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师说》全文 师说原文及赏析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作品赏析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从而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1.《《师说》全文 师说原文及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师说》全文 师说原文及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41279.html

上一篇

税收的特征 国家的税收具有哪些特征?

下一篇

山东山西以什么山为界 山东与山西以什么“山”为界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我们该向孔子学什么?---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题目:我们该向孔子学什么?---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解答:自从开展“经典诵读”以来,校园上空时而回荡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学礼,无以立”、“人无远虑,必有...

李鸿杰 你怎样看待我的初中,高中英语老师,写一篇英语作文

题目:你怎样看待我的初中,高中英语老师,写一篇英语作文解答:差距 金水区文化路三小六五 李鸿杰 4月4日,我乘公交车去参加一场数学考试.在站台下等呀等,终于等来了一辆“29路公交车,我赶紧挤上了车...

操场怎么画 体育课上老师要在操场上画圆,可以选择什么工具?怎样画圆?

题目:体育课上老师要在操场上画圆,可以选择什么工具?怎样画圆?解答:首先需要一条绳子,一个木棒,一更粉笔,将绳子一头绑上棍子,一端绑上粉笔,将有木棒的一端叫一位同学手拿着固定在地面,你拿有粉笔的一...

孔德成 孔子第78代孙是谁?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第78代 孔令?

题目:孔子第78代孙是谁?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第78代 孔令?解答:凡是姓孔的“维”字辈的都算是孔子的第78代孙. 嫡系的话是孔维益(已去世)、孔维宁【两兄弟是第77代衍圣...

小故事大道理200字 小故事大道理200字

题目:小故事大道理200字解答:一块奇石给团队协作的启示有一个小村庄,里面住户只有十几家,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邻里之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有一天,这个小村庄里来了一位自称是法师...

描写老师的名言 形容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描写老师的名言 形容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赞美老师的话,那么赞美老师的话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赞美老师的名言和诗句,一起来看看吧。赞美...

不过是先出生的我 老子和孔子谁先出生?我知道《论语》早于《老子》,老子的事迹都是庄子说的;但孔老的《师说》里面又谈到孔子向李冉请教,我就糊

题目:老子和孔子谁先出生?我知道《论语》早于《老子》,老子的事迹都是庄子说的;但孔老的《师说》里面又谈到孔子向李冉请教,我就糊涂了,是不是有两个老子.解答:老子和孔子都是出自儒家门下,这也是历史使...

杨艺教你跳慢三 超级棒的交谊舞,杨艺老师教的太好了

  • 杨艺教你跳慢三 超级棒的交谊舞,杨艺老师教的太好了
  • 杨艺教你跳慢三 超级棒的交谊舞,杨艺老师教的太好了
  • 杨艺教你跳慢三 超级棒的交谊舞,杨艺老师教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