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声明,名为《关于某高校研究机构发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的声明》。
内容中针对前不久网上流传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指出发布该排名的机构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没有任何关系,非教育部官方授权并承认的排行榜。
尽管内容非常简短,却在高校圈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的人拍手叫好,表示早就对这种乱发排行榜的现象嗤之以鼻;有的人却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不少高校都曾发布过或正在酝酿类似的排行榜。
一、长安大学撞了枪口
那么,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了,声明中提到的“某机构”究竟是哪里呢?稍微搜索一下就不难知道,发布该排行榜的机构为: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目前,该中心的网站已经无法登陆,曾发布的相关排行榜已经无法查询,只剩下网上的一些二手截图。
据了解,该中心于2014年1月正式挂牌,隶属于长安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然而却是时任校党委书记杜向民兼任该中心的主任。试想一下,一个隶属于大学学院的研究中心,却是大学的一把手来兼任主任,受重视程度大家都心知肚明。
该中心就是以发布各种排行榜为主要工作和噱头。成立后的次年,2015年,便发布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期刊的研究”。由此可见,此次被教育部点名的排行榜,并非该机构第一次发布的排行榜。
二、高校发排行榜究竟有什么好处?
那么,很多不知情的小伙伴可能就好奇了,高校费尽周折搞一个排行榜出来,究竟是为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不然谁会费劲做这个工作呢。
1、拉风头,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同学可能对长安大学并不十分熟悉,甚至没听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所以说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处境又比较尴尬,在所有的211大学中,长安大学的排名、知名度和口碑又是比较偏后的。曾经在一些所谓“最不推荐的211大学”相关文章中还有上榜。
因此,我们不禁发现,越是处于这种地位的大学,越喜欢“搞事情”。原因很简单,如果只是一所普通院校,权威性不够,想搞个排行榜很难有人配合你。知名度和口碑较高的985、211名校,也不会盲目去搞这些所谓的排行榜。而在211中知名度和口碑偏后的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学术圈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最喜欢“搞事情”。
2、获取更多的学术机会,加强学科建设。造势成功,影响力也提高了,接下来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比如,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社科基金课题,就有望多分几个名额给学校,提高学校和老师的收入。有了课题和经费,老师也可以发表更多的论文等学术成果,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排名。
同时,也有望开设更多的博士培养点,可以用来争取更多的经费,吸引更多专家学者来校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术培养能力。
3、能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有人愿搞排行榜,自然也有人需要上榜,尤其是那些在普通院校里学术能力一般的教授专家。如果能上一个排行榜,就可以给自己多贴一个头衔,为自己造势,提高在圈子里的影响力。
真正的学术大家自然是不屑于此的。但还有大把的高校老师需要充实自己的头衔。头衔自然不会白给你,就想上榜也不难,交钱就可以。
有高校教授曾透露了对此的看法,表示经常接到一些排行榜的电话,介绍自己的权威性、发布机构,以及身后背书的高校等等,并表示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上榜,名次越高收费自然也水涨船高。
其实,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太多了,但具有权威性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无稽之谈,发布机构和上榜人一起搞出的“皇帝的新装”。
三、搞形式,务虚不务实的不良风气
高校搞出的各种排行榜,也只是一个缩影。纵观整个社会,这种搞形式、空架子、务虚不务实的风气随处可见。
各种城市排名、娱乐明星排名、运动员排名等,以及各种电影节、音乐节,也都搞出一大堆的奖项,各种影帝、影后烂大街。由此可见,不仅是学术圈,各个行业领域都充斥着这种空虚、浮躁、不务实的作风。
我们的各行各业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好的人。“工匠精神”指的绝不仅仅是车间里的蓝领工人,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1.《长安大学排名 长安大学排行榜玩砸了,高校为何喜欢搞各种排行榜?背后利益有很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安大学排名 长安大学排行榜玩砸了,高校为何喜欢搞各种排行榜?背后利益有很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