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在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工人携带的进口冻鳕鱼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出并分离出活病毒。
这是世界上首次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中分离出新冠肺炎活病毒,并已证实被新冠肺炎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中分离出活病毒的意义这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中分离出活病毒,是SARS-CoV-2在实验室外冷链运输的特殊条件下第一次能够在货物外包装上存活,提示SARS-CoV-2具有以冷链货物为载体远距离跨境进口的可能性。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活在商品表面的病毒在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易受感染的接触者造成感染,风险人群主要是冷链商品从业人员。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止从国外输入感染者的同时,应注意从受国外病毒污染的冷链货物中输入病毒的风险。
中国市场的冷链食品被SARS-CoV-2污染的风险非常低。最近,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食品进行了SARS-CoV-2核酸采样。截至9月15日,全国24个省份共提交检测结果298万份,其中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67万份,员工样品124万份,环境样品107万份。仅有22份食品和包装样品SARS-CoV-2核酸阳性,病毒核酸载量低。之前没有分离到活病毒。
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的感染风险很低。现有的研究和防控实践表明,新冠肺炎不是一种食源性疾病,也没有发现由食物摄入引起的感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消费者因接触受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案例,中国消费者感染的风险极低。SARS-CoV-2中的主要传播途径仍然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与此同时,中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进口冷链食品的SARS-CoV-2监测和消毒措施。广大市民注重保持清洁,生熟分开,这样才能正常购买和食用进口生鲜食品。
相关行业员工日常防护建议病毒在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上一定条件下存活,可能会对没有有效防护的易感染接触者造成感染,主要是相关行业的员工。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联合防控机制综合小组近日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控规划》要求各地对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实施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主动核酸筛查,改善生产、加工和交易的环境卫生条件,降低从业人员感染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经常密切接触冠状病毒污染高风险冷链产品的行业员工,如从事冷链产品搬运、加工和销售的员工,应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不要脱下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洗手消毒前不要触摸鼻子、嘴和眼睛。工作完成后,他们应立即洗手消毒,并定期进行核酸筛查。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军
1.《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1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