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专业名言警句】《走在教育边上》修订版——专业

目前学校教育的发展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确实呈现出“百花齐放”局面的——各级教育改革似乎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用各种各样的差异和“突破”来展现“花堆”。然而,在这个花团中,一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看看现在的某种教育改革或模式创新,总是在当时当地有一些效果,其他地方无法复制。即使有复印,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革的繁华的同时,也要面对不能通用的痛苦。

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对某事物的发展有益的东西总是要起到持续和普及的作用,但这种规律在学校教育面前不好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育)原因应该是现在的所谓改革、革新等,大部分违反了教育的根本,准确地说,违背了学校教育的根本。

学校教育的根本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校教育范围内的知识和技术,并产生相应的持续兴趣,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应的持续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重要性来看,后者应该优先于前者。但是现在学校教育的中心在前者。对于后者,大部分都停留在浅层曲折的阶段。也就是说,以华而不实的形式支撑着各个学校或地区的无理理论或口号。(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

培养学生掌握学校教育范围内的知识和技术,是每个学校无论说什么都付出最多的部分,大部分来自于对大众生病的填鸭式、满场灌溉、题海战术等。(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学校名言》。)原因是高中入学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因为中考和高考,所以选择填鸭式、晚唐灌溉、题海战术等,是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积累和教育思考,短期内可以见效。在这个水平上,教育似乎谁都可以。所有这些人能做的最大缺点是抑制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持续兴趣。

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持续关注是在知识和技术的提高方面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最持久的因素。(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知识》)踏入社会的人,大多数发展方向或特长,大多来自学校教育中形成的持续关注。只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在普遍提出的层面上还是空白,很容易被忽略。应该提到,西方在这方面的做法比较成熟。虽然我不想用西方的亮点来比较我们的不足,但总有一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莎士比亚)。

所以我们要面对两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持续兴趣?西方为什么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从明确的角度来看,来自知识和技术的深度和普及度。

也就是说,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得比西方深得多。问题不在这里。既然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的知识深度比西方要深得多,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持续发展的成果?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停止仪式、竞技能力习惯造成的。但是知识是技术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总是能对技术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不是吗?(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为什么不呢?因此,从明显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对知识和技术的深度和普及度的认识是错误的。(莎士比亚)。

知识和技术的深度和普及度,这个“深度”是指系统对知识和技术本质认识的科学性和广泛性。这要谈谈第一点:——专业。目前,我们学校教育与西方学校教育最明显的区别是缺乏专业性,严重不足。我们学校教育实施过程中最明显的认知错误是不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放在专业水平上。我们的学科划分很明确,但在学校教育实施过程中一直与专业相去甚远。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专业术语的使用频率为——,在我校教育或校园里师生语言中,专业术语的使用少得可怜,基本上还停留在通俗的阶段。土语、谚语、暗示语、口头语、拟声词占主流,很难听到明显的专业知识素养。目前,我国教师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将学科知识的专业术语变成以议会为主的通俗语言,并且认为是正确的。因此,知识和技术的专业化当然不能说,知识和技术的深度和普及度自然也不能说。

客观地说,西方在这方面的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当然,笔者没有去过西方,没有去过国外,得到的结论大部分来自于对西方影视剧和纪录片中呈现的信息的教育思考的集合和思考。在西方的影视剧、纪录片中,无论是科幻还是动作、战争等物品名称、理论名言、文化作品等都用非常细腻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在我国影视剧中,相关的专业术语在一部话剧中可能只有一个词。(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电影名言)例如,我们看到了最多能说出汽车品牌和大致价格的汽车,在西方的表达中,时代、品牌、型号、卓越的性能、特殊的零部件名称、产量、甚至设计师的名字、西方电影电视剧中涉及学校、学生的桥段与我们学校教育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当然,笔者可能犯了偏颇的错误,西方可能故意这样做,但值得参考。总是可以参考的。(莎士比亚)。

也就是说,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另一个问题,所以可以反驳。支持师生语言大众化的原因3354陶行知的《人生就是教育》——。因为生活是教育,所以师生用语的大众化应该是自然的、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目前制约我校教育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把对教育大使理论的片面认识或主观臆断作为自己教育化的理论支柱。“人生是教育”并不是说生活化的语言可以进行教育,而是说生活化的语言可以作为教育的主要媒介。“人生是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宗旨是: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为了人生的需要,有必要为了生活向前发展,只有从生活中得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圣雄甘地,生活)现实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和书只是生活

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深层解读“生活即教育”的主旨,起码应到得到的是这样的几个结论:一是生活决定教育,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专业知识,教育对生活的服务就应当是专业化的服务;二是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的变化应当是不断进步的,进步的标志就是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所以学校教育需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这奠基应当是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基础及由此而产生的持续兴趣。

所以,专业是根本,是学校教育根本的根本。

从大众的低层共识来讲,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专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专业机构所实施的教育,专业化毋庸置疑。而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是相对专业,并非真正专业,其通俗化、媚俗化的现象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专业之“专”本身就是专门的意思,既然专门,必定是非普遍、非通俗的,人人都会的,肯定不是专业。对“专业”一词认知的忽视与偏颇,当是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学校教育专业化的忽视也便源于此。

应该如何理解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呢?这当从学校教育的目的说起。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各种共识的说法都对,关键的字眼,就是培养人,培养学生。既然是培养学生,所有的学校教育都应当立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学生成长的需求实施,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在配合学校实施着教育。我们绝大多数的改革、创新,都是学校一厢情愿提出来而实施的,大多的学生为了学校预期的成果而配合得很辛苦。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但总归是被动提高的,而这种被动的提高,居然是学校改革、创新的了不得的成果!细细思考,更像是一种悲哀——学生原本就应当是兴趣浓厚而素质不断提高啊——这是学校教育的本分。

有一种很普遍、很容易被忽略却又很值得反思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学段,学生对对应学校的向往、尊重或者依恋程度,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下滑的。抛开外围因素,仅看学校和学生,这似乎是违背常理的——正常的推论应当是:学生在学校学到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提高了兴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积极推动学生学到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进一步提高兴趣,体验到更大的学习的快乐……这一过程不断循环,对学校的向往、尊重、依恋自然将愈发强烈。而现实恰恰相反:学生在学校学到了知识、形成了技能,降低了兴趣,体验到了学习的苦艰,在此基础上被动学到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进一步降低兴趣,体验到更大的学习的苦艰……这一过程不断循环,对学校的无奈、畏惧、叛离愈发强烈。最直接的证据,便是大多学生完成该学段的学业离校后,对于学校的记忆基本上都是知识与技能之外的,亦即是学习之外的。

主要问题在哪儿?

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并不是学生期待中的知识或技能。

学生期待获取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技能?

学生期待获取学科专业的知识,形成学科专业的技能——进入每一个学段之前,学生的心中都有着这样的期待。而现在的学校学习,其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并不明显,基本停留在常识性、浅尝辄止或者是通俗化的阶段,突出表现出来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极少是立足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进行的,课堂教学机械化程度极高,学生学习以体力劳动为主,真正意义上的脑力劳动严重不足,给学生造成的最大的认知伤害就是——也就那么回事儿(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每一个学段的起始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都听话、勤奋、积极、向上,而年级越高,越是散漫、油滑、叛逆、自以为是)。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说成“劳心者治学,劳力者治于学”,正如人都不愿意为人所治一样,谁又愿意为学所治呢?

由此而辐射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大多都是如此的情形。走进一所学校,在不进行语言交流的前提下,能够看出些专业化的设备;在语言交流之后,便极少会发现学校的专业化特点。以师生对话为例,师生对话应当是师生间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交流,最基础的表现就是学科专业术语的习惯性大量使用。而这种学科或者教育专业术语的习惯性大量使用,是学校之外的所有人内心极为期待的,更是学校之所以称之为学校的重要缘由。而现实中,极难看到。语言,是最重要的教育媒介,去专业化语言的普遍习惯性使用,使得学校教育在去教育化的路上渐行渐远——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却是极少有人能够意识到。

学校教育去专业化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给学生所提供的知识或技能的教授或指导,绝大多数是终结性的——这也是我们的学生对于学习缺少持续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急功近利的教育思维使得学校教育的关注点落在知识与技能的终结性掌握上,而正常的教育思维应当是将学校教育的关注点落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持续发展上——亦即,我们现在大多的教育思维是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形成了这个技能就行了,算作完成任务;而正常的教育思维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明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该学科中的位置或者性质以及该学科目前的前沿愿景,由此生发出对知识技能深层次探究的能动型意愿,这意愿,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持续深入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牢牢记住:指点学生学科前沿知识,是一种梦想级的引领。这种引领,会产生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将会引发学生额外的主动型探究付出,其又将反作用于学生既有学业的高效率完成——学生学习不存在精力不足、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缺少钻研的成就感——低级的简单重复或者终结性知识技能学习是阻断钻研成就感的根源。

落实学校教育的专业化,本身不是很难的事情,一般来说,需要做到下面的几点:首先,是学校语言中专业术语的普遍习惯性大量使用,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应当以此为标准,坚决杜绝通俗化、口语化,要句式规范、表述严谨;其次,学校每位教职员工,要对各自所辖范围的过去、现在、前沿和未来有较深程度的认识,并进行各自所辖范围的专业性研究,具备各自的研究专长;其三,要将前两项的成果通过所能利用的所有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亦即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兴趣;最后,是根据学生的意愿,集中搭建可以形成传承的益于提升的专业平台,分散搭建与时俱进的时段性专业提升平台。

这都是基础,正常情况下是每一所学校所必须具备的,却又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所不具备的,甚至是从未意识到的。究其原因,是缺乏对教育的尊重,缺乏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具体而言,应该如何落实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呢?

比如,学校所有的时间都当以课时为单位计算,包括吃饭——这强化的是师生的学校意识、课堂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一个普遍的共识或者追求,是学校应当让教育无处不在,亦即学校处处是课堂。课堂的人外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场所,二是计时单位。场所,在校内无处不在、无处不可,许多学校也潜心设计、用心布置,却都是因为少了计时单位的强化,使得传统共识里的课堂之外的课堂教育实施效果甚微。强化课时意识,将在校所有时间用课时来计算,自然引领师生时时处处存着学校的归属感、课堂的程序感、学习的紧迫感、责任的担当感,由此做事情效率会更高,由此显性、隐性自然是学校的专业性。

摆脱惯性思维,进行高端专业意识引领,是落实学校教育专业化的重要举措。从显性角度而言,学校教育的岗位、部门等等,其名称要凸显专业化,不能仅仅是老师、学生、主任、校长……而应该冠以更专业、更高大上的名号,让师生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再小的事,都有一个专业的说法、称呼,像导师、心理咨询师、教育顾问、各类主管,课程开发学院、课程管理学院、课题研究中心、命题学院、教学评价中心、学生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常务委员、社团技术处等等——以之形成心理暗示,发挥暗含期待效应的作用。名称代表的是专业定位、责任定位,在相互的称呼过程中,进行专业的引领和责任的强化。或许会有人感觉,如此过于复杂和繁琐。但这复杂和繁琐,代表的是分工的精细化、引领的专业化——没有复杂和繁琐,就没有简捷高效。

需要时刻明确的是——专业,才会产生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应当是个久远的话题了,也是个被遗忘许久的话题了。现在许多人将职业幸福感归为生活的幸福感,这也是导致学校教育去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职业幸福感,源于职业技能的精湛和职业成就的获得,其根源是专业化水平的客观性提升和普遍性被认可,由此推动职业幸福感的切实提升,进而反作用于专业化水平的客观性提升和普遍性被认可。而要实现这一些,最有效的做法是用专业术语、专业数据来思考、落实自己平常的工作。

专业术语、专业数据,是目前学校教育里最容易被忽略的,甚至于,用非专业术语实施教与学已成为一种让很多学校趋之若鹜、引以为荣的“努力方向”。师生校园用语的平实化、通俗化趋向使得专业术语于校园渐行渐远,学校教育的专业化也自然于学校教育渐行渐远。当这一切成为习惯,教师、学生也便于专业化渐行渐远。失却了专业特质,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幸福感,学生的学习目标感、提升感,自然是不断下降的,最后,便只剩应试中的机械重复了。

基于此,落实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当首先从专业术语的回归开始,学校必须坚持高端专业的说法和术语运用。师生的课堂语言,每一句话都应当有学科专业术语,每一句话都应当符合专业表述规范,由此推及到师生日常语言,皆应如此。特别是教师的讲座,必须呈现大量的专业术语以为引领:核心素养、罗森塔尔效应、知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唤醒、发现、认识自我、内因、兴趣层级、特长、内化、潜质、职业规划、后现代主义……各级各类术语,不断罗列,摒弃通俗化倾向,架构起专业化思维平台,以此引领基于实践的学术型专业层级探讨。当专业术语成为平常,学校教育的专业化自将迈入正轨。

学校教育的去专业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因,那便是对常用专业词语的模糊理解导致的非专业型惯性提及与落实。比如广泛应用的词语——精细,什么是精细?如何算精细?怎样做到精细?比如学校教育的专业词语——备课,什么是备课?为什么要备课?备什么内容?怎样备课?基于精细,以“备什么内容”为例,大多教师能说出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那么什么是“备学生”?为什么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哪些方面?怎样备学生?再精细,“备学生的哪些方面”,共性个性、学科基础、性格类型、课堂作为……不同性格类型应该如何激发兴趣、扬长补短……激发兴趣应该如何持久深入……大多学校教育的教师习惯了对专业术语的浅层型了解,缺少专业深层探究,基于专业术语的专业行为也便停留在浅层,随着时间的推移,浅层行为不断固化,专业行为便失却了其专业特质,成为非专业者不需费多大气力便可掌握的公知性行为,专业术语应用逐渐减少,最后只剩得少数的妇孺皆知,成为了职业区分的名片。由此,对学校教育而言,应当将我们熟悉的词语重新认识、解读,进行专业化的本质性认识,进行深层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解读,认识到最根处,解读到最深处,之后的教育行为实施,才会专业。

于是说到教育行为实施的专业问题。当前的教育行为实施,也是有着普遍的去专业化特点,其最为显性的表现,就是对客观规律、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不尊重。以所经常提及的改革为例,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依然清醒地定位在初级阶段,但许多学校的所谓教育教学改革,甚至于连一年都不到,便有了可供推广的成果了,多的也就三年。试想,这样的改革,这样的所谓成果,究竟能有多大的意义?笔者参观过一所学校,建校三年,召开了教学改革的现场会,推广着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引着许多的地方教育部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走进课堂,居然是连起码的教学规范都被忽视——语文课,学生只跳读过一次课文,剩下的便是讨论、表演;数学课,居然让知识性错误在黑板上醒目地存在了一节课……不可否认的是,能看出其所推广的教学模式是有些效果的,但因着这形式的噱头,忽略了内容的客观与精细,总是逃不了本末倒置的结局。而参观者或客套或无知的称赞,愈发加剧了该校的本末倒置,仿佛便是改革的先锋、成功的典范了。这样的学校无法可想,却好像比比皆是。改革,是需要辛苦付出的,这付出,一是要经历种种困难的阻碍和冲破阻碍的绞尽脑汁摸索实践的磨砺,二是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反复论证不断整改终于到其完美的浸润。二者缺一不可,但大多只做了前一个。

于是谈到教育专业化的工作实施,应当遵循的程序是:高标准结果预设——确定指导思想——确定评价要素(先要确定评价原则)——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流程——实施——反思。当前教育的去专业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遵循这一程序,或者是环节缺失,再或者是环节的简单化。比如“高标准的结果预设”,许多学校没有预设,或者只是有个大致的预设,但忽略了高标准,或许这样也有好处——可以收获意外的惊喜,没头苍蝇般,撞着啥便是啥——没有“高标准的结果预设”,工作实施便要处处打折扣,折扣打得多了,工作也便失去了价值——这是我们教育工作极为常见的循环——每一个环节都是如此。

于是再谈做事,对一件事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理解,是如何理解,理解事情专业的目的内涵,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我们很多的工作,最先忽略的,就是理解,往往凭着主观臆断或者是片面经验,不经思考便着手去做了。因着没有理解,在做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不断纠结、不断挫折、不断返工的痛楚,而这痛楚,大多竟成了努力做事的标榜,仿佛过程中的这些事倍功半便是做事情的正途了,由此而形成的思维定势蔓生了做事的畏难情绪,因为没有理解而导致的不断纠结、不断挫折、不断返工逐渐共识成了做事情本身所必然的品性——这是很多事情做不成的关键因素,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共识居然是在有序地传承。于是再到极处,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许多人堂皇地指出其不可做的依据,便理所当然地不做了——这也是不专业的极端害处。

1.《【专业名言警句】《走在教育边上》修订版——专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专业名言警句】《走在教育边上》修订版——专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57591.html

上一篇

【关于端午节名言英语】高中英语作文|端午节范文和英语诗句

下一篇

【理想的名言现实】以上——未来照明

【专业名言警句】如何更专业地在你的毕业论文中引用文章?

【专业名言警句】如何更专业地在你的毕业论文中引用文章?

专业名言警句相关介绍,多年来,老师说,借用别人的原话,就要在那些单词周围加引号。(威廉莎士比亚,《泰姆派斯特》,《读本》)他们还说,要用引文(解释和摘要)来支持研究论文。这一切都很好。在一两句周围加上引号,在你的论文上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