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斌/编辑

作者简介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著名贡献专家、广东省学会会长、《解剖学研究》主编、《实用医学》 《广东医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治疗和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山医科大学解剖系主任、脑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处长、中山市副市长、广东省卫生厅厅长、93学士广东省委员会主管委员会等职。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脑研究前沿》 《医用解剖学》等著作5份,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就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春暖杏林——医德医风名言录》 《让人文照亮医学》和诗集《黄梅雨》和《多雪的春天》。

《让人文照亮医学》序列

医生,大道也是。大道是什么?

医学是关于人的学问。

医学与人类的生命、生活、生存环境等密切相关。真正的医生历来强调,害怕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关怀人的心,守护监护人的健康,挽救生命,挽救受伤,以道帝天下为最重要的医德。我国古代有句话叫“医学是人术”,认为“医学是生死攸关的,责任不轻”。东汉著名医学家华图指出:“好医生先治疗心灵,然后治疗身体。”当代名医孙思宇在《大医精诚》中说:“所有的大义都治病,仁爱的一方先发善心,并发誓要拯救包括精神在内的痛苦。”如果有人来求助,就不要问那贵贱的贫富,也不要向前看,想吉凶。(莎士比亚。)。“西医创始人希波克拉底以‘誓言’的形式确立了医生对患者、社会的责任、医生的道德规范,至今坚持了2000多年。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特勒在《行医的金科玉律》中指出。”本质上,医学是使命、社会使命、人性和情感的表现。这个使命要求你们的就像用心使用大脑一样。“可以看出,虽然中西文化史差异很大,但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始终是医学的核心价值。

医学是科学、技术、艺术的综合体。

19世纪中期,在医疗技术条件非常有限,很多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美国医生特鲁多留下了“有时治疗,经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名言。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疾病预防和诊疗手段变得更加科学,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鲁多医生的思想并没有过时,他的“治愈”是有限度的。“帮助和关怀”以无限的思想越来越发光,照亮了现代医学的航程。遗憾的是,随着医学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一些医护人员陷入了技术至上主义的泥潭,重视技经人文学科,只有疾病、患者、检测表和影像照片遮住了患者的脸和表情。诊疗过程和流水线作业一样。患者感受不到温暖和安慰。“作为医生,所有的行为都要对患者负责。作为护士,言行都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中国妇产科学科创始人林巧奇这句朴素的话,表达了一位医生对患者应有的人文关怀。今天,医学正从“疾病治疗中心”转变为“人民健康中心”。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手段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始终以人文精神为医生的质量和社会责任,将尊重、理解和关怀患者落实到以人为本的各种医疗服务中,保持对患者的极大爱。

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是现代医学成熟的标志。

目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逐步转向生物学-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立体化、网络化、多维度审视健康和疾病问题,患者在诊疗和康复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度明显提高,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情有助于增强自我康复能力,对病情的转换和预后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从医疗体系的设计到医学教育理念都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上,缺乏对医学人文的关注和梨树,无法满足国民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一些医护人员片面认为治病是医生的终极目标,不重视医患之间的平等沟通和情感交流,未能改善患者的心理体验,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导致医疗纠纷日益增加,恶性伤害医疗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医学界涌动着回归、回归社会、回归人文主义的思潮,强调医学精神必须包含医学的科学精神和医学的人文精神,形成紧张感,化解矛盾,相辅相成地共同前进,“在观念层面上相互启发,在方法层面上相互借鉴,在学科层面上共同融合,在精神层面上相互融合”。

医学者在追求医学真理和医术的过程中要渗透人文精神。不仅需要治疗疾病,还需要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要成为人们信赖的健康守望者、监护人。《让人文照亮医学》篇幅不长,但视角独特,主题鲜明。以医学人文价值命题为重点,在回顾和反思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和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案例分析,推进知识。

介、艺术赏析、信仰追求等内容,从理论、历史和现实,技术、艺术和宗教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医学与人文的关系,以及医学的现实图景与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系统地指出弘扬医学人文精神的方法和路径,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修身立德、仁心仁术指点迷津。

我从医从教60余年,深感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也经常提醒年轻医生,在提高医学技能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借志彬教授索序之机,我再次呼吁: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工作之余多涉猎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甚至宗教等方面知识,不断涵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格品质,力求在工作中多一些本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胸襟、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怨尤,重塑医者群体的良知和仁心。

最后,我以本书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医生应该是灵魂高贵的人,有恻隐之心,有悲悯情怀,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精神高贵的人来对待患者,对待自己……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钟南山

读《让人文照亮医学》,我有三个特别的感受。一是感动。姚志彬先生是一个极其真诚的人,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让我想起克留依的名言——医学就是爱,否则它一钱不值。二是享受。姚志彬先生思想深邃,对美有着丰富的感受力,他对人文和医学关系的思考,见地颇深。他认为,人文与医学,是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疗技术是医学的肉体,失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方向与灵魂。三是温暖。姚志彬先生追本溯源,一再重申“医术乃是仁术”,医生要做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重温这些话语,我心里涌动着暖流,让我坚信,医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救死扶伤,是人世间最崇高的事业。

《让人文照亮医学》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宣言。它有对现实的反思,有对常识的重申,更重要的是对医者的善意提醒,提醒医生不忘初心,将人文关怀变成一种自觉,贯穿于临床医疗的每一个环节,让患者如沐春风,提醒医生,不仅要提高医术,更要追求医德,要让自己的心灵变得高贵,因为只有高贵的心灵,才配得上他们所从事的高贵职业。

(盛慧)

制版编辑:宋亚波 |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年第8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1986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报。本报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医学发展”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

欢迎订阅信息导报

邮发代号:2-683;

订阅单价: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咨询电话:010-85158530

投稿邮箱:cma_cmn@163.com

文章都看完了

不点个

1.《【中医医德医风名言】诗意的医学|姚志斌《让人文照亮医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医医德医风名言】诗意的医学|姚志斌《让人文照亮医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5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