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教育专区 > 初中

【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春秋有什么成语典故?春秋20个古典成语典故简介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春秋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奠定了中华文化思想的基础。春秋是东周的前半部,一般认为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经历了294年。实际上,春秋冒出来的各种思想流派可能一辈子都研究不完,其中思想影响着后人,不断被后人改善。当时也发生了很多著名的事件,有些事件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成语。

01

董浩弼

来自《春秋宣公二年》。"东湖,古代的好历史也不隐藏书法家."“东湖之笔”这个成语一直是历史学家秉公直书的典范。人要做正直的人,要敢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

02

拿象棋拿不定主意

来自《春秋襄公二十五年》。下围棋的时候,不知道拿着围棋在哪里比较好,所以注定不能取得胜利。(萧伯纳,围棋名言)更别说废除国军这样的大事了。

03

不合情理

来自《春秋昭公二十五年》:“丈夫;天上的经典;土地的意义也是;闵行道。”我们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规则。如果大家都按规则行事,那么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避免。

04

国运盛衰

来自《春秋昭公四年》。“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巩固那个国家,开拓其领土。或者很难失去那个国家,没有失去那个守护佑。”不占优势,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将加强国家统治,开放领土。没有灾难战乱的国家反而会失去城邦。

05

想盖起来

出自《春秋昭公三十一年》,没有得到名声,或者为了掩盖真相,犯罪反而会更加明显。(莎士比亚)。

06

星河同盟

出自《春秋桓公十二年》,大败扭结国家,迫使扭结国家在星河与楚国签订条约后返回。

07

/p>

退避三舍



出自《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战于城濮,文公令退三舍避之。”晋国与楚国会战于城濮,晋文公让自己的部队后退三舍之地避开楚军。

08

厉兵秣马


出自《春秋·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郑穆公派人去杞子驻地察看,发现他们正把行李扎好,磨好刀枪,喂好战马,为打仗做好准备。

09

不自量力


出自《春秋·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去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使得别人信服,也不去估量自己的力量能否承受。

10

灭此朝食


出自《春秋·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齐顷公说:“我要把这些送死之敌消灭干净,再吃早饭!”他不但没吃早饭,也不等战披上防护甲,就急不可待地登上战车,发出进攻的命令。

11

老马识途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12

悬梁刺股


古时有位年轻人非常勤奋好学。有时学习到深夜两三点的时候。但这个时候却是最容易打盹的时候。这位年轻人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3

三令五申



而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

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

14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九个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15

一鸣惊人


相传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日,臣下对他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齐威王一时语塞,大臣又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齐威王后来终于明白大臣们的用心,于是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6

白虹贯日


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两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天兆异象,结果他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

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神上感动了天道。

17

抱柱而死


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被淹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

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象征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18

丁公凿井



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井打成后,丁公很高兴,在跟他人交谈时,欣慰地告诉人家说:“我家凿了一口井,等于挖到了一个人。”可是其中有的人没听清楚,竟把丁公的话传成:“丁公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宋国。后来,就以此比喻人们在传话时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19

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一看儿子要谋反,就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石厚。此成语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20

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和屈辱。回国后他立志报仇,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养兵蓄锐,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春秋有什么成语典故?春秋20个古典成语典故简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春秋有什么成语典故?春秋20个古典成语典故简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12704.html

上一篇

【成语故事中名人的姓名】50个成语典故背后相应的历史人物,看我的孩子知道多少。

下一篇

【有从成语是什么成语故事】诸葛学堂成语故事|投笔从戎

【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庄子:首演世外,坐东西旅行心

【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庄子:首演世外,坐东西旅行心

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相关介绍,骑着东西游览 “乘船游览心灵”出自《庄子人世间》,所谓的胜物是脱离凡俗,畅游心灵。就是跟着自然获得精神自由。 庄子主张安静无为,一切都很自然,抛弃了“人”,这个“无为”字乍一看有些消极,但所谓的“无用...

【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中的佛文化(3)

【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中的佛文化(3)

是什么以什么心的成语故事相关介绍,用火灭火 [发音] y 用火灾扑救火灾。比喻不仅不能制止危险或恶行,反而助长其势力。 [来源] 《庄子人间世》:“用火灭火,用水救水,使名字更好。” 人不幸中毒,只有消灭毒药才能获救。有逆向思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