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一条普遍的原则。家长作为子女的教育者,理所当然地应当先受教育,以便获得教育子女的知识,取得教育者的资格。
家长的自身修养,对于成功地教育子女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家长是教育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又是一种私人教育,有很大的独立性,家长有很大的自主权。家长具备较高的素质,就可以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整个家庭教育工作,妥善处理子女家教育中的种种疑难问题。第二,家长的自身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有极大的影响。家长素质高,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家长素质低,对子女产生消极影响。中国有句俗话:“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就是说,家长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响儿子陷入大的罪恶。家长自身素养高不高,此事非同小可。
二、家长要有义务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加强。但在咨询启加家庭教育的父母中,却存在着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重视家庭教育,而对方却由种种原因忽视学习,不懂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父亲或母亲单方面重视家庭教育是不够的,这也是众多家长需要特别关注的。
年轻夫妇生育了子女,做了爸爸妈妈,这自然是十分欣喜的事。然而,人们是否意识到,从做了父母的那一天起,就承担起了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把子女培养成合格的公民。每个家长都要有公民意识。
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工作忙,任务重,这是事实,但是,时间总还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义务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况且,能不能把子女教育好,并不在于时间多少,主要是能不能科学地教育子女,能不能有较高的效率。只要我们念念不忘自己有教育子女的义务,就会自觉地千方百计地去挤时间,抓机会,把子女教育好。
三、家长要有知识
家长教育子女,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性别特征的儿童青少年。他们的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着,他们的个性特征,随着环境和实践的变化也在不断发展。家庭作为教育的环境,尽管结构较为简单,但家庭政治、经济、文化、构成状况等都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既然这样复杂,教育子女就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从事复杂的劳动,就得要学习、掌握知识。因此,古今中午许多教育家都主张家长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主张:“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力。”鲁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就主张开办“父范学堂”,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陈鹤琴在五十多年前曾经告诫说:“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养得好,在未做父母之前,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养孩子的方法?有什么资格做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怎样养育孩子,使得孩子身心两方面都充分而又正当地发育?这些,都该弄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那么教育子女都需要哪些知识呢?
1、优生知识。优生学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新兴科学。优生知识就是关于如何生育身心健康的孩子的科学知识。包括什么样的人不可结婚、通婚,什么年龄结婚、生育好,怎么样搞好妊娠保健、围产期保健、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防止胎儿畸形和遗传病等知识。青年男女在婚前就应该了解这些知识。
2、儿童青少年生理学知识。生理学是关于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机能发展的科学。儿童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发育是人一生成长发展的基础。为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减少疾病,家长必须掌握一些生理学知识。以便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加强卫生保健和指导体育锻炼。
3、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这是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处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长必须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工作才更有针对性,教育效果才会更理想。
4、教育学知识。教育学是关于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开发智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要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学好各科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家长必须学习、掌握教育学知识,了解教育的原则、方法,并且会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
5、各种文化科学知识。家长不仅要掌握优生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还要尽可能地学习各种文化科学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要努力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给孩子做出榜样,也是平时教育孩子所需要的。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家长有广泛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
6、社会生活知识。社会生活知识是相当复杂的。有许多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积累。而儿童青少年生活阅历尚浅、缺乏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家长作为子女生活的引路人,有责任教会他们如何生活。所以,家长应具备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以便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向子女传授。
四、家长要有能力
1、家长必须要有能力
所谓教育子女的能力,就是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促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技能、技巧。现在,有不少家长开始重视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读了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这当然很好。但还不够,还应当努力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家长应当明白,实现这一转化,并不是一件简而易行、轻而易举的事,有时需要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家长还必须重视自己教育子女的实践,注意在实践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教育子女的能力。
2、家长应该具备的能力
首先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
教育子女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善于了解子女的情况。但是想要了解孩子绝非易事。除了要了解孩子自身的心理变化还得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班级表现等周围环境的影响。
要做到全面地了解孩子,必须做到: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洞察孩子的思想情绪。儿童青少年有什么思想动向,情绪有什么变化,要完全隐蔽,一点儿不露声色,是不可能的。只要家长注意观察,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完全能了解孩子的内心的。
家长要主动和孩子接近。孩子年幼时,对父母依恋性很强,和父母形影不离,孩子做什么都愿意有父母参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要求脱离父母管束单独行动的渴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主动接近孩子,关心孩子,争取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吸引孩子参与自己的活动。平时多和孩子闲聊、聊天,谈论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活动和动向。
要正确对待、认真听取别人反映的情况。当教师、邻居、孩子的同学和伙伴向家长反映自己孩子的情况时,家长要持欢迎的态度,从中了解自己未亲眼看到的孩子的实际表现。
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家长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片面的情况,只能使人得出片面的的判断。其次,要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不能从印象出发。有的家长,发现自己比较喜欢的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往往考虑客观原因多一些;而对自己不太喜欢的孩子,一有缺点、毛病,往往武断地认为全是孩子的主观原因。在非独生子女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发生了矛盾,有不少家长往往主观臆测是大孩子的责任,而有意无意地解脱小孩子的责任。家长主观臆测,往往会把问题处理错。
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问题要采取审慎态度。首先弄清情况、情节,分清是非,做出恰当的判断,分析情况和问题的原因。不能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在激情和冲动状态下去处理问题,很容易把事情搞砸。
对待子女的进步或过失,要抓好,“第一次”。对于进步,哪怕仅仅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赞许、表扬,使之受到激励,取得再进步的动力。如果家长对子女的进步漠不关心,不以为然,或是忽略了,没有给予及时的必要的肯定,就不能促使其得到巩固,也会丧失进步的动力。同样,对于子女的过失,要及时处理好。比如,孩子第一次撒谎,是要体验撒谎能不能掩盖过失、错误,能不能逃避家长的批评、惩罚。如果家长大意了,轻易放过了这“第一次”,使之尝到了“甜头”,那么,紧接着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撒谎。孩子承认了错误和过失,可以原谅;若是以撒谎掩盖,是错上加错,绝不容许。这样态度明朗地严肃处理“第一次”,会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行为规范,印象极深。
处理孩子的问题,家长有时也难免有不当之处。处理错了,要向孩子承认错误,以挽回不良影响。千万不能将错就错。
五、家长要有威信
1、家长必须要有威信
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威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意志服从。家长的威信主要表现在:孩子尊重、爱戴、信赖家长,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能自觉自愿地毫不勉强地接受、听从,并能把这种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有的家长,对孩子没少管教,态度也严肃认真,可孩子根本不把家长放在眼里,把家长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就像什么也没说似的,这说明家长没有威信。而有威信的家长,管教孩子并没有说多少话,讲多少道理,态度也很温和,可孩子却能做到令行禁止;有时甚至家长并没有说什么,对于应该怎样做既没有表态也没有暗示,或者家长根本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能自觉按照家长的意志行事。可以这样认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否有权威,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家庭教育,就应当努力建立并维护家长的权威。
2、怎样建立和维护家长的威信
家长以身作则,是建立和维护家长威信的首要条件。
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有威信,就必须首先检点自己的言行。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家庭生活中,要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遇事按正确原则处理,对人对事都讲道德,努力克制自己不正确的欲望,做一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做子女的好家长。
家长必须克服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残余。
家长要自觉地清除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意识,放下架子,尊敬子女,在教育中不打骂不体罚,不侮辱子女人格,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循循善诱,启发自觉,爱而不娇,严而有格,讲究分寸尺度。这样,子女就会更加尊敬、爱戴、信任家长,乐于接受教导,自尊自重,谨慎自己的言行,家长的威信自然就会提高。
建立和维护家长的威信,必须和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家长和子女虽是不同的辈分,但在人格上并不分高低,都是平等的。家长不要以为对待子女居高临下,高出一等,才算有威信;不要以为事事独断专行,才算有权威。家长和子女讲民主、平等,子女看到家长没有摆架子,尊重子女,他们才会亲近家长,才会相信家长,有话愿意跟家长讲,有事愿意跟家长商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对话,共同谈论,共同协商,努力做到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能为子女所接受。子女自己的事,尽量听取子女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做主,自己支配自己的言行。家里的事情,也尽可能争取子女参与,给他们以说话的机会,并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家长可以要求子女,子女也可向家长提建议、意见;家长处理子女的问题,如果出现了失误,要勇于承认,当面向子女检讨。如能做到这样,不仅不会降低威信,反而会提高威信。
建立和维护家长的威信,家长之间要相互支持。
家长的威信是指家长集体的威信。家长都有威信,才能顺利地进行家庭教育,家长的影响作用才更大。如果有的家长有威信,有的家长没有威信,子女就会当着这个家长是一种表现,当着另外一个家长则是另外一种表现,形成两面作风。
家长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不要当子女的面互相贬低。某一个家长有不是之处,最好不当子女的面批评指责,应在子女不在场时提出。教育子女时家长之间有不同意见,不要当着子女面争辩谁是谁非,最好有一方暂时做出让步,事后统一认识后,再进行教育。
六、家长要有理智
理智这种心理品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需要的。我们一般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当头脑清醒、情绪稳定的时候,分析判断问题比较清晰准确,处理问题也能恰如其分,效果自然不错;反之,当头脑不清醒、情绪反常的时候,分析判断问题往往不太清晰准确,处理问题只凭一时的激情和冲动,往往出现差错。理智是人们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在家庭教育中,丧失理智、感情用事的现象最容易发生。比如,父母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爱若是处于一种激情和冲动状态,很容易超过有益的限度,成为娇惯溺爱,变爱为害。对孩子管理教育,若是处于一种激情和冲动状态,又很容易失之过严、过苛,态度粗暴,举动野蛮。
家长缺乏理智,对教育子女危害极大。丧失理智,就很难把握分寸、尺度,说过头话,做过头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搞砸,其教育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一个理智的教育者,要能根据情况需要调节自己的感情,支配自己的感情。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理智,常常与当时的环境、场合,家长当时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境、情绪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身体不舒服,或遇上不顺心的事,此时此刻对一切都很厌烦,管教子女就很容易失之过严、过苛;而如果心情很愉快,遇上了特别高兴的事,有意外的收获,此时此刻管教子女往往过于宽容,甚至本该管的事也不管。因此,家长在情绪、心境不正常的时候,要警惕自己出现偏差。
理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形成这种心理品质,要经过一定的锻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教育者。
1.《家长教育 家长的自身修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家长教育 家长的自身修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