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事变后,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求救亡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其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的到来。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数千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意义:
1、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1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