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1日。这几年手机被偷被扣,很头疼。此案是国内首例手机软件恶意扣款盗窃案。这预示着通过手机软件恶意扣费的犯罪分子最终会受到刑法的制裁。
案例情况
两年内偷了6700万张电话账单
本案自2013年以来首次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花了三年多,终于开花结果。
检方公诉称,2010年11月,被告人任某、郑某、王某等人在深圳设立科技公司,收购7家SP公司,为科技公司提供SP扣款渠道。
该科技公司利用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监管漏洞,与具有移动增值服务资质的SP公司串通或成立并控制SP公司租用SP渠道,与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手机厂商或内部员工串通,将恶意扣款软件直接移植到相关手机软件中。
植入恶意扣费软件的手机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后,可以通过自动启动模式或消费者点击软件链接图标的模式自动与科技公司后台服务器联网。科技公司后台服务器管理系统控制安装有恶意扣费软件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送扣费指令,即自动订阅收费短信或拨打IVR电话。同时,通过拦截和拦截电信运营商的提示信息,在手机界面设置投诉用户的“黑名单”,达到在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订购增值业务,偷偷扣除手机用户费用的目的。
但一些相关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明知自己被植入了非法的恶意扣款软件,仍然与科技公司勾结,最终收取赃款。
经验证,该技术公司开发的软件代码可以实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GPRS自动获取网站指令,并根据指令设置自动发送、删除短信或拨打电话等功能,实现对移动通信设备的远程控制。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科技公司分别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用户终端中扣除7477.9646万元和840.7341万元。经查明,该科技公司通过恶意扣款软件,偷偷窃取手机用户话费,共计6726.9035万元。
法院判决
任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400万元
今天上午,该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
法院认定16名被告犯有盗窃罪。第一被告人任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400万元。第二被告郑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350万元。
其他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至缓刑,罚款数元不等。
为什么是盗窃?
为什么通过恶意扣费软件偷偷偷手机费是盗窃?对此,办案检察官张娜表示,被告通过植入邪恶的扣费软件,屏蔽资费提示,非法窃取手机资费。他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种手段行为,窃取话费是一种目的行为。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构成牵连犯关系,故有盗窃嫌疑。
1.二维码不能乱扫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贪小便宜。比如很多路边摊扫描二维码送纸巾,扫描二维码装软件都有优惠。结果发现手机银行的钱都被转走了。所以在扫描二维码之前,要先核实来源,选择正规渠道和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输入个人数据,安装未知软件。
2.在正规商店/网站下载软件
尽量在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购买软件。如果找不到想要的软件,需要去网站下载的时候,尽量去正规的官网,而不是去不知名的网站下载软件。防止恶意扣款软件被植入。
3.关注短信订阅
这种情况下的一种操作方式是故意颠倒“是”和“否”,所以当我们收到未知的短信时,它可能会显示一些我们已经“订阅”的服务。不要回复“退订”消息,以防未知短信。有时候你回复“退订/TD”,不是真的退订,而是有人在后门“亲密地”为你订阅了一些服务。
4.多关注一下话费清单
话费单上如有不明收费,及时询问。在这种情况下,扣款费用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话费水平进行定制。话费越高,偷偷定制的“增值服务费”就越高。很多人会嫌麻烦问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的资费是怎么产生的。一旦发现有不明资费,一定要及时联系电信运营商,了解自己是否订阅了增值业务。
5.定期查杀病毒
及时下载杀毒软件,防患于未然。
来源:广州日报记者王娜
1.《男子两年偷6700万元话费被判刑15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男子两年偷6700万元话费被判刑15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6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