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夏天终于来了。孩子母亲声嘶力竭地咆哮,完成儿子紧张的复习作业后,考试结束,放下一切,收拾行李出发了。阿拉善我们来了!
阿拉善慢步夏季体验
阿拉善(蒙古语,五彩斑斓的土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3.1万人!方圆一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阿拉善的戒指-我给你的名字!
阿拉善的光环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这里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7月份也灼热的太阳像火一样,正午温度在30度以上,早晚很舒服。内蒙古高原的紫外线很强,所以太阳镜、人均遮阳帽等都做好了充分的防晒准备。但是离开北京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下雨,以舒适的温度逃离桑拿的我们总是被幸福包围着。聊天的话题总是:哇!太舒服了,北京.哈哈哈,请原谅我们的不厚道!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度过暑假,各项计划将逐步实现。郑元英城门夜景
郑元英旁边湖边阿拉善地形图
俯视郑元英的全景
灵盘山生态公园
这里的夜景很美,灯光效果很好!祈福。祈福
远眺贺兰山
同样的角度,不同的时间
游览南沙(广宗寺)之前有山,山上有庙,庙里有和尚。他在说故事——。错了。他没说话,只写了诗。实际上,这座山叫做贺兰山。山下有一座寺庙叫光宗师。这个和尚就是“入住布达拉宫”。我是雪地里最大的国王。流浪拉萨街头,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恋人。“这位脍炙人口的诗句国王和爱人—— 6岁达赖喇嘛昌家乔——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24岁,11年来写了西藏至高无上的达赖喇嘛,60多首诗,3年来诗人。1746年,在成庆寺,成庆寺位于我们昨天通过的腾格尔沙漠的腹地。参观光宗寺不是看建筑物,而是读聪家卓人的生活。仓颉和阿拉善的传说触及了藏传佛教的核心教址。乘坐景区中巴来到贺兰山登山区,徒步走4公里来到高山牧场。腾格里沙漠徒步体验沙漠中的护城河-沙漠中的湖泊
8" width="640" height="480"/>雨后的腾格里沙漠滑沙
与沙漠昆虫的偶遇
走出家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孩子放下手机 ,呼吸户外干净的空气,迈开脚步体验大自然的神奇,见识不曾见过的大漠,大漠里面有什么?走过漫漫黄沙,越过一个个沙丘,来到一片绿洲,认识一生中难得见到的动物、植物;
徒步中......
绽放在沙漠中的花儿
谁能想到沙漠并不是传说中的不毛之地,这里不同的生态链一直在生生不息的保持着,儿子的沙漠老师给上了堂别样的生态课,收获颇丰。 在沙漠行军中路遇多次这种类化石
儿子碎碎念了很久,终于走在了这边沙漠之中,第一次徒步体验是在晴天,沙漠温度在35以上,微风,天边不时飘来片片云朵,能间隙阻挡烈日的照射;全程15公里,走过了沙漠、戈壁、湿地,一直坚持没有放弃。 当翻过个个高沙丘,突然眼前的景色变了颜色,一片沙漠湖泊、湿地进入眼帘,顿时精神一震
我们习惯了现代化都市喧闹五光十色的夜空,而寂静、漆黑的夜晚,满天繁星……这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曾经我们试图用语言描述给孩子听,却是那么苍白,而在这里我们让孩子自己看,自己感受夜的寂静,繁星闪耀! 走完沙漠,挑个天阴的时候来到了这里的草原,就在贺兰山下,雾气昭昭,开车行驶在观景道上,一路美景不断,时时停车,玩了一上午,据说可以扎帐篷但不能用明火;
贺兰山下的一片油菜花
阿拉善又名“驼乡”---骆驼之乡
戈壁寻找梭梭林 每个人都有个支付宝,每个人都听过或参与过蚂蚁种树,都听说了阿拉善是沙尘暴的起源地之一,沙化严重;这次让儿子带着问题来到了戈壁,寻找梭梭林
阿拉善右旗-寂静的边城小镇 这是一座人口只有2万人的小镇,但它的面积却非常大,看过阿拉善地图就知道,这里大部份被巴丹吉林沙漠覆盖,地广人稀,小镇非常干净整洁,周边建有多个公园,很悠闲的地方!
骑行在这里是每天的功课,只有在这里才会放心让儿子自己骑,左旗各右旗都有完善的步道,关键是人少!!!
朋友圈都在转去青海看油菜花,一查在距离右旗140公里的扁都口就有,所以临时加一站,来到了甘肃张掖,这里建议直接去骑马观景,不用另缴门票,马儿都很乖!
在这里从七月呆到八月,天气越来越舒适,据说这里今年的雨量较往年大;由于靠着贺兰山暖湿气流频频来临,让我们度过了一个舒适的假期;儿子的暑期计划完美收官,参加了沙漠研学徒步,自己认真写了作文《改变》;参加了羽毛球暑期营,打球很有长进;参加了阿拉善博物馆的公益活动,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每天一起在图书馆看书交流很是惬意!(这里的公共服务很棒,大都是免费).......很快我们将返程,相约明年暑假我们还会来的!
1.《【营盘山小学的一角作文】带着儿子慢慢游览阿拉善,感受富人的亲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营盘山小学的一角作文】带着儿子慢慢游览阿拉善,感受富人的亲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6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