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海边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志•诸葛恪传》周《江表传》上看到,时间是宪制建安年间,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和诸葛恪。
原文是这样:“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恪少年时期便有才子的美誉,谈吐奇妙不凡,讨论灵活机敏,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孙权见到诸葛恪后,对他的才能感到非常惊讶,对他的父亲诸葛瑾说:“别人都说蓝田盛产美玉,名门出贤士,今天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啊!”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孙权口中所说的“蓝田生玉”,意为蓝天盛产美玉,比喻名门出贤士。这也是由孙权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众所周知,诸葛恪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神童。当时孙权因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似驴,故意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写下“诸葛子瑜”四个字进行嘲笑。父亲诸葛瑾非常尴尬,而年仅六岁的诸葛瑾当即在这四个字后面加上“之驴”这两个字,不但化解了父亲的尴尬,还令孙权感到非常惊奇。从此,孙权便对诸葛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其加以重点培养。
不过,父亲诸葛瑾对于自己这位神童儿子却非常担忧。究其缘由,是诸葛恪在年少时期便展现出争强好胜、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在诸葛瑾长大成人并进入东吴政坛后尤为明显。《三国志•诸葛瑾传》载:“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诸葛瑾的担忧后来也变成了现实。在孙权的培养下,诸葛恪很快便成为了东吴政坛的新星,并成了孙权临终时的托孤重臣。诸葛恪大权在握,贸然发动北伐之战,结果遭遇惨败,导致民怨沸腾。最终,诸葛恪被皇帝孙亮和大臣孙峻合谋杀死,三族被诛。
参考书籍:《三国志》
1.《三国成语故事:蓝田生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国成语故事:蓝田生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23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