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角...→ ★
作者童蕾宗阳
资料来源:雷宗阳(身份证号:晨光)
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
只是【学点知识】
关注本专栏
每周增长知识
问题13
为什么总觉得休息不够?
很明显,我每天上班都坐着,但下班回家总觉得精疲力尽;明明已经睡了8个小时,却好像一直醒不过来;工作一天,晚上睡不着床……不管忙不忙,都或多或少的睡一觉。老师,你总是觉得累吗?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脑子里全是杂念?
本期《学点知识》介绍七种缓解大脑疲劳的休息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缓解情绪,释放压力,排除杂念,调整身心状态,塑造不易疲劳的大脑。只有大脑真正放松下来,才能摆脱“身心疲惫”的状态,提高工作和做事的效率,事半功倍,让你真正“充满活力”。
一个
正念呼吸——适合大脑疲劳的时候
大脑所有的疲劳和压力都来自于“过去”和“未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愿意,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充满焦虑。也就是说,我的思想一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徘徊,但我就是不关注现在。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大脑会疲惫不堪。正念呼吸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正念呼吸法:
(1)练习基本姿势
坐在椅子上(直背,不在椅背上);
不要吸肚子,手放在大腿上,手不要交叉;
闭上眼睛(如果睁开眼睛,看两米外)。
2有意识地关注身体的感觉
触摸(脚踩地板的触摸,屁股坐在椅子上的触摸,手放在大腿上的触摸);
被地球拉着的身体的重力感。
③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有意识地关注与呼吸相关的感觉(空空气吸入鼻腔是什么感觉?吸气呼气时胸部和腹腔会发生什么变化?呼吸之间的停顿是什么?每次呼吸的深度都一样吗?吸气和呼气有温差吗...);
不需要深呼吸和控制呼吸,不需要控制呼吸或改变呼吸习惯,照常自然呼吸即可;
最好给呼吸编号(给每个呼吸贴上标签:比如1,2,3 … 10,然后从1到10重新编号)。
4当你分心的时候,
意识到自己走神后,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轻轻地慢慢地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呼吸上;
分心是必然的,没必要自责。
要点:
不需要多花时间,一天5分钟10分钟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每天练习;
一定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练习(因为大脑喜欢“规律性”)。
2
动态冥想——适合沉重的忧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下意识”去做的,比如刷牙、吃饭、走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根本“不思考”。这将导致意识不再专注于现在,而是飘向过去和未来。动态冥想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实现心流状态。
动态冥想(站立/坐姿):
①散步冥想
行走速度随意,但建议一开始慢慢走;
自觉注意手脚肌肉关节的变化和与地面接触的感觉;
把你的动作分门别类,比如“左右”、“上下”等。(这样可以进一步集中注意力)。
②站立姿势的动态冥想
双脚张开,距离和肩膀一样宽,伸开双臂慢慢抬起;
重点看手腕肌肉的变化,血液往下流的感觉,注意重力的变化;
慢慢抬起手臂,然后慢慢将手臂放低到原来的位置(重复这个动作)。
③椅子上的动态冥想
坐在椅子上,慢慢地从后向前转动肩膀;
用心感受肌肉和关节的变化;
转一圈后,肩膀向反方向转。
④其他动态冥想
有意识地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比如穿衣服、刷牙;
开车时可以注意坐在椅子上的感觉,握方向盘的触感,控制方向盘,刹车时肌肉和关节的变化(注意安全驾驶);
做体操的时候注意身体变化。
要点:
提前决定动态冥想的时机,有助于养成习惯。比如今天我决定从离家开始动态冥想;刷卡进地铁站后开始动态冥想等等;
也可以边吃边动态冥想。注意食物的味道,食物在嘴里的触感,唾液的变化等等。
三
压力呼吸法
——适用于压力引起的生理不适
压力虽然是一种心理现象,但逐渐积累后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刚开始可能只是疲劳或者肩膀酸痛,会导致剧烈的腹痛,肠胃炎等等。为了防止压力的产生和恶化,可以尝试采用“压力呼吸法”。
压力呼吸法:
(1)压力来临时,注意自己的变化
采取正念冥想的基本姿势(→见方法1);
把压力产生的原因总结成“一句话”(更容易把握身体和内心的反应);
在心里默默说这句话,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的反应。
②把意识集中在呼吸上
给呼吸编号(1,2,3...10);
感受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
③将意识传播到全身
把注意力分散到全身(想象全身都在“呼吸”);
吸入空气体时,假设身体对压力做出反应的部位是“吸入”,随着呼吸的波动有意识地保持这个部位放松;
继续在空周围分散注意力。
要点:
身体疲劳的主要原因还是大脑疲劳。
在“呼吸”压力的原因之后,一个人可以将自己的“错误认知”客观化。
四
“猴子思维”消除法——摆脱“思维”
过多的思考和分散注意力的想法,就像猴子在大脑中制造噪音一样,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大脑疲劳。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有一种认知动作疗法——“猴心消除法”:
想象你自己站在车站的站台上,电车进站,一个名叫“思维”的猴子乘客坐在上面。当你站在站台上不动时,电车会停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电车带着猴子乘客出站了,你还站着不动。然后来了一辆又一辆电车,你却一直站在站台上不动。
这个比喻想表达的是:在大脑中对“思考”摆出一副“旁观者”的姿态。那些吵吵闹闹的“猴客”迟早会随电车离开,而你的心不过是“猴客”途中路过的一个地方。人类总是喜欢把自己当成“思维”的本体,但其实人类只是一个容器。就像车站和电车是两回事,没必要把“思考自己”等同于“思考事情”。
猴子思维消除法:
(1)丢掉“思考”
给思考贴上标签,关注“思考多次”的事情;
把那些“想够了”的想法踢出去。
②查找异常
一直出现同样的想法,是因为设定了同样的前提吗?
想想这种想法是否有反例一直纠缠不清。
3从圣贤的角度看问题
你尊敬的人或者历史上的伟人会怎么做?
他们会同时对待“思考自我”和“思考事物”吗?
4不要判断好坏
正念的关键是关注“当下”,不要对当下做任何价值判断;
永远不要妄加评论。
⑤找到原点
为什么这个想法会出现这么多次?(是因为愿望没有实现吗?);
重新认识你的“深层需求”。
要点:
“杂念=电车”“自我=平台”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有效的。
偏执会干扰睡眠。
五
RAIN方法——被愤怒和冲动冲昏头脑
RAIN是以下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词。
RAIN方法:
1)认识(知道)
认清内心的愤怒;
“愤怒”和“愤怒的自己”的情绪是两回事。
②接受(Accept)
接受自己生气的事实;
不要评价这个事实的价值,直接原谅。
③调查(调查核实)
观察自己生气时身体的变化;
心率是如何变化的?
身体哪个部位感到紧张?
④不识别(保持距离)
不要太担心自己的情绪;
摆脱“愤怒”,把“愤怒”想象成别人的事。
要点:
对愤怒以外的冲动情绪也有效;
目标人群越多,越不放松,越情绪化。
六
温柔的“梅塔”——别人不顺眼的时候
Metta是巴利文(古印度的一种语言),意思是善良。简单来说,这是一种从自身培养积极情绪的方式。遇到不顺眼的人或事,与其把精力浪费在厌恶、嫉妒、愤怒等负面情绪上,不如多花些时间培养更多的正面情绪。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以有效消除大脑疲劳。(莫名其妙的感觉有点像现在流行的“佛系”。)
富有同情心的方法:
(1)保持专注
继续通常的正念冥想10分钟;
注意力从负面情绪转移到现在。
2想想那个“让你不开心”的人
造成你压力的人出现在你心里;
想到TA要注意身体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③在心里默念TA下面的句子
祝福你脱离危险;
祝你幸福平安;
祝你身体健康。
要点: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就实践过这种方法。
梅塔可以抑制DMN的多动症。
七
“扫描”全身法——当你感到不适和疼痛时
大脑的状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反映在体内。大脑积累过多疲劳后,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开始感到疲劳,严重时某些部位会感到疼痛。用正念来“扫描”全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扫描全身法:
①躺下,注意呼吸
如果没有环境躺下,可以坐在椅子上;
呼吸时有意识地注意腹部的上下运动。
②重点在左脚趾
脚碰到鞋子或袜子是什么感觉?
脚趾之间感觉如何?
③“扫描”全身
从左脚趾开始“扫描”全身;
吸气后,想象空空气流经全身,进入左脚趾;
呼气时,想象一下左脚趾聚集的空空气是从鼻腔通过全身呼出的。
身体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从左脚趾到左大腿扫描后,可以从右脚、左右双手、头部、腹部等部位扫描全身;
观察疼痛的身体部位(比如疼痛的强度),并“扫描”这个部位。
要点:
对肩酸和“葛优瘫”有显著疗效;
注意身体变化。当然,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或疼痛,强烈建议直接就医。
本文摘自《高效休息法》。作者:久和谷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让大脑休息的知识,请打开这本书《高效休息法》!和高价值的大脑专家开始一段正念之旅。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推荐给各位朋友!
本文转载自雷宗阳(身份证号:Morningor)
封面插图来自互联网,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1.《metta 消除大脑疲劳的7个高效休息法,让老师精神一整天!︱学点知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etta 消除大脑疲劳的7个高效休息法,让老师精神一整天!︱学点知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2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