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留学高等研究院

李生旺镇

中华民族精神不会因为中国历史的曲折而减少,历经磨难也不会崩溃,越挫越勇,在曲折中进化,在苦难中奋发向上,这种惨烈景象在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中再次显现出来。此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最大公共卫生事件,是严重的危机和挑战。沧海横流,方贤英雄本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全力以赴,努力奋斗,在这场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抵抗战中取得了积极成果,扭转了局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而且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的历史关头取得了丰富的发展。在这里,我们计划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维度分析战役期间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创新。

一、个人修养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硬势,逐层推进,形成了各层相通的思想体系。《大学》指出:“古代的欲望显然是天下有德者先统治那个国家。想治理那个国家的人,先集合那个家吧。要想拥有他的家人,请先修理身体.从天子到平民,1以苗条为基础。(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苗条是起点,个人的自我修养与社会改造的最终取向有关。这次疫情防控整体战是将个人品行和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自我修炼和共克时艰的方式进行的,其中有历史上积累的传统美德和时代发展赋予的新内涵。

家国情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家国同型”的观念,认为自己的个体是家国集团的基础细胞。《孟子离娄上》说:“天下的本本在国家,国家的本本在家里,房子本身在其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西方谚语)一旦发生巨大的社会灾难,任何个体都很难保卫自己。所谓雀巢下怎么会有完兰?“家国一体的情绪使人们的命运进入“宏大叙事”中进行观照,并将个人得失与国家安危和新型新冠病毒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次疫情灾难面前,无数“逆行者”投入国家一线参与疫情防控,数万医护人员千里迢迢支援湖北,无数志愿者不计个人得失地努力服务,各地市民自觉呼吁政府关闭隔离家园,各界人士疫情防控捐款,形成了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对抗疫情的巨大力量。这充分表明,在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与个人命运和民族兴衰休戚相关,工商归公、公事公办的国家的情绪有着深厚的基础,是在新时期特别是危急时期发动的爱国主义。

责任担当:将个人的家国感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限于满足私利,而是要超越自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危急时刻,甚至要以公忘私,不顾身体。(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威廉)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书生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还是沉重的和平?死后已经,不远了吗?“战国时期,法家韩非明确主张正义赋予个人的职责。“公共分值(即本分、义务),因为思意行乱,仪行治,所以由公和司分担。”在明清革命前夕,思想家高艳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之责”,已是妇孺皆知。鸦片战争前夕,爱国明信林则徐明确表示:“苟国生死岂能祸福避免。”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从事不同职务的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小哥、志愿者、个体户从不同角度承担社会责任,展示了无私的文化遗产,写下了常见的“关怀小家”感人篇章。

信守诺言:诚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重视的修理。个人对国家负责,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道义神奴。中国传统的新诺与西方的合同不同,合同是围绕商业活动进行的,本质上是利益交换的保障。新诺是一种道德自觉。《礼记》说:“这也是高贤人的祭品,诚实忠诚。”《左传》云:“信、国家的宝贝、国民的逃避”以国家的信义为民众逃避的意志,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相连。《论语颜渊》年孔子说:“自古有死,百姓没有信仰。”这是国家培养国民,主张将信义重于生命的核心价值。这些道理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角度阐明了个人信诺的主流价值取向。在抗疫行动中,科学家、医护人员、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奔赴一线,是对国家人民的神灵。党员干部冲锋前和吃苦前,这是对初审使命的神灵。无数民众在公共场所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信息和行踪轨迹是个人公民对社会的神灵。隐瞒虚假疫情防控信息的不诚实行为比现实传染病遭受更严重的心灵瘟疫,违背了信守诺言的基本要求,不仅受到社会的谴责,情节严重的人还要受到法律惩戒。(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仁爱友好: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推己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主张“仁慈的人爱人”,“自己想建立,自己想要达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孟子强调人本性善,人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让步之心、是非之心、“人人天下无敌”,主张“老五老和人的年老、刘雨宇和人的年幼”。这种自爱观念在民间已经根深蒂固,变成了普遍认可的社会共识。把心比心,为人处事,感同身受,为人要厚道,玫瑰,手给余香,善待他人是善待自己,美德有福报的通俗表达。(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儒林外史》)亲切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了大量仁慈友好的事例,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传承了中华美德,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人的丑恶习性,滋生了某种冷幕、歧视、仇恨、对立,需要引起反思加以纠正。

二、社会和谐领域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修炼制”的“家”不是指今天话中的家庭,而是指家庭、村庄、社区,甚至是一定范围的社会。《左传》年:“所以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立隔壁,医生有异类,书生有耶利哥子女、平民、劳动者。”

、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孔子所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指拥有封国或领地的诸侯卿大夫应有的理念和作为。《孟子》也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因此,“齐家”也就在一定意义上赋予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内涵,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得到了充分体现。

关爱生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充满着关爱生命的情怀,这也是生生不息、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先祖炎黄教民稼穑,遍尝百草,发明医药,以关爱生命为始发点。《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关爱生命看着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人命关天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伊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各社区、社会各界不惜一切代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其根本要义在于生命无价,经济成本服从于治病救人,这是中国即使遭逢百年罕见的大瘟疫而能够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反观其他国家面对这次世纪大瘟疫,即使美国历史上杰出领袖林肯也认为世间有三大权力:生命的权力、自由的权力、追求幸福的权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国家出于经济成本核算,以防止发生医疗资源挤兑为由,准备以超过人口一半以上的比例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其核心是未能将关爱生命当作第一要义,对疫情放任自流,采取社会达尔文主义政策,必将付出惨重代价,自食其恶果。

天人合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朴素,也是最本质价值追求。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随顺应合,听其自然”,就是强调要按照大自然规律来进行人类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主张“”。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要“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自强不已的坚实基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然而,少数人却无知无畏,破坏自然法则,2003年的SARS、2014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以及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爆发,都与滥食野生动物有关,违背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应当引以为训。

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历久而弥新的传统。在这场严峻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无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从决策咨询到下沉服务,从分省包干到部门协同,从联防联控到网格管理,从诊断救治到后勤保障,从千里驰援到就地值岗,从党员干部到社区群众,从专家院士到医生护士,从人民军队到公安干警,从快递小哥到环卫工人,从志愿义工到海外华侨,启动了一场史诗般的全民大动员,展现了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大力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天下百姓人人都应该相亲相爱,不分亲疏贵贱,相互帮助,共谋福利。稍后的孟子也主张“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深情呼唤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的相互扶助、互助互爱。古代先贤的理想境界,在这次共克时艰的全方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由无数的平凡个体人员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赋予了新时代内涵,谱写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赴国难、共克时艰的新篇章。

坚韧不拔: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尽磨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涅槃中化作凤凰,其动力源泉在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气,蕴含着顽强的自我恢复和自力更生能力,呈现出变通达久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活力。《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子《道德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强可以迸发强大的力量,就像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一样,在同病毒作战中,完全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边同病毒鏖战一边修复自己,并且更加茁壮成长。孔子指出:“岁寒,然后知松柏滞后凋也”。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其“从天而颂之”,不如“制天命而用之”,与其 “慕其在天者”,不如“敬其在己者”,他的“人定胜天”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同频发的灾害和不公的命运进行顽强抗争。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人民怀着必胜的信心,全力以赴,顽强拼搏,演绎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三、 国家治理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得到历代智者辗转相承,不断充实提高,积淀为珍贵的政治遗产。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全国各地大批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建设者日夜奋战,人民军队快速反应,企业生产加班加点,防疫物资统一调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展示了国家高超的指挥协调、统筹安排能力,强大的基础建设、物资调配能力,迅速的决策部署、动员组织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蕴含中华民族智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艰难困苦的重大关头得到了充分诠释和成功演绎。

民为邦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正确处理民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使在封建君主时代,当政者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尚书》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中《泰誓》篇说得明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子讲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基本原理被后世统治者奉为圭臬,唐太宗也充分认识并且践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从而开启了贞观之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面对此次疫情肆虐,党中央、国务院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统筹人力物力财力,汇集各方面智慧和力量,为打败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瘟神、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坚强的保证,体现了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统筹兼顾:这次突如其来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人们的生活节奏,给如何处理好公共卫生危机与保持社会发展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保障民生与治理社会的辨证思维,认为爱民则安,富民则强。管子认为“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汉代刘安认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元代陈天祥说:“国家之与百姓,上下如同一身,民乃国之血气,国乃民之肤体。血气充实则肤体康强,血气损伤则肤体羸病。未有耗其血气能使肤体丰荣者。是故民富则国富,民贫则国贫,民安则国安,民困则国困,其理然也。”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是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的重大方针,也是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统筹兼顾。”这次疫情爆发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清醒地认识到武汉等地封城之举属于非常措施,但是国家行政运转、经济社会运行不能长期停摆,因而适时做出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运用辩证思维、掌握辩证法,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最终夺取双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德法并重:著名中国法制史专家张晋藩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重视道德教化与刑罚惩戒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西周初期政治家周公旦强调以礼乐主宰刑罚而使刑罚得中。孔子将“不教而杀”视为暴虐行径,并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法家主张“使民知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所以提出“法莫如显”,其目的既可以使民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传统,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两千多年来,中国德法互补互用的法律结构和二元的社会控制手段,这种传统在世界司法制度史上是少有的。当今中国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又提出以德治国,是有着充分的史鉴和现实施政经验为根据的。这次疫情突然爆发,让人措手不及,在局面危急的特殊情况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有些地方“乱世用重典”,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果断采取了非常措施,各种铁腕措施多管齐下才扭转局面,属于应急之举。同时,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进退失措,出台的一些防控措施朝令夕改,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对此不满意。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问题,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适时做出决定,要求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道器并用: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国家管理经验时,借鉴吸收了“道器并重”的原理。《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般而言,所谓道,就是道义、原则、规律;所谓器,就是技术、手段、工具,要求统治者既崇尚普遍原理的重要性,也注重具体操作的适用性,两者不可或缺。中国古代有“治大国如烹小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类的管理智慧。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遍尝百草,有巢氏构木为巢,大禹治水,这些传说故事表明,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的出现或者新器物的发明,都会給广大民众带来福祉。引发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解药,而最终战胜这个瘟神,还需要依靠科学。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求“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兼听则明:当今社会自媒体高度发达,互联网形成的各类舆情往往可能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有时甚至会左右政府的决策。认真收集、研判和应对舆情,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击疫情期间,正确处置网络自媒体上出现的各类舆情,是赢得胜利的关键一环。这一点同样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中国古代统治阶级重视舆情,周王室和各公室设有专门采诗官以查民风民情,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这一制度的产物。《汉书·食货志》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唐时期谏官,宋代的进奏院、登闻鼓院,都是民意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民意或舆情?中国古代就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传统。这次疫情高峰期间,真假信息交织,善意的传言与叵测的谣言混杂在一起,加之一些境外势力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导致一度舆情汹涌,令人无所适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疫情引发的舆情,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仅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也打赢了舆情反击战。

慎终如始: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善始善终的战略定力,激励人们明确目标,勇往直前,克服艰难险阻,取得最终胜利。《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论语》篇载子夏云:“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很多的时候,伟大与平庸的差距就在最后的那一点坚持努力。同时,历史上留下了大量反面警示,《诗经》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古训,孔子有“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的比喻,孟子有“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的类比,《战国策》有“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的劝喻,这些都在告诫人们,通往胜利的道路,最终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对此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在全国战疫积极向好的态势下,既要坚定必胜之心,又要防止疫情反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抓紧抓实抓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清醒的头脑和沉着严谨的战略定力。

四、 世界大同的胸襟

地球是人类共居一个村落,共居者彼此相互依存。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并不太平,人类还面临着种种危机。这次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一场大战。随着疫情在全球各国多地蔓延,疫情防控已经不是哪一国家和地区自己的事情,大灾大难当前,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加重要。中国在这次全球抗疫大战中显示了大国担当,体现了中华文化崇尚天下大同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协和万邦: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思维,善于将独立个体置于总体统揽的关照之中,主张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尚书·尧典》有云:“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论语》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获得广泛认同,日益成为国际共识。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首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视频峰会上,各方代表均认为,面对这一全人类的共同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和合作,共同携手战胜新冠病毒全人类的敌人。

名正言顺:中华文化历来注重“正名”,因为“正名”是价值判断的基础,是行为认同的准绳,是达成目标的依据。孔子强调:“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正言顺,名实相符,防止污名化,这是社会法则的基本要求。如何命名导致这次瘟疫的病毒,本来是一个医学问题,应该尊重专业权威组织和科学家的意见。这个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简称“新冠病毒”。对于这样一个常识问题,一些敌对势力和居心险恶人员却拿来大做文章,企图借题发挥,诋毁抹黑,挑拨是非,转嫁矛盾,甩锅诿过,浑水摸鱼。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力量毫不含糊,表示强烈谴责和明确反对,指出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听取科学和专业的意见,将病毒同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相联系是在借此搞污名化,毫无道德可言。

互助互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不仅体现为邻里之间、社区之间、省市之间的守望相助,也体现为国与国之间守望相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携手并肩、团结互助精神在这次全球抗疫大战中演绎成为新时代的国际主义精神。《诗经》有云:“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墨子提倡“交相利”,孟子主张“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病毒感染不分种族,不论阶级,其蔓延超越国界疆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中国在疫情发生之初,曾经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组织、机构和民间友好人士的关心和支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于在中国抗疫形势最困难时候国际社会给予的真诚帮助和支援,中国人民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随着中国抗疫形势的好转,曾经帮助过中国的一些国家自身也面临了疫情蔓延成灾的困难局面,中国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及时予以回报,有的是加倍回报乃至于十倍回报。对于其他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保障自身抗疫需求的前提下,尽己所能予以帮助和支援。这种守望相助体现了人性善良、人间博爱,日常生活中“好人有好报”的民间俗语在困难险境中再一次得到灵验,升华为全球抗疫大战中的实际行动和国际主义精神。

大国担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礼崩乐坏,社会失序,齐国“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不以兵车”,通过非战争手段为秩序重建发挥了积极作用,孔子称赞“如其仁!如其仁!”并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体现了仁政德化思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各国都应为这个共同愿景而担当相应责任。疫情首先在中国发生后,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给国际社会,并且顶住巨大压力,付出巨大代价,将依靠硬核实力所取得的经验分享给各国,为全球疫情联防联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疫情全球蔓延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自身抗疫任务相当艰巨的情况下,派出医疗救援队伍驰援多国,向世卫组织捐赠款项用于全球抗疫,向80多个国家提供医疗和物资援助……,表达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充分诚意。在首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特别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成果,提出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的中国主张和中国倡议,并表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展现了打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彰显出负责任大国勇于担当的胸襟气度。

合作共赢: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达成共赢。《周易》讲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这种全人类敌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全球疫情发生后,挑战是共同的,责任也是共同的。促进团结与合作,是全球各国至关重要的共同责任。“团结,团结,还是团结!”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强烈呼吁,也是全球各国不应有任何犹豫的共同抉择。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视频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倡议:第一,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第二,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第三,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第四,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作共赢是全球抗疫大战的必然选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之路。

通览世界历史可以发现,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并且不断创造辉煌,这得力于中华文化千百年来铸就的坚实底座,拥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文化底蕴,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博大精深,平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危难时刻,如《国歌》所唱,激发民众呐喊,犹如火山爆发,将点点星火汇成燎原之势。《左传》载:“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多难兴邦激发了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鸦片战争来民族复兴的最佳时期,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勇战疫情,交出的答卷不仅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综合国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凝聚力,印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推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

作者简介:

李平生,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党委书记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 党委书记

王震,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副院长

说明:此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类别:重大委托;批准号:18AWTJ59)阶段性成果。

1.《【陈天祥名言】战争的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天祥名言】战争的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2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