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类

01.

天下道理不能不同,但一个不能执行。

万事万物,天下道理都是统一的。虽然所谓的“一切,也就是一切”,但这个“一个”不是静止的、僵硬的、不变的,而是充满对立、差异和变化的,不可能执着于“一个”。

02.

春江水温鸭先知。

鸭子喜欢游泳,所以首先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和水温的上升。

只有经常接触某事物并最了解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微妙变化。

这首诗很富哲理,现在我们在任何新情况或消息被事先知道的时候往往引用这篇文章。

03.

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只在这座山上。

为什么认不出庐山真面目?由于庐山中视野局限于庐山的山峰,可见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只是局部的,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从遗产上看,观察世界事物也经常如此。因为人们的地位不同,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避免片面。要想知道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必须超越狭窄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04.

如果琴房上面有琴声,放在箱子里为什么不响?

如果说话声音在手指上,为什么不在军纸上听呢?

优美的琴声的出现需要客观的东西。就是这个琴。(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美丽名言)主观的人就是弹琴的人。两者巧妙结合才能发出美丽的琴声。

琴声也不是从奇妙的手指发出的,内心发出的琴声就是心。东西要我融合才是好境界!

只有主观和客观统一,事物的内部矛盾(内部原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部原因)统一,才能成功。

05.

死者的说话者,或那个人看到的东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或者某意见,意思;都是求道的错误。

世界上大谈“道”的人解释他自己的理解,有的人不理解它,但主观推测它都是研究格局的弊端。

得道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认为别人只是浮云或主观臆测,偏颇或浅薄,不要有一点心意,自己知道“道”。(莎士比亚)。

06.

东西必须先腐烂,然后生虫子。

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07.

从那个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和地一刻也不能。(莎士比亚)。

看到不变的人,事物和我都是无穷无尽的。就是这样。

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地之间没有一刻不变的。这是指事物的绝对运动。(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从事物不变的方面来看,万物和自己的生命一样无穷无尽。这是指事物的无限循环。

08.

有名但没有内涵,那个名字就不行。

有内涵,有默默无闻,其实并不长。

有名字,但没有事实。那个“名字”很快就会被人们抛弃。如果只有事实而没有它的名字,它的“失实”就不可能广为人知。

“名实辩”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命题,苏东坡大体上是“名实相”的观点。

09.

花竹必须先成为胸前的竹子。

实践出真知,技巧熟练。观察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

10.

取某样东西一定要珍惜,禁止某样东西一定要广。

有得必扔。要禁止,就必须宽容。

天下的事物充满了正反两面和对立转换的辩证关系。

iz=31825&index=3" width="600" height="371"/>


读书类

11.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要使自己成为孔夫子那样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做学问必须从读书开始。

读书也许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不能,但是至少可以充实人生,也有助于规划一个人的人生。

12.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所欲求者尔。

书籍众多浩瀚,如入东海,什么样的都有,而人的精力是不可能读尽天下书的,只能读取一些希望读到的。

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也不必像学者那样读书,可以学习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好读书,但不求甚解”。

1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不要贪多贪新,要把经典的好书反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4.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曾国藩说,“唯读书能改变气质”,读不读书,时间久了,精神气质就会变得不一样。

1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所用。

读书、做学问都需要积累,积累的多了,才能灵活运用。


修身类

16.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人无志不立。王阳明说:“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7.

流而不返者,水也;

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一个人应该人格独立,绝不随波逐流,有所为,有所不为。

18.

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要由于生死,穷困潦倒或者飞黄腾达而改变自己的节操。

19.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人不要太俗,应该少些低级趣味。

20.

修其本而末自应。

修身就是修炼自身德行,为自己打下根基,只要这根基坚实了,就会有好的结果。

21.

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

盖慧性圆通,必从戒谨中入。

修身养心“三字诀”:戒、定、慧。

一个修养身心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阶段性的“戒”,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以此保证自己的修行能够不断进步,逐步产生定力,进而产生智慧,从而实现修养身心的目标。

22.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做不出来,这就是眼高手低,原因就是没有努力学习,没有下苦功夫。

23.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

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

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人当修浩然之气。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浩然之气”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和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的遭遇而显示出它的形态。




养生类

24.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

25.

养生亦无他术,安寝无念,神气自复。

东坡五十九岁开始独眠,认为这是养生之道。睡得安稳,心无杂念,身体精神都能得到恢复。

26.

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健康长生之道就是简单的生活,精神保持守一,心态保持平和。

27.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养生具体说就是心中常无事,早睡早起,经常散步,节制饮食。


处世类

28.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贵,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贫贱的处境。

人不是为了贫贱而活着,关键是要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通过诚实的劳动,去争取富裕。

29.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们都是这世上的匆匆过客。

30.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可以看出苏东坡的豁达。

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也都有长处和美德,若只看人的短处,则满眼坏处,心生是非。

31.

占得人间一味愚。

以愚人的态度来接纳人生中所有的一切。

32.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苏东坡的自嘲,其实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33.

处贫贱易,处富贵难;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

忍痛易,忍痒难。

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

真有道之士也。

人饿了的时候只有一种痛苦,吃饱了却有更多的痛苦。

其实,处贫贱、安劳苦、忍痛苦也是难的,唯有通达自然的人,贫富、劳闲、痛痒,都能达观看待。

34.

倏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里的“独觉”,暗指禅语,一语双关。即一个人只要悟透世界,了然于心,那么对于人生的凄风苦雨也就能安然处之,恬然对待。


35.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达观的人不是靠酒来解脱,而是明白了世间万事到头都是空。

36.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话传达出苏东坡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体现了苏东坡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3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38.

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这纷繁杂乱的尘世间,最让人难忘的不是大红大紫、轰轰烈烈,而是生活中淡淡的欢愉、小小的喜乐。

39.

此心安处是吾乡。

生来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生活可以随遇而安,但是内心深处要有一个生命的归宿。

40.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

来源:京博国学 jingboguoxue

1.《【爱阅读名人名言】苏东坡格言40条:福有诗有书,读书万卷通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爱阅读名人名言】苏东坡格言40条:福有诗有书,读书万卷通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8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