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小学习作教学、没有训练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的训练体系、作文教学缺乏阶段性、序列性和实效性,目前出现了小学作文教学指导的全面性、繁琐性、应对性、功利性等现象。“课堂微写”在每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选择有价值的练习点,当场写作,学生经过多次短篇练习,练习掌握写作技能,积累写作经验,进行团员大作文的写作,将对本团员的大作文产生信心,不仅减轻写作的心理压力,而且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课堂微写练习写点读写组合

一、提出问题和界定核心概念

作文既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育的难点。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众多教师和教授研究者的关注,并不断探索。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王永生语)。语文教材根据单元主题安排课文,教材一组学习后,安排学生围绕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习作训练的知识体系,没有习作能力的训练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对有针对性的、连续的习作提出具体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任性,作文教学缺乏阶段性、顺序性和实效性。造成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指导的全面性、繁琐性、应对性、功利性等现象。学生作文缺乏真实感,可读性不足,语言表现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去甚远。目前我们熟悉的小学“作文教育”主要有两个阶段。一种是在学生动笔前指导审议,一种是让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者是构思性地刺激或训练,重点是“写什么”。二、学生习作完成后,对学生的作文提出总结性的评论、表扬、批评或建议。焦点在于“写得好”。但是学生习作很少考虑“怎么用”,习作的“单数技术”应该如何系统地训练。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知道如何写作文,以及在习作过程中“如何写”,对“课堂微写”的习作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不管古今中外,类似于微作文的形式都不少。从社会文化的发展来看,微写作一直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微写”是一个概念,继承了以前对类似写作形式的核心要求,创新只是概念提法。近年来,“微写”的提法进入了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视野,特别是2014年部分地方市在高考、中考设立微写考试形式后,更受到关注,引起了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讨论和思考。

“与课一起写微型”是与科文教授一起进行微型习作训练的简称。也就是说,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指向单元习作的重点,选择有价值的练习点或具有语用衍生力、思维力、情趣力的古典语段。这是一种结合语文学习过程和形成的特定氛围,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课堂微写”研究的写作教学思路是:在学习学生各单元课文后,将教材安排的单元大作文所需的单一写作技能与每节课一起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因此,可以积累建设团员大作文所需的单一写作技术体系,然后转化为团员全体作文,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怎么写”问题。(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读者)让学生们在与课文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用高频练习写作,以达到赤眉之作的目的。

跟着上课:跟着,有“跟着,服从”的意思。课程既指教材,也指教室。依靠课程,即学生们学的教材,伴随着课文教学的全过程。

微写:微,“微,微”的意思;写作,即写作练习,训练。微写(Microwrite)是针对课堂阅读学习中的一点而进行的小写作活动,并没有特别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性,而是侧重于不完整、零碎的练习。

不同课程微写的特点:一、集中内容:注重单元大作文的写作重点,在每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选择有价值的练习点或古典语言句子,立即练习写作,目标强。(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读本) (第二,少花时间:每次练习时间只要5~8分钟。阅读课文的过程或学习课文后利用时间。第三,篇幅短。习作练习可以是片段,可以是一个场景,也可以是某个细节。字数不一定多。

二、课堂微写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有这样的表述:“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笔练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教学要把握采访、构思、构思、起草、加工等部分,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搞好读写、口语和写作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程标 准》的这些要求和建议无疑对中小学作文教学起到了方向性作用。其中,写作教学要加强“笔练”、“实践中学习写作”、“读写结合”。这种要求对“课堂微写”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文联笔》、《隋唐练习笔》、《短篇写作》是习作教育中长期以来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习作训练教育模式。这种习作教学的形式是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载体进行采访,根据文章的一个亮点,随机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实现阅读促进写、读、写结合。(威廉莎士比亚,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宗旨,学习文章章法结构,培养造句能力,增加写作数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文练笔”“短篇写”“微写”等写作形式对学生的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能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相应的作用,但这种“小练笔”的训练点缺乏明显的针对性和整体训练顺序的构建,写作训练点的选择不足。

与单元写作之间缺乏整体关联,是一 种即兴式、散乱性、无序性的状态。

“随课微写”不是过去“小练笔”“微写作”等作 文训练形式的翻版,或者说是换了一种说法和称谓, 它具有聚点成面、积微成著的特点;它也不是“微格 作文”“微格写作”这些写作教学形式的更名,它具 有随文性、随堂性,与阅读教学具有伴随性关系,是真正能够将“读与写”紧密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随课微写”从理念和实际操作上都呈现出十分鲜明的课程化特征,所有的“随课微写”的单项习作技能训练点,都为单元大作文作铺垫。学生在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中经过多次的片段练写获得写作技能的实践,积聚写作的体验,再进行单元大作文的写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本次单元大作文充满自信,这样的训练过程既减轻了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又实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多角度、多频率的练习之后,学生写作能力将会有实实在在的提升。因此,“随课微写”是对过去“随文练笔”“片段写作”“微写作”等作文训练形式的超越性整合升华。

同时,“随课微写”能够真正实现“读写结合”, 学生把在阅读课文中所获得的习作知识和技能,逐步 地运用在单项习作的练习之中,在进行微型习作的同 时能够反过来促进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的提升。因为, 在“随课微写”教学过程中的课文阅读,是通过对课 文写作思维、写作形式以及写作技巧的感知和学习, 来体验和感悟文章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这样的阅读教学对课文本义的获得更加深入,更加精准,更有依据。这种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更具有深入性,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不断夯实。

综上,该项研究将通过进一步探讨“随课微写” 的基本理论,探讨优化习作教学的实践策略,分析课文教学与单元习作乃至学段、年段习作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优化小学习作教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进一步探讨习作教学对于落实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养成,形成优化习作教学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和终身发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策略。

三、随课微写选点举例

选点,是随课微写取得实效性的关键。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许多个可以供学生进行“微 写作”的练写点。这些练写点,可能是文体知识类的,可能是能力训练方面的,也可能是体会感悟方面的, 还可能是文章表达形式方面的。随课微写的选点既要体现单项习作训练的实效性,也要指向教材单元大作文的内容来确定,让一个个随课微写的“点”,在单元大作文中聚成一个“面”。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为例。

本单元教材围绕“热爱祖国壮美山河”这个专题,选编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同学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丽的风景,目的是要孩子们通过学习丰富见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从读写结合角度,我们要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让孩子们知道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阅读中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要用心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丰富语言积累。阅读每一篇课文之后的随课微写,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练写点,学习课文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练写。学完本单元课文之后的一次大作文,内容是“这儿真美”,经过本单元课文学习后多次的有针对性的随课微写,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按照教材的安排,本单元大作文的内容是“发现我们周围美丽的地方,把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 人”。围绕这个内容,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中的练写点可以这样来确定:

《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境:灵秀静止的山、波涛汹涌的水,一静一动,使天然巧成的美景跃然纸上;《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水波荡漾,闪闪发光,周围的群山迷蒙奇特;《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 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 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地 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学习本课之后随课微写可以聚焦在用“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点位上。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以“美丽”“富饶” 为关键词,从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风光、物产等方 面进行具体介绍和说明,突出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层次清楚,语言优美,文中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巧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伴随阅读学习本课后的随课微写的练写点就是模仿课文描写景物的“有的……有的……有的……” 排比句式写一段话。片段描写聚焦在用“排比句式” 描写景物的点位上。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兴安岭一 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在描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 季景色时,抓住了每个季节的景物特点进行观察,贴 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条理清晰、有顺序地描述了四季景色的特征。而课文中模拟的运用更是绘声绘形。如用“淙淙”模拟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声,用“呼呼”模拟西北风的吼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又 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音词来模拟夏天的小兴安岭里森林的枝叶繁茂,使人如睹其形,给人以历历如绘、真切感人的印象。学习这篇文章之后随课微写的练写点聚焦在用“叠音词”描写景物的点位上。

《海滨小城》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绘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景色,是按不同的方面连段成篇的。本次随课微 写的片段练写可以聚焦在“由远及近”描写景物的点 位上。

四篇课文分别选取“动静结合”“排比句式”“叠 音词”“由远及近”描写景物的四个练写点,学生根 据这四个练写点进行随课微写,在学完本单元课文之 后完成向别人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的大作文“这儿真美”,就可以把四次随课微写练写的片段内容融合进去。

四、随课微写课堂操作举例

在不断地探索中,老师们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以 “语用”为指导思想,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提炼微写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习作”双线并 进,总结出以下教学模式:

1. 深入研读:深入研读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篇文本,树立文体意识,把握教材本义及文体特点,确定 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课堂整体目标。

2. 精心选点:围绕单元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年段特点,在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选取一个或两个 练写点。

3. 细致点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紧紧把握本课练写点,以课文中的词、句、段为范例,从词语的运用, 表达的角度,修辞效果,文句的结构和阅读感悟等方面细致解析,指导学生运用。

4. 创设情景:围绕本课练写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拓展,让学生迁移运用,或练说、或讨论、 或交流,为练写作好铺垫。

5. 适时练写: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或学习之后,用 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即时练习,一课 一得,课课有得。

6. 互评修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小组 合作或同方互助的形式,对照训练点进行互相点评和 自我修改完善。

(四川省成都市新创教育研究院)

1.《【小学作文课程】论语|“与课一起写微信”,小学习作教育的新路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作文课程】论语|“与课一起写微信”,小学习作教育的新路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7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