生的尝试做错了怎么办?我又花了8年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等,学生的尝试是能够成功的。此后,又花了8年时间,证明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尝试过程就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所以尝试成功以后能够培养出创新精神。学生可以这样试,为创新留下空间。

这三句话首尾相连,既道出了“尝试、成功、创新”这三个关键词的关联,又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2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承认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是指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机械搬用。这两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在肯定“有法”的前提下,然后提出“无定法”,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照搬照套,不能误释为“不要方法”。

一堂课必须完成多种教育教学任务,因此一堂完整的课,应该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不可能只用一种教法唱独角戏。我一向主张:各种教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融合的。尝试教学法主要解决一堂课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主体,还需目标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相配合。

26.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发展个体、发展特长。

我主张对学生要“两严格、两发展”,即既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要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养成习惯的关键时刻,应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不等于严厉,要严而有格。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的人才不能千人一面,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因而需要发展个性、发展特长。

“两严格”代表东方教育的特征,“两发展”代表西方教育的特征。如果能够把东方和西方的教育结合起来,乃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27.一课三问:今天学什么?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一堂课开始,就问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首先问:“今天学什么?”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要兜圈子。其次问:“已经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后回答这个问题。最后问:“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还没有弄清楚的疑问,这堂课真正的教学就从这里开始。有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

这三问,不就是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吗?学生上课就是为了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已经学会了什么,二是还有什么疑问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不需要教师讲,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才需要教师“解惑”,这样教师就能讲在刀刃上,讲到点子上。当然困惑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指点迷津。

28.教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少发空论,多做实验研究。

从当小学算术教师算起,我搞小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已有60多年了。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少发空论,多做调查和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口算与笔算的相关问题,我在全国39所学校的158个班级,7134名学生进行调查测验,统计分析;为了编制我国第一套口算量表,在16个省、市、自治区130多所学校,有72000多人次(学生)参加调查测验和实验研究;为了研究要不要背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我在相隔30年前后做了两次实验。

当然写一篇文章发表议论比较方便,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比较复杂、麻烦。我们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希望大家不怕困难,不甘寂寞,沉下去多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共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而努力!

29.不要看旁人的白眼,走自己的路。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用但丁的一句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经常受到冷嘲热讽,听到流言蜚语。这些非议的确使人难过,辛辛苦苦努力工作还要受冤枉气,有时委屈得也会流泪。但是,我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回答说:“受了挫折,有了气,不要往心里去,什么事情都要想得开,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精神上保持乐观最重要。”遭遇非议打击并不是一件坏事,逆境出人才,正所谓“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30.热爱+理想+勤奋=成功。

我用60多年的亲身经历悟出了一个人达到事业成功的公式。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爱,当然不会有成功;其次,要有理想,立下远大的抱负,不断为自己面前树立新的目标,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逐步逼近,才能达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年轻的朋友们,努力吧,成功在向你招手!

来源:邱学华新浪博客

(本文仅做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小学数学名言大全】邱雪华的30篇小学数学教育格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数学名言大全】邱雪华的30篇小学数学教育格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4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