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引进
总的来说,优秀记者的文章,无论多么神奇曲折,经过时间的过滤,最终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具体的事情,而是人物,是有活着个性的人物。(萧伯纳,SLART)这个人物的生命和灵魂具体表现为个性,写人物的个性才有人物的生命力,所以写人的记叙文最终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这就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1.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独特之处。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个性差异普遍存在。同样的思想品质在表达上也会有这样的差异。不会完全一样的。(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LAMLETLET)个性特征不仅有外在表现,还有内在表现——:外在的主要表现——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态度等。内在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品质、气质、修养等方面。只有善于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2.比较以下两段文字:
有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睛不大,鼻子不低,嘴不宽也不窄,耳朵也不圆。你知道他是谁吗?
还有这样的人,黑脸短毛,长嘴巴耳朵,圆胖的肚子,穿着青色、蓝色、蓝色的梭织衣服,拿着一把古奇耙子。……。你他(她)又是谁?
对于前者,即使你深思熟虑,也不可能得到圆满的答案。因为所有人,不是这样。(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对于后者,我相信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到,后一个猜对了就行了?关键是前者只简单介绍人物的外貌,没有写特征,也没有写人物的个性。后者不是。
高尔基说:“不管我写谁,即使他是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我也必须在他身上找到不寻常的东西。即使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奇怪的特征,但当读者瞥见这些特征时,我会强迫他们在心里微笑。(本杰明富兰克林。)英雄、老母和普通人都有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些闪光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写出人物个性的风采。
二、角色描写的一般类型
1.平面角色
所谓的“平面人物”是个性特征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人物形象。就像我们生活中经常说某人“性格开朗”、“性格倔强”一样,都是关于其性格中的一个方面。“平面人物”的评选是为了表现一个人一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和本质而选择两三种。通常只选择具有最明显个性特征的,以渲染为重点,与其他选定的性格特征不一致的事例一律排除。用这种方法用人,人物的个性会变得鲜明突出。作家写作的秘诀叫“作家狠”,“狠”是指大胆加强人物个性的某些方面,使其更加鲜明地突出。就像漫画一样,观众也可以这样说。因为漫画家夸大了这个人物的某些特征,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读本》)(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读本》)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作者选择了“争夺化妆盒”、“继承权引诱权”、“临终抓捕器”三个案例,表现出葛朗台的“贪婪吝啬”魏伟的《我的老师》也使用了几个事例,直接或间接表达了蔡老师“亲切和蔼”的个性特征。
阅读《难忘的老师》,作家的主要渲染会突出老师的哪些个性?
难忘的老师
09年级高中一年级(2)班胡兰
在世界上辗转十几个春秋,多少人已经在我的记忆中慢慢消失,但岁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也动摇不了我脑海中恩师的形象。他那么高,深深地烙印在我内心最深处。(莎士比亚)。
他是农村的老师,没有资深文凭,有些只是诚实热情的心。
他教我的时候我读四年级,那时他已经是花甲之年了,应该退休了,但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没有人愿意来这个贫穷的山村教书。)他只好接着教。他总是穿着不太干净的旧中山装,个子不高,走在路上摇晃着,急着走的时候像鸭子一样跑。额头前是光秃秃的,像镜子一样反射他纯洁的导师之魂。(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前额名言》)天空鼻子高的地方放着一副放大镜,通过那个镜头,一双小眼睛总是不停地旋转。虽然年龄很大,但他什么事都看得很清楚。就像透视眼一样,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他的嘴角总是向上翘着。远处看到了学生,还没有等学生开口叫他,他先点头。有人说这是自恋,万一学生不叫他,岂不是很丢脸?(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Lamert》)然后我说他很自信,他知道他已经受到了所有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铃声总是在他唱完“课”后响起。他双手在空中挥舞,示意我们坐下,接着是他精彩的“演出”。他所有的课都充满热情,所有的课都令人鼓舞,但一节课简直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流泪。
那天,和往常一样,他来早了,下课铃打完以后,已经在《铃儿满空》的黑板上抄了几道应用题,学生们忙起来了。他背着手在下面踱来踱去,大约十几分钟后,他看到下面没有人打开笔,就走上讲台,转动了几下眼珠,谁来回答?"没有人反应。他又说: "做不到也没关系,大家抬头,看好了!”。他拿着一支粉笔吱吱地跳舞,手向上,有时向下,有时敲黑板,有时敲桌子,在谈论手表问题时,他干脆把自己的头弯到手表、头向下,拱形等像腿一样弯曲。他用一根手指着低矮的头,一只手逆时针,眼睛向上翻。“明白吗?这叫逆时针方向。他划着桨问道。学生们在认真思考,真的把他的小脑袋当成手表了,不是吗,他的这只手表为了我们的孩子们连头发都白了。同学们理解后,他才抬起头叫一个同学回答几个问题,知道是谁唱的同学听不懂。(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学)他匆匆忙忙,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使劲划,走了一会儿往那边走,朝这边走,指着桌子,做手势,直立了一会儿,一点老痕也没有。那个学生仍然半不明白,站在讲台上大家都红了
脸,老师让他先下去,一边说着什么,一边找黑板擦,说给我们再讲一遍,但找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找到,其实黑板擦早没了,平时用的是抹布,这次抹布可能被哪位调皮的同学藏起来了,老师急了,看看表快要下课了,干脆就不找了,五指山直接扑向了黑板,粉笔灰掉进了千沟万壑之中,我们都沉默了,老师却当什么也没发生,接着讲他的,黑板不够了,这回他索性挥起袖子,在黑板上来了几下,又快又干净,我的心被他这一擦深深地触动了,他这一擦,擦出了闪亮的师魂。不一会儿,下课了,他夹着课本拍了拍袖子,“雪花”飞扬,就像铺起了一座美丽的通向知识殿堂的彩虹。他回身憨憨地笑了笑,好像不好意思了,接着大步跨进了另一个班级。看着他远走的背影,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身上总是脏兮兮的,这是一种师德的完美诠释,老师以一颗金子般的心照亮了我前进的路,引导我成长,我爱他、敬他,将一生都铭记于心!
【分析】
文章着重表现了老师“真诚而热情”的个性特点。作者先写了老师同学生打招呼的细节以及提前上课的事实,再通过一堂课的详细描写,把老师“真诚而热情”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为了形象地讲述教学内容,竟然把自己的头当教具使用;尤其是了解到有学生没听懂,找不到黑板擦干脆就用袖子擦黑板的描写让人动容。
2.立体人物
苏东坡说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要真正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就不能只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正面,更要把别有情趣的两侧、青林满岭的后山都看了,脑海里才会形成立体感的庐山形象。记人亦如此。
立体人物,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人物某些重要的个性特点。选材时,就要选用几件事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个性特点和品质。如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就选用了“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件事来刻画蔺相如的性格:前两件事侧重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后一件事则侧重表现他宽厚让人、胸襟阔大、见识高远。正是这种多侧面的生动表现,使人物个性饱满,真正成为一个立体的人物。
阅读《多面的小颖》,思考:作者主要渲染突出了小颖哪些方面的个性?
多面的小颖
09级高一(2)班 汤邵楠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同桌,也许是很长时间的,也许只是短短几天而已,同样我也有许许多多个同桌,有快乐活泼的Jing,有俏皮疯癫的黑妹,有沉默少言的邹同学,有“纯爷们儿”的黄晶晶……然而上了高中后我的同桌居然变成了一位看似乖巧文静的女生——小颖。
小颖是一个文静的女生这是公认的,不只是因为她梳着一个乖巧的马尾辫;不只是因为她那像瓷娃娃一样白皙的皮肤,以及活跃在她的脸上象征着青春的痘痘;也不只是因为她那小巧的个头;实在是因为她在班上沉默寡言,下课后就坐在座位上看课本,一动也懒得动的神情。
但是又有谁会知道这么个文静的女生却有这么多为大家不熟悉的一面呢?
幼稚的小颖。想必大家看了都会觉得诧异吧,但是请把你们惊得张开了的嘴巴合上,对了,合上,让我慢慢道来。那还是高一开学不久的一天,学校快要开运动会了,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在加紧练习。而我们俩刚好在一旁看热闹,正当我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们跳高时,旁边的小颖发出一声感叹:“哇!好大的气球!”只见她看着为了迎接领导的到来学校特意购置的大气球目不转睛,嘴里念念有词。当时,我刚想跑去看跳远,可没跑几步就被小颖一把拉住,把我往气球方向拖。我站定大叫:“我不去,不去。太丢脸了!”小颖拉着我的手摇晃着我的手臂,撒起娇来:“陪我去嘛,你看那几个小孩子玩得多开心呐。”我放眼望去,看到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拽着充气气球的绳子重复单一而无趣的动作,心时直嘀咕:小颖难道被ET抓去做过记忆移植?所以现在智商才仅和五六岁的孩子一样?我狐疑地看着她,她一脸的真诚,星星眼像泛着泪光似的。我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妞真够幼稚的。
当然,小颖除了幼稚以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样还有她的执著。
那只是普通的一个下午,我们像平常一样在教室里自习。碰到一道棘手的数学题,我将它拿给小颖看。小颖盯着题目看了半天,一会儿抓头发,一会儿摸下巴。好一会儿过后,她才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不会做耶。”说完拿着纸和笔,低下头写着什么。我心想这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颖长长地舒了口气,对我自信地说:“做出来了,应该是这样子的。”这么长时间,她居然一直在想这道题目,你说她是不是很执著!
时光像是一条垂头丧气的小狗一声不响从岁月小巷的拐角处悄悄地溜走了。高一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而我也日渐习惯这么“弱弱”的小颖。
这便是我的同桌,看似文静却拥有多面性格的小颖。
【分析】
文章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的小颖。日常学习生活中人们极易观察到的“文静”,作者只作简单交代;通过小颖“看气球”时语言、神态描写以及“我”心理描写的侧面烘托,突出了小颖“幼稚”的个性;通过解数学题的叙写刻画了小颖“执著”的特点。正是这种多侧面的生动表现,使人物个性饱满,形象鲜明。
三、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一)全面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全面观察人物,就是从看、听、想、感四个方面入手。看人物的外貌和神情、动作;听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想,联想人物的相关资料和别人的评论;感,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评价,还可以感受揣摩人物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表现人物,写出人物个性。其中,“想”和“感”,是对“看”和“听”的补充,是“看”与“听”的提高和深化。
要写出人物个性,必须对人物进行全面观察,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写。不仅要看到人物外在的面貌,还要充分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写好人物个性的根本。
(二)要善于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现人物的个性,或通过几个不同的事例着力渲染,突出人物性格的某个侧面,使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没有典型事例可不行。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点,必须用事实说话,必须借助一两个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鲜明而突出,不能太平淡;“新颖”,就是不落俗套,时尚而前卫,不能总写那些老掉了牙的事。在精选事例时要尽可能做到“小中见大”。如北大副校长季羡林为新生看行李,从这件小事中折射出季老人格的伟大。
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境界,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个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就拿猪八戒这个形象来说,虽然孙大圣的勇猛和机智夺走了读者的许多视线,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猪八戒,这得力于多角度、多侧面刻画八戒形象,使八戒的形象非常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在高老庄,八戒变身为壮汉,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着重表现其勤劳。
(2)奉师命去寻找食物,八戒美滋滋地吃了一顿大西瓜,然后懒洋洋地睡了一个好觉,着重刻画其“馋”和“懒”。
(3)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侧重表现其有情有义。
(4)八戒在三位菩萨变身而成的美女面前丑态百出,则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好色之徒。
作者就是通过众多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写出了一个世俗的、有着人间男子大多优缺点的八戒,性格非常鲜明。
(三)要注意材料详略的处理,要善于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最具特点又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的事例写进文章,以达到以小见大、因事见人的表达效果。
记一个人物,如果材料贫乏固然不利于写作,可材料丰富也会成为负担,就如商店刚进了一大堆杂货,如果不先清点货物,那就没法出售。所以,写记人的文章也要有一个“翻箱倒柜”来清点货物的过程。要善于在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例中选择最具特点又最能充分显示人物个性的事例写进文章里。当年太史公创立纪传文学,擅长用二三件事来表现人物个性,但多写史传大事之外的二三零碎小事,达到“以小见大,因事见人”的效果。所以写出人物个性要在鉴别、选择材料上下工夫。
(四)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中贯穿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风采。
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及侧面描写等。只有充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才能把人物写得形象,只有充分调动各种不同的感觉写人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就写得十分有个性,绘声绘色,与众不同,特别是三拳打出三个样。鲁达的拳头特征是“醋钵儿”大小,有装醋的盆儿那么大。挥拳的落点有特征,不是乱打一通,如雨点降落,而是鼻子——眼眶际眉梢——太阳穴,而且先后有序,一拳拳都往脸部上打,越打越贴切要害部位。三拳的结果各有特征,用三个比喻变换了三种不同的感觉——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从味觉上描绘;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从视觉上描绘;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一齐响,从听觉上描绘。三拳打出味道,打出颜色,打出声音,极富个性。在打三拳的同时,还伴以个性化的语言——粗鲁的骂,宣告对讨饶的郑屠绝不手软。这些都有效地表现了人物个性,但是最能凸显人物个性风采的还是细节描写。
1.在外貌描写的过程中,借助传神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
写人首先描写人物的容貌、穿戴等特点。描写外貌,必须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如孔乙己的长衫、祥林嫂眼睛、王熙凤的服饰描写等就是通过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细节来凸显人物形象的特征。
2.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特点。
常言道:“一言一行总关情。”要想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让读者有如见其人之感,就应当特别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1)言为心声,精彩的语言描写能让读者从言谈之中看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来。
首先,要灵活运用语言描写的四种形式:①提示语在前,人物语言在后;②人物语言在前,提示语在后;③提示语在中间,人物语言在前后;④只写人物语言,不出现提示语。从而,使人物语言灵活、自然。
其次,写提示语不能只写某某说,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如:开场白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东洋婆会心地笑了:“这个姑娘坏得很,懒惰!”拿莫温学着同样生硬的调子说:“这样她就打不成瞌睡了!”“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陪棺材,要她做到死!”(《包身工》)这些语言描写的提示语中都伴有动作、语气、神情的描写,所以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有利于凸显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另外,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个性特点。如祥林嫂的典型语言“我真傻,真的”。别里科夫的“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套子式的语言等。再如“妈咪,你好好可爱喔,耶!”这句话出自小孩之口就显得非常可爱,如果是出自大人之口就很不正常了。
(2)举手投足见性情,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传神的动作描写应做到:
①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
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
③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④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动作描写生动形象。
守财奴(节选)
终于他主意拿定了,晚饭时分回到索漠,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以便到死都能保持家长的威风,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直到咽最后一口气为止。老头儿无意中身边带着百宝钥匙,便自己开了大门,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房里,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妆匣放到母亲床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俩很高兴地在查理母亲的肖像上咂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这明明是他的额角,他的嘴!”老头儿开门进去,欧也妮正这么说着。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大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吧!”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欧也妮四肢发抖。老头儿接着说:
“不是吗,这是查理的东西?”
“是的,父亲,不是我的。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咄,咄,咄,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父亲……”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
【分析】
这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片段,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把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老葛朗台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既贪婪又吝啬,视金钱如性命,把人生当做一场“交易”。这个片段中着重写葛朗台“抢夺女儿的梳妆匣”,非常鲜明地揭示了他的性格特征。那匣子本是欧也妮的情人查理留给她的,老头儿一见之下,那“瞪着金子的眼光”竟使得太太直叫上帝救命;他“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的连贯动作“纵”“扑”写出了老头抢夺梳妆匣的凶猛,这一动作与76岁年龄极不相称,凸显了葛朗台为了金子可以不顾一切的贪婪本性;把葛朗台“扑上梳妆匣”比做是“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个比喻同样凸显了他性格中贪婪的一面。此外,在葛朗台的语言中,除了对金子的连声赞叹,就是“交易”“补偿”“划得来”,符合人物身份。这一切无一不是葛朗台贪婪性格的外现。
3.精选事例,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记人的文章,如果只有故事情节而没有细节,就如一棵树失去了杈丫和细枝;如果只有人物而没有细节,人物只是一具枯骨。因为笼统而概括的描写,不能使读者信服。譬如一幅画,从远到近画了许多大雁,极远处的雁只要像个“人”字倒过来似的,描上两笔,也就算只雁了,然而极近处的那一两只雁,却必须画得异常真实而生动。而且,只要近处这一两只雁画像了,画面上整行的雁就都活了起来;如果近处的雁画得走了样,那整个雁群也就不真实了。所以,好文章就要在“近处的那一两只雁”上下工夫,也就是在细节上下工夫。
要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须重视细节的描写,达到“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效果。细节虽小,但作用不小,它在刻画人物中常起传神作用。作家杜鹏程曾这样说:“从一百个相类似的细节中选取一个细节,谁能估量出这个细节会发出多么强烈的光和热。”这句话至少说了两个道理,一是细节在文中能发挥强烈的光和热,二是细节要典型,要一以当十,一以当百。为此,选择“一斑”要别具匠心,要确实能反映“全豹”,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并服从人物塑造的需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
好的细节不是生活琐事的照搬,而是经过提炼加工的,能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即通常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在细节的取舍上,不仅要真实,而且要典型,最反对“假”与“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细节的真带来人物的活;有时为了有所突出,甚至允许作必要的夸张或浓缩。
4.倾诉心声,揭示思想性格。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心理活动的描写。一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直接的心理刻画,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二是间接描写,就是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揭示。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作品中“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按正常的视觉形象,应该是近大远小,而在“我”的感觉里,却一反正常的视觉形象,是“愈走愈大”,用连续转动的镜头更换画面,突出车夫形象的高大。“大”形成威压,榨出“小”,在纯真的车夫面前,“我”自惭形秽。这种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中心灵的震动和觉醒,对“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5.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常言说:“红花还要绿叶配。”为了突出重点人物形象,可以巧妙地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生活环境或其他人物进行侧面烘托,展示人物的个性风采,使人物形象丰满,从而深化主题。比如《少年闰土》一文,多处采用了侧面描写,使闰土这个活泼可爱、机灵勇敢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而“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烘托出闰土的知识丰富;“我”以为看瓜是为了“管贼”,而闰土认为“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是“不算偷的”,衬托出闰土的纯朴善良,“我”胆小,惊问“它不咬人吗”,而闰土却轻巧地回答“有胡叉呢”,烘托出闰土的勇敢无畏。
四、例文借鉴
我的父亲
09级高一(1)班 汤澜
说到我的父亲,其实我是不太愿意提及他的。和其他大多数父亲给孩子的印象一样,父亲给我的,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父亲个子不高,但是显得很精神。眼睛小小的,我想,笑起来一定成两条缝状,这里之所以说“我想”是因为我从没有见父亲笑过,或者说,他笑了,但我不曾留意过。「外貌描写,尤其是细节“我想,笑起来一定成两条缝状,这里之所以说‘我想’是因为我从没有见父亲笑过”为下文刻画父亲的性格作铺垫。」
自童年至少年,仔细算来,不曾想父亲已给了我整整十五年严厉的父爱!在我的记忆库里,没有丝毫关于父亲鼓励我的信息,但奇怪的是,每一次挫折过后,我都会在父亲的训斥声中愈发坚强,毫无备受打击的绝望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父亲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揭示父亲的严格要求对我成长的影响,明旨。」
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所以我一直和姨妈一起住,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在城里买的房装修好了,我这才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父亲让我一点一点地明白恐惧的含义。
记得在一次暴雨过后,我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看其他同学打水仗玩,突然,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块眼镜盒大小的石头,正中我后脑勺,当时我感到全身一阵酥软和麻木,身体感到很不舒服,直到后来,身后的同学跑上前跟我说“你的后脑出血了”,我这才被扶到学校保卫科去了……
回到家,我昏睡了一天半才醒过来,恰巧,父亲也回来了。母亲指责他说:“儿子都已昏了一天多,你也不问一问好点没,还照常上你的班,你是当父亲的不?”“这有什么?”父亲听了不但不觉得错,反而有点来气,眉头一皱,就像时钟上的十点一十,“昏了一天半是他自己惹的,怪谁啊。自己喜欢凑热闹,你说他站在旁边看有什么意思?砸破了头真是活该,要我说这叫好事,就该长点记性!”我顿时有些委屈,也有些害怕,但我又确实无话可说,只好强忍住眼泪。
那年,我9岁。「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了父亲的性格,其间的语言描写突出了父亲的严厉且有些不近人情。」
还有一次春节,我们来到姨妈家拜年,天性好玩的我忍不住跑去和哥哥们放鞭炮,后来的事实表明,我的决定是错误的。
为了找个乐子,哥哥们决定耍我一回,他们故意用快速引爆的鞭炮来引诱我。可人要是真想做某事,办法总是有的。拿到鞭炮,我把它们的引子全拔下来,然后拧到一个爆竹上,这下,引爆时间已远大于我的反应时间了。
哥哥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引燃我的“杰作”后,他们不停地找我说话,以分散我的注意力,最后……随着一声清脆的爆炸声,我的手指顿时僵硬了。
闻讯赶来的父亲问清缘由后,平日里的小眼睛顿时瞪得老大,眉毛又拧成了十点一十,平时严肃的面容此刻显得有些恐怖了,“你真是笨得和猪一样啊”。父亲一点不觉得这是哥哥们的错,反而忿詈(詈,lì因愤怒而骂人)我,那意思仿佛是恨铁不成钢,“都十多岁的人还这么容易被骗,真是蠢得没话说了”!父亲并不多加批评,但这几句话足以让我刻骨铭心,它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有作用。我再次委屈、畏惧、无语。
那年,我十一岁。「通过典型事例的叙述及语言、神情的描写,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平日里的小眼睛顿时瞪得老大,眉毛又拧成了十点一十,平时严肃的面容此刻显得有些恐怖了”进一步刻画了父亲严厉的性格。」
父亲一次次的蛮不讲理让我由生气到害怕再到恐惧,但这份恐惧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学会了自爱,懂得了自强,走向了自立。这份恐惧是自律,是约束力,有所惧才能学会有所控。如今每当我再次遭遇挫折时,我总会想起父亲严厉的脸色,还有那“十点一十”的眉毛,继而一次次地坚强前行……「通过议论、抒情,揭示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自己所受的教益以及内心怀揣的那份感激。」
【点评】
1.作者以看似怨怒的笔法,写出了父亲对他深沉的爱,构思非常新颖。
2.选取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了本单元作文的训练要求。
3.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揭示事件的意义,使文章主旨非常鲜明。
五、写作训练
1.________的班主任(或________的语文老师)
班主任老师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熟悉的老师。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你已接触过好几个班主任了,请选择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记叙二三件给你印象最深的事,写出人物的个性来。题目的横线处,请填写这位班主任某个方面的个性特点。
2.益友二三事
益友是对我们有益的朋友,不是姑息错误、迁就朋友。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几个侧面,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3.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4.粗心是个不大不小的毛病。生活中多见粗心者,凡事大大咧咧,丢三落四,常常令人捧腹,令己难堪。请以“粗心”为题,记一个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粗心的人,要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和语言细节。
5.以“中秋月近人”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要抓住中秋之夜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腻的描写,环境气氛要适合人物的心境。
6.鲁迅先生说,他创造典型“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请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个,来试一试。篇幅不限,主题自定,运用小说笔法。
①杂取中外名著中几个人物的种种,合成一个“新人”。
②杂取生活中所见人物的种种,合成一个“典型”。
五、佳作展示
难忘的老师
09级高一(2)班 胡兰
在人世间辗转了十多个春秋,有多少人多少事都已在我记忆中慢慢消退,然而,岁月再有能耐,也不能挥去我脑海中的那位老师的形象,他是那样的高大,深深地烙进了我心灵的最深处,他将引导我一生。
他是一位农村的老师,没有资深的文凭,有的只是一颗真诚而热情的心。
他教我时我还只是四年级,那时他已是花甲之年,本应退休,但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谁也不愿来这穷山村教),他只有接着教。他总是穿着一件不太干净的旧中山装,个子不高,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走得急时像极了鸭子跑。额头前方光秃秃的,像明镜般,反射出他那纯洁的师魂,朝天鼻上高高地架着一副老花镜,透过那镜片,一双小眼睛总是不停转着,虽然年纪比较大,但他看什么事都特清特准,就像透视眼一样,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他的嘴角总是向上扬着的,远处看到了学生,还不等学生开口叫他,他就先点头应着,有的人说这是自恋,万一学生没叫他岂不是丢面子了?我说他这是自信,他知道他已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铃声总是在他叫完“上课”后响起,他两手在空中上下一挥,示意我们坐下,接着便是他的精彩“表演”,他的每一堂课都充满热情,每一堂课都让人振奋,然而有一节课他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想流泪。
那天,和往常一样,他早早地来了,待打完上课铃他已在“千疮百孔”的黑板上抄下了几道应用题,同学们忙着做,他便背着手在下面踱着,大约十来分钟后,他见下面没人开得了笔,便走上讲台,眼珠子骨碌转几下,打开那副金嗓子,面带微笑地问:“怎么样?有谁上来解答一下?”没人反应。他又说:“做不来没关系,都抬起头来,看好了!”他拿着一支粉笔吱嘎吱嘎飞舞了起来,手时而向上扬,时而向下拨,时而拍黑板,时而打桌子,讲到时钟问题时,他索性把自己的头当钟,头向下弯得很低,拱起的背像座桥一样,他一只手指着低下的脑袋,一只手划着逆时针,眼睛向上翻着,只露出半边的眼珠。“懂了吗?这样就是叫逆时针。”他一边划着,一边问着。同学们认真地思考着,真把他那小脑袋当钟了,可不是吗?他这只钟为我们这些孩子连头发都走白了。等到同学们说懂了后,他才抬起头来,叫上了一个同学,让他来回答一些提问,谁知叫上去的同学却没听懂。他急了,又拿起粉笔使劲地在黑板上划来划去,一会儿走到那边,一会走到这边;一会指着桌子,一会儿做着手势;一会儿直立,一会儿半蹲,丝毫没有年老的迹痕,那位同学还是半懂不懂,站在讲台上都涨红了脸,老师让他先下去,一边说着什么,一边找黑板擦,说给我们再讲一遍,但找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找到。其实黑板擦早没了,平时用的是抹布,这次抹布可能被哪位调皮的同学藏起来了。老师急了,看看表快要下课了,干脆就不找了,五指山直接扑向了黑板,粉笔灰掉进了千沟万壑之中,我们都沉默了,老师却当什么也没发生,接着讲他的,黑板不够了,这回他索性挥起袖子,在黑板上来了几下,又快又干净,我的心被他这一擦深深地触动了,他这一擦,擦出了闪亮的师魂。不一会儿,下课了,他夹着课本拍了拍袖子,“雪花”飞扬,就像铺起了一座美丽的通向知识殿堂的彩虹。他回身憨憨地笑了笑,好像不好意思了,接着大步跨进了另一个班级。
看着他远走的背影,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身上总是脏兮兮的,这是一种师德的完美诠释,老师以一颗金子般的心照亮了我前进的路,引导我成长,我爱他、敬他,将一生都铭记于心!
【点评】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老师“真诚而热情”的个性特点。先写“同学生打招呼”的细节以及“提前上课”的事实,再通过一堂课的详细记述把老师“真诚而热情”的个性特点表现到极致,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1.在叙事过程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重点记述了一节课的具体过程,老师为了形象地讲述教学内容,竟然把自己的头当教具使用;特别是了解到有学生没听懂,找不到黑板擦干脆就用袖子擦黑板的细节描写让人动容,老师“真诚而热情”的个性特点在叙事的字里行间表露无遗。
2.动作描写细腻、传神,具体写出了怎样做的过程,体现出老师一切为学生着想的热情。通过一连串的动词““飞舞”“上扬”“下拨”“拍”“敲”“划着”“问着””写出了老师上课的投入;通过““划来划去”“走到”“指着”“做着”“直立”“半蹲”“扑向”挥起袖子在黑板上来了几下,又快又干净”等这些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老师焦急的心理。
3.叙事、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尤其是抒情议论“我说他这是自信,他知道他已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他这只钟为我们这些孩子连头发都走白了。”“我的心被他这一擦深深地触动了,他这一擦,擦出了闪亮的师魂。”揭示了事件的意义,凸显了人物性格,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了。
修车的老大爷
09级高一(2)班 朱淑媛
在我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一个笑容可掬的老者形象,他爽朗的笑声总在我耳边回荡。
在离学校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他支了个修车摊,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方便。这位老大爷60来岁,身体十分硬朗,黝黑的额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俨然是个“活包公”。他总是笑嘻嘻的,那朴实的笑容令人难忘。
一次,我在去学校的路上自行车突然爆了胎。我将车推到老大爷的修车摊,“老大爷,我车胎破了,快帮我补补。”我一边停好车一边说,“我还急着上课呢!”老大爷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搬了一个小凳子笑呵呵地说:“孩子,你先坐下休息休息,老头子我立刻为你补好!”只见他一把将车子翻了个跟斗,拿起工具一撬,一扳,十分娴熟地将内胎取了出来。天真是太热了,炎炎的烈日在头顶炙烤得我坐立不安。老大爷依旧迅速地修补车胎,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他用手臂轻轻揩去挂在睫毛上的汗珠,又专心致志地修补车胎。很快,老大爷就补好了车胎。他将车摆正,用抹布轻轻擦去车上的灰尘,回过头来笑盈盈地说:“孩子,车补好了,快去上课吧!”他把车摆在我面前,脸上挂着笑容。“多少钱啊?”我将手伸进口袋准备拿钱。我四处摸索,“糟糕,忘了带钱!”我这才意识到,“这下该怎么办啊?一定会被骂的,咳,真是糗大了!”老大爷看我慌张的样子关切地问:“孩子,怎么了?”我“刷”的羞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我……我忘了……带……带钱。”老大爷把车推到我跟前,笑呵呵地说:“没事,孩子快去上课,可别迟到了!”我听了心里顿时安定下来,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老大爷支的这个修车摊给行人带来了不少方便,尽管他收入很微薄,可他却从不贪小利。
我曾经有一张缺了角的10元钱,正愁用不出去,忽然想到老大爷从不看钱,只是笑呵呵地接过就放进口袋。于是我捏着这张钱假装要修车,老大爷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招呼我,一会儿工夫就修好了。我小心翼翼地将钱折好,用手抓住破角的地方,将钱放在老大爷手中。此时,我心里有些惴惴不安,眼睛紧紧地盯着那张钱,果然,老大爷乐呵呵地把钱放进口袋,拿出一把零钱找给我。我一把夺过钱,骑上车飞奔而去,心里既紧张又开心:“咳,好险啊,总算用出去了!”我正暗暗得意着,忽然,传来几声叫喊:“孩子,等一等,等一等!”我回过头一看,是老大爷在叫我呢!我顿时害怕极了,“不会是他发现了吧?怎么办啊”!我加大力度骑,可是老大爷依旧在后面追着我跑。我无奈停下车,忐忑不安地等待一声训斥。老大爷终于追上了我,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身上的背心已经湿透了,脸上和蔼的笑容依旧挂着,但我却快窒息了,“接下来将会是怎样的暴风雨呢?”我不安极了,老大爷气喘吁吁地说:“孩子,你跑太快了,我还没找够钱呢!”说着,他把捏在手中的钱递到我手中,转身离去了。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波涛翻滚,懊悔、敬仰、自责之情一并涌上心头。此时此刻,那离去的背影是如此的高大啊!
而今,老大爷已不再支摊了,那棵梧桐树更加高大,更加葱郁了,但老人和蔼的身影和那爽朗的笑声已被大树铭记,也深深地刻在我心底。
老大爷,我深深地敬仰您!
【点评】
文章通过两个典型事例刻画了修车老大爷给他人方便及不贪小利的品性。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巧合法(修车忘了带钱又恰碰要上课)、成功地运用误会法(我用缺角的钱去蒙骗老大爷,正当我暗自得意时,老大爷却在后面不停地喊我、追我,我以为他发现了真相,而他却是为了找足我的零钱)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叙事后的抒情议论“我听了心里顿时安定下来,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波涛翻滚,懊悔、敬仰、自责之情一并涌上心头。此时此刻,那离去的背影是如此的高大啊!”水到渠成,表达了自己对老大爷深深的敬仰之情。
中秋月近人
09级高一(2)班 吴思颖
月儿渐渐爬上枝头,散发出淡淡而又模糊的光,宛如一位圣洁少女正娇羞地俯视着大地,温柔似水。
此刻的他站在华灯初上的街头,仰望着那轮淡淡的圆月,眼里盛满了落寞,而在离他不远处的街心花园里,坐满了一群群趁着中秋佳节前来赏月的人们。月光如水,洒在每个人扬起的笑容间,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边咬着酥软的月饼,一边依偎在爷爷奶奶怀里尽情地撒娇,一簇又一簇节日的焰火纷纷升空,绽放出最绚烂的笑颜,这里的一切都在抒发着人们团圆的喜悦,这里的一切都洋溢着甜蜜美好的迷人气息,唯有他孤单的身影与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他拖着缓慢的步子独自一人漫步在这繁华的街道,他忽然想起三年前的他也和现在一样,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闯荡自己的人生,那时他怀揣着一丝丝的兴奋与不安开始努力地在这里扎根生存。三年的磨砺蜕去了他初来时的稚气,三年的风霜雨打刻画出了他现在有棱有角但却消瘦的面庞。三年了,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年了,而他也已经有三年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了。
他没由来地长叹了一声,低头看着路灯下自己的影子由长变短,又由短变长,一种隐没在时间里的巨大的孤独和强烈的思念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他的心房。他想起当初自己执意要离开时母亲脸上的不舍与牵挂,想起母亲日渐苍老的容颜和她曾经用手抚摸他脸颊的温度,还有母亲呼喊他的声音……这些对他来说是如此熟悉但又这样陌生。
圆月高高悬挂在苍穹,温柔的月光铺满大地,那白色的光芒把他的背影映衬得更加让人心疼。
蓦地,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了一枚硬币,慢慢地走向近处的电话亭,他呆呆地站了会儿,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用颤抖的手拨下了那个自己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那“嘟嘟”的连线声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承载着他的思念,将他的心揪得紧紧的。
“喂?”这声略带沙哑的家乡口音让他变得手足无措,他捏紧了自己的拳头,拼命忍着快要流下来的眼泪:“妈,是我。”
几秒的沉默后,他明显听到了对方抽涰的声音。“妈,没事,我挺好的,真的。”
“你啥时能回来?妈挺想你的。”
这句略带哭腔的问话让他心里泛起阵阵酸楚,他又何尝不想回去。但他同时也知道一个人在外打拼到底有多不容易。每次当他在铁道旁看到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时,他的心就像被铁锤狠狠地敲了几下,内心的那份无奈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抬头看向天边的那轮明月,那皎洁的光忽然开始让他心安,那月亮多好看哪!圆润、柔和,他知道母亲看到的也是这样美的月亮,母亲那边月光也像这里一样柔情似水。他突然觉得这时的自己和这圆月贴得特别近。因为他们同样都寄托着一份沉甸甸的思念。
他扬起嘴角,说:“妈,今天月亮真圆。”
……
挂完电话,他依然一个人走在中秋之夜的街头,朝住的方向走去。他从床前翻出那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月饼,那是母亲前不久托同乡捎来的,他慢慢地咬下第一口,泪水就像断线的珠子难以控制。他似乎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窗外明月正圆,而他内心的思念也正如这轮高悬的明月。
【点评】
本文以小小说的方式表现了一个游走在城市边缘、外出打拼的农民工在中秋之夜对家人的思念,全文以“月”为线索,始终以景物描写即月色的变化贯穿,将过去的生活和眼前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题目中的“中秋月”是人物活动的环境,“近人”则是题眼,文章所写的内容非常切合文题。
作者充分运用对比(主人公与其他人的对比、主人公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衬托(赏月人团圆的喜庆反衬我的孤寂)等手法表现了主人公的孤单、落寞和艰难,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八、高考作文真题回放
1.2008年湖北卷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考题解读
与常见的标题作文不同,今年湖北作文题中的标题是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材料中的内容限制影响着构思。换句话说,考生不能仅仅扣住标题“举手投足之间”这六个字去构思,必须在彰显材料含义的前提下去观照“举手投足之间”。材料中对自然、他人、自己的生活态度的陈述和设问,必须安放到“举手投足之间”中去考虑。从作文题的要求看,此题可以写三方面的内容: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这里难的不是寻找这三方面的观点,而是要把观点融在“举手投足之间”这六个字中。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标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这样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不仅要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要会叙述,更要会议论,做到由事及理,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
3.考场优秀作文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地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去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地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玉米,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
可是,后来外公还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大家准备的餐具,还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读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之间总是散发着某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尽管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依然坚持去爬高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菜,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哭了。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的,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而外婆每天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节。
外公和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点评】
于细微处见精神,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文章选取了外公、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看起来琐碎、寻常,但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渗透了人物情感,极为传神地描摹了一对恩爱的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所以文章以情感人。考场记叙文就应该这样,不需要轰轰烈烈的情节,不需要故作深沉的矫情,只要用心抒写生活的真善美,写出真挚情感即可。
1.《【闪光点作文800字初中句句话】记叙文读写事例3:写出人物的个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闪光点作文800字初中句句话】记叙文读写事例3:写出人物的个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3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