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下面本站就给大家分享下李清照经典的三首词,欢迎阅读!



  

李清照经典的三首词篇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2)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3)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这首小令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这首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评价非常得当。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李清照经典的三首词篇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⑤。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赏析】

  李清照此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婉抒写别后相思之情。此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当,必落俗套。然清照此词,语言清新,明白如话,情极深挚,在通俗中又多见匠心,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虽是对句,读之声韵和谐流畅、自然飘逸,并无窒碍之病。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称赞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

  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

  对于此词,有一种理解颇可关注。此说认为“独上兰舟”是理解全词意脉的关键。“红藕香残”暗写季节变化;“玉簟秋”谓竹席已有秋凉之意;“雁字回时”为秋雁南飞之时;“月满西楼”,西楼为女主人公住处,月照楼上,自然是夜深了。若以“兰舟”为木兰舟,为何女主人公深夜还要独自坐船出游?而且她“独上兰舟”时,为何还要“轻解罗裳”呢,这样解释显然与整个环境是矛盾的。“兰舟”只能理解为床榻,“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即是她解衣去裳,独自一人上床准备睡觉了。“玉簟秋”乃睡时的感觉,听到雁声,见到月光满楼,更增秋夜孤寂之感,于是词的下片抒写对丈夫的思念便是全词意脉必然的发展。此说有一定的道理。



  

李清照经典的三首词篇三:《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7)损:表示程度极高。

  (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9)堪摘:可,可摘。

  (10)次第:光景、情境。

  (11)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12)晚:一作“晓”。

  【词意】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1.《 李清照经典的三首词阅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李清照经典的三首词阅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