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抄报一:关于中秋的灯谜


谜题:中秋鼓励消费 (打成语一)

谜底:月下花前

小贴士:月下花“钱”。

谜题:元宵、中元、中秋节。 (打一消费名词)

谜底:3.15(消费者权益日)

小贴士:“三”个节日都是月“十五”。

谜题: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甜甜蜜蜜。 (打一食品名)

谜底:月饼

谜题:木兰迷恋中秋夜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谜题: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 (打一成语)

谜底:下落不明

小贴士:“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在中秋之夜,月亮被云层盖住,那么来年元宵前后,必定春雨连绵,元宵灯都要被淋湿了。谜底中的“下落”指的是“飘落的雨”,“元宵灯”被雨淋湿了自然“不明”。

谜题:春风吹来白花开,中秋过后葫芦来。外穿黄衫藏黑豆,润肺凉心好药材。 (打一水果)

谜底:

谜面:清风拂面中秋夜 (打一成语)

谜底:发扬光大

小贴士:“发”别指“头发”,“清风拂面”带动“发飘扬”;“光大”暗示中秋夜色。

谜面:中秋夜半垄上见 (打一成语)

谜底:望子成龙

小贴士:每月农历十五日,称“望”日;“夜半”扣“子”时;“垄”字上部分是“龙”。

谜面:中秋菊盛开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小贴士:花开得好,月圆得满。

谜面:中秋佳节结良缘 (打一城市名)

谜底:重庆

小贴士:双重喜庆!

谜面:画中秋色雁阵飞 (打一字)

谜底:锱

小贴士:“画”字中间是“田”;“秋天”的颜色是“金”,如“金秋”;“巛”以象形法扣“雁阵飞”。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北京地名)

谜底:圆明园

谜题:十五连城 (河北地名)

谜底:望都

谜题: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打一财经词语)

谜底:调资

2 手抄报二:简单的灯谜

在家靠父母(打一离合字) —— 谜底:大人可倚

充耳不闻无话讲(打一茶叶名) —— 谜底:龙井

遥望兄弟登高处(打一成语) —— 谜底:一览无余

我排行第四(打一成语) —— 谜底:心有余悸

晶(打四字常用语) —— 谜底:日复一日

男同志接受赞美(体育教练) —— 谜底:扬纳基斯

平安(二字词,徐妃格) —— 谜底:沙滩

领导植树我伴随(打三字常用语) —— 谜底:栽跟头

半串佛珠伴龙骨 (水果带量) —— 谜底:54颗枣

大圣闻声腾空去(近代女画家) —— 谜底:孙悟音

两个差不多(打一称谓) —— 谜底:对象

长江后浪推前浪(打一四字常用语) —— 谜底:高潮迭起

有钱做官是君子(打一乳品公司) —— 谜底:富仕兰

鲸西游(打一国外城市) —— 谜底:东京

一点起飞(打一水果) —— 谜底:

谢绝邀请去罗马(打一成语) —— 谜底:辞不达意

消灭蚊虫,个个有份(打一) —— 谜底:文竹

忽闻岸上踏歌声(打一四字常用语) —— 谜底:别唱高调

万万不可大意(打一离合字) —— 谜底:勿心忽

擒贼先擒王(打一称谓) —— 谜底:捕头

出手不凡(打一花卉) —— 谜底:仙人掌

制假(打一离合字) —— 谜底:人为伪

食物分类 (食品规格) —— 谜底:进口大米

待到秋来九月八(打一成语) —— 谜底:惶惶不可终日

一语一酸辛(打一调料) —— 谜底:陈

老头子,一条腿,早晨起来喝冷水(打一日用品) —— 谜底:瓢

枫林未染(打一国家) —— 谜底:不丹

每日三餐有有鱼肉(打五字常用语) —— 谜底:不是吃素的

敢教日月换新天(打一四字常用语) —— 谜底:大胆改革

都在望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 谜底:大家赏光

寡言(打一气象用语) —— 谜底:少云

千金之子(打一称谓) —— 谜底:女儿


3 手抄报三:灯谜的简介

早在夏朝,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廋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廋辞”和“隐语”,就是中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开始的谜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武林记事·灯品》中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谜语》古称“隐语”,“廋辞”。今通常指传统民间谜语。中国著名古典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之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物品,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他对谜语从理论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对谜语发展的历史,谜语的定义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阐述。

在灯谜文化源头,应该是人类远古的神话。神话时代是人类文化发生的时代,而所有文化的发生都源自于人类的问题意识。

传统民间谜语与灯谜不同,灯谜属于文义谜,而民间谜语除了少量字谜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来隐射的,因此,民间谜语属于事物谜。民间谜语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从而达到隐射的目的。灯谜主要着眼于猜射对象的名称,主要运用别解手法。民间谜语的谜底范围比较窄,除了少量字谜以外,极大多数都是事和物,如动物、植物、用物、人体器官、自然现象、人类行为等。灯谜的谜底范围更广,从字谜、成语、诗词、各种用语,到事物、事件等皆可入谜。民间谜语的谜面往往是山歌体的民谣,以四句形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有节奏,读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便于口头传诵。由于民间谜语通俗易懂,故大多数都适宜少年儿童猜射。因此,有时也把民间谜语称作儿童谜语。而“灯谜”的规则比较严格,文学特征也比较强,因而猜射难度也比较大,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因而对成年人来说,更有趣味。自古以来,谜语由于其谜体不同,所以在各朝代的名称亦有所变化。谜语在春秋时叫“言隐”、“隐语”、“廋辞”;在汉时叫“射覆”、“离合”、“字谜”;在唐时叫“反语”、“歇后”;在五代叫“覆射”;在宋时叫“地谜”、“诗谜”、“戾谜”、“社谜”、“藏头”、“市语”;在元时叫“独脚虎”、“谜韵”;在明时叫“反切”、“商谜”、“猜灯”、“弹壁”、“弹壁灯”、“灯谜”、“春灯谜”;在清时叫“谜子”、“谜谜子”、“切口”、“缩脚韵”、“文虎”、“灯虎”、“春谜”、“灯谜”等。


1.《猜灯谜图片 猜灯谜手抄报图片大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猜灯谜图片 猜灯谜手抄报图片大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