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而高考是获取更多知识,并且得到国家认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对于寒门子弟而言,则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我国曾经有过一段昏暗的时代,当时给各方努力学习的莘莘学子一个沉重打击,高考被迫中断,仿佛鱼跃龙门的路也被阻断了。而对于这些人,从各个途径去寻找出路,就当时的社会并不容易。
谎报年龄去应征
在河南省新乡的延津县的老刘家,有三个儿子,在六零年代,每个人都需要挣工分来换取粮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当时仨儿子是妥妥的负担,吃饱穿暖都是问题。更何况考虑到以后三个孩子的婚嫁问题,家里人是尤其地节省。
一年部队里来人在县里招兵,部队里的福利待遇好,不仅吃的好还有工资拿。于是老刘家就给自家孩子刘震云报了名,刘震云当时年仅十四岁,本来年龄是不够条件的。但他人长的要比同龄人高很多,再加上当时还没有办身份证,于是就虚报了几岁,经过筛选直接应征入伍。
时代在变换
由于六十年代十年浩劫的开始,高中生都被下放到乡进行基层建设,高考被中止,更是阻断了多少人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
在此期间,全国鼓动着年青人上山下乡,到社会的基层去搞建设。而人才的选拔上,则是由自己所在的地方推荐去上大学,因为名额有限,大家都是挤破了脑袋,想要通过自己基层小组的推荐来摆脱这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这一耽误就是十年,同时造成了这个时期我国知识分子的断层,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977年冬高考恢复,这也是唯一一次高考日期设置在冬天的高考。
随着高考的恢复,大家都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已经在部队5年的刘震云认为,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来了,所以就毅然地向领导请示,并请求提前复员归家学习,为来年的高考做准备。
要知道当时部队的待遇是很不错的,能为了更高地追求而放弃现有的安逸生活也实属难得,因为他坚信只有高考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途径。
高考状元
刘震云归家后,为了生计也为了方便复习,在家乡找了一份教师工作,白天工作,夜里就加班加点的学习。
春寒料峭,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依然坚持刻苦学习。当时通电的地方还很少,即使通了电对于很多人家来讲也是用不起,为了节省开支,刘震云每天晚上都是点着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
学业已经荒废了多年,重新捡起来哪有那么容易,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复习以备高考。因为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不想同自己的表哥那样去工地打工,也许一辈子都混不出头。
因为高考已经停了十年了,突然的恢复让大家看到了新出路,千百万人进入复习的大军,希望可以完成这龙门一跃,其中的压力与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42年前,即1978年的高考中脱颖而出,以河南省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由此开始改写他的一生,而他也成为了河南高考文科状元。
命运改写
在后来刘震云成名后的多次采访中,他曾提到,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还在搬砖。
他的话一点不含水,河南人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又以农业为主,最不缺的就是人,直至如今依然是外出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再加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各地人民生活都不富裕,文化意识淡薄,许多的人家也只是让孩子上个小学认个字就回家帮忙,甚至有点连小学都没上过。
小点的在家帮忙干活,大点的出去给人打工,上工地上讨生活去。如果他同其他人一样随波逐流,每日满足于打个零工,挣个小钱,攒个老婆本,再听从家里安排结婚,就绝对没有这后来的风光。
当时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是数不胜数,而家里人能够供他们兄弟读书已是很了不得了。如果他当初只是满足现状,在军队待下去,在部队谋个一官半职,或是等待复员后转业安排工作,也许就没有如今的这个作家了。
所以高考于他而言,是真正的改写了命运,当然这也离不开他的刻苦学习与坚持。
功成名就
刘震云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着文化类工作,先就职于《农民日报》边工作边搞创作,后来就集中心思专心创作,写小说等,获得的奖项无数,更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其中不少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或是电视剧,还曾与与名导冯小刚等有过多次合作。
他之后作为编剧也为大家提供了不收佳作,并且获得多个国际重要奖项提名,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编剧",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有关于他的高考经历在他的小说《塔铺》中有过详细的描述,描述着在当时大环境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生活中的挣扎与人生方向的思考。经历过十年浩劫的洗礼,他对于大环境的认知全部被写进了他的小说中。
他以自己独特的幽默方式,向大家展现了某个时代下,通过特定事件来反应某些社会现象或是某件事,营造出来一种荒谬感,是一种暗讽的黑色幽默。有《我是潘金莲》中人物对于现实屡屡尝试却屡屡失败依旧坚持的信念,也有对现实身不由己的无奈,是真实的反应社会风气的佳作。
人生中的转折点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把握。我们总是处于选择与被选择的境遇下,同样是为了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追求,但每个人都活出了不同的模样。
只希望大家可以忠于初心,对自己做出的每个选择不要后悔。做出选择就要牟足了劲儿的去奋斗去争取,才不枉这人世走一遭。
1.《河南文科状元 42年前的河南高考文科状元: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还在搬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南文科状元 42年前的河南高考文科状元: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还在搬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