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是我们小心翼翼的带着孩子走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时候是孩子引领我们前行。
他脑海中流淌出的旋律,他思想中生长出的盛开的文字,渲染出一代人逝去的岁月——而写下台湾音乐史的罗大佑,却在行医或享受音乐的道路上徘徊了十年。
从1977年罗大佑写第一首歌《闪亮的日子》到1987年,他已经去过香港,给父母写了一封长信,正式解剖了他对音乐的信仰,然后安定下来——“我不会再回去当医生了”。
此时《童年》《时间的故事》《鹿港镇》《情歌1980》早已唱遍大江南北。
罗大佑很有才华。当他四五岁的时候,他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葵河上的桥》。第二天,他的母亲告诉他的父亲,犹大将吹口哨吹电影的主题曲。
然而,罗大佑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家里有十几个医生。罗大佑以后走这条路是那么自然——写歌唱歌都可以,只要高考志愿填医学院;你可以放音乐,只要你最后回来当医生。
1982年,罗大佑和他的作品横生空,但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压力,难以入眠的焦虑,日夜颠倒的生活。
听众希望罗大佑能继续创作金曲,比如广泛讨论社会问题的专辑《它也是》。听他的歌,大家都想听听他的想法,回忆他的歌,回忆他的观点,唱他的歌,和他一起战斗。
1984年12月31日晚上,音乐会结束后,罗大佑觉得他所有的热情都被切断了。他的关注让他疲惫,他的“家”让他抑郁。他父亲带他走出了被空追上的生活,陪他去了美国。
第二年,罗大佑回到家乡所在的东部,但仍然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在香港定居。在这里,他终于相信,他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罗大佑认为,求医和作曲实际上是面对生活——医生拯救一些有形的生命,音乐解放一个无形的世界和成千上万种生命,医生约束自己,音乐家充满激情,但他们都富有同情心和关怀。
直到罗大佑的父亲在纽约去世,他觉得他与纽约市的关系已经破裂。他意识到自己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时能听到的声音再也不会在耳边响起,但他还是没有回家,也没有回到自己长大的台北。
直到他离家后的第三十三年。
罗大佑希望他的女儿能在普通话的环境中长大,希望她的女儿能学会她父母传给她的扁平的旋律。他为了女儿回到了家乡。2014年6月27日,离家的梦想家回家了。
罗大佑曾经是一个坚定而孤独的梦想朝圣者。虽然他会在十字路口犹豫很久,但他总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向未来和希望延伸道路。但是当他有了女儿之后,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他现在最期待的未来,他心中最珍惜的希望,就是和女儿见面的生活,属于女儿的生活——下一代孩子的世界。
罗大佑回来了,仿佛走在世界翻山越水的土地上,在每个路口犹豫和坚定地走了一圈后,他又回来了。他似乎在后半生回到了起点,但他似乎没有。
其实在交通的十字路口,是我们小心翼翼的带着孩子走过;在人生各方面的十字路口,有时是孩子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更可期待的未来。
罗大佑说,20年来他一直无法平静地入睡,但在他回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感觉到一种脚踏在母亲膝盖上的踏实,一种像树木搬回故土生根一样的踏实。
罗大佑的路是音乐之路、追梦人之路和回家之路。全心追求梦想的人,离开后永远不会回头,但在路上永远不会忘记如何回家。
罗大佑读了谢·王林的《翻山越岭》,献给那些在无数次内心挣扎后走上道路的年轻人。
来源|央视读者,央视综艺
1.《追梦人罗大佑 《朗读者》罗大佑:追梦人不会回头,却仍能找到回家的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追梦人罗大佑 《朗读者》罗大佑:追梦人不会回头,却仍能找到回家的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1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