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场大门”,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却毅然辞职回家帮养了十几年螃蟹的父亲卖螃蟹。90年代出生的男孩徐文杰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卖得相当好,不仅取得了父母从未有过的销售业绩,而且不到五个月就达到了900多万。他还推出当涂蟹品牌,将当涂蟹摆上全国各地的餐桌。
一天最多送800多只单蟹上国宴
12月15日下午4点,雨停了一整天。在当涂县太白路的湖阳宫蟹店,徐文杰正坐在电脑前打印当天的订单。鼠标一点,打印机就开始工作了。十分钟后,随着打印机的一份长长的订单被撕掉,当天的订单终于完成了。
“元旦快到了,螃蟹销售快结束了,订单少了很多,一天大概八九十个。”徐文杰手里拿着订单说,今年7月,他正式辞职回家卖螃蟹,在天猫、JD.COM、苏宁易购、品多多等网购平台开旗舰店。螃蟹券8月开始发售,9月螃蟹陆续上市,正式发售实体螃蟹。现在,不到五个月,光销售额就达到900多万元,累计订单近5万份,最高日销售800多份,预计年底将超过1000万元。“以前不在网上卖的时候,一年最多卖三四百万。”徐文杰笑着说道。
因为快递公司会在每天晚上6点钟提货,所以徐文杰和他的家人会在订单完成后尽快打包。螃蟹已经提前捆好,放在长方形的泡沫盒子里,盒子底部也提前垫上了冰块。“无论我们把它送到哪里,我们都必须确保它能在48小时内送达。”看着手中的订单,徐文杰轻声念道,这到成都,这到乌鲁木齐,这到广州...“最南端到三亚,最北端到哈尔滨,最西端到乌鲁木齐,东部长江三角洲各城市。”
从“跳出农场大门”到“回家卖螃蟹”只是为了父亲的梦想
在卖的大部分螃蟹都是他自己养的,他的父亲许是一个养螃蟹的农民。提到儿子回家卖螃蟹的原因,许马骁说:“我把他叫回来了。”徐文杰,1991年出生,几年前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在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工资待遇和个人发展前景都不错。徐文杰也计划在南京努力工作,并试图定居下来。然而,今年上半年,与父亲的几次对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许马骁养螃蟹十五年了,也给其他品牌的螃蟹贴了十几年的牌。“明明是我辛辛苦苦养的螃蟹。人们接受它,并把他们的卡放在上面。价格会一下子涨好几倍。”许马骁说他不甘心,他一直有一个梦想——让当涂螃蟹等于阳澄湖螃蟹。
后来,参加了农委组织的互联网培训后,许马骁意识到,他的梦想只有借助互联网思维才能实现。“我不能给别人打电话,他们也不想来农村。我只能给儿子回电话。”许小马说:与父亲的几次谈话也让徐文杰看到了机会。“在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但新鲜产品‘触网’是过去两年的事情,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经过深思熟虑,徐文杰毅然辞去工作,回家帮父亲卖螃蟹。
打造马鞍山“三只松鼠”
“我不后悔。离开大城市的物质条件稍微差一点,但感觉现在的生活更有意义。”谈到目前的生活状况,徐文杰表示,意义不仅在于销售额增加了多少个百分点,还在于当涂蟹的品牌。
靠品牌化别人卖螃蟹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决定回来后,徐文杰与父亲商量,先花了20万元买下了“一对小丑”的牌子。做成动画短片,在交付的包装好的冰袋上印上商标图案。在上个月的中国名蟹大赛和中国首届蟹王蟹大赛中,“一对小丑”还获得了“中国十大名蟹”的荣誉称号。
乘坐互联网快车,“一对小丑”走出当涂,向全国进发。“现在人们提到‘一对活宝’,就知道是我们画的螃蟹。”徐文杰非常高兴。今年“一对活宝”夺冠,也坚定了他走电商之路的信心。“芜湖有‘三只松鼠’,我想把我们的‘一对活宝’变成马鞍山的‘三只松鼠’。”
还有,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有三个农民“学霸”。大学毕业五年后,他们辞掉高薪的“白领”工作,回到家乡种地,追求高附加值农业的创业快感。
代诗文、唐明勇、钟顺杰在大棚里除草施肥,固定果苗。 杨云 摄这三位农家出身的“学霸”,分别毕业于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三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唐明勇,1987年出生,另外两人是1988年出生。
高中时,三个人在同一个班。2008年高考,戴以总分629分获得福泉高考理科状元。唐明勇和钟顺杰均在600分以上,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五名。
大学期间,三人都工作学习,自己创业。
2012年大学毕业,钟顺杰被送到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月薪16000元;唐明勇进入江苏某商业公司,月薪2万元;戴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贵州桂阳的一家企业,月薪一万元左右。
“我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农民。”戴告诉记者。
“我对这片土地有一种特殊的依恋。”钟顺杰坦言。
"回到农村是对我们教育的重新审视。"唐明勇说道。
“辞职回国创业,有自己的初心,有对国家和时代的坚定信念。”作为创业的创始人,唐明勇在谈到创业的初衷时说,“农村强大,需要更多有文化的年轻人。”三个年轻人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农村充满活力。
“在农村地区,传统的种植模式很难完全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唐明勇说,他们想探索一种高效农业的产业模式,让农民更快致富。
戴石闻和钟顺杰知道老同学有在当地创业的想法,积极响应唐明勇,三个年轻人成为“村里的伙伴”。
回国创业让三个年轻人有了黑脸和更强壮的身体。与当地普通农民不同的是他们坚毅的眼神和眼镜后面的自信。
三个年轻人共同投资注册了一家农业发展公司,主要培育高附加值农产品。
"友好随和,勤奋踏实,很苦."当地村民周德泉说:“每天拿着笔用我们的泥腿种地的人,很特别。”自入村以来,三个年轻人一直在周德全家生活吃饭。周认为他们的劳动条件是“比庄稼人更勤劳”。
三个年轻人为了节约成本,买钢架,建大棚,除草施肥,自己干农活,从不造假。
"他们非常‘狡猾’,干了大部分农活。"帮助当地工人的村民说:“我们非常喜欢他们。”三个年轻人为了节约成本,买钢架,建大棚,除草施肥,自己干农活,从不造假。
记者获悉,三人家属不同程度地不理解他们回乡创业,但都默许了,给予了很多支持。
“人才难得,精神可嘉,创业示范意义重大。”三位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得到了福泉市官员和陆平镇的肯定和帮助。
1.《放弃高薪卖螃蟹 放弃高薪卖螃蟹 90后小伙不到五个月销售额达900多万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放弃高薪卖螃蟹 放弃高薪卖螃蟹 90后小伙不到五个月销售额达900多万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75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