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北大官微征集了过去五年来这座园子与青年们一起成长的瞬间,循着十余名北大人五年来的筑梦轨迹,看看 “北大梦”下燕园师生的奋斗和热情吧。

侯忻妤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本科生

汇丰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12年体育之夜盛典的后台

120周年启动仪式前夕再回来看看

12年体育之夜盛典的后台,是我第一次站在百讲的舞台上,也是我和12级舞团小伙伴们第一次集体演出之后留下的合影。自那以后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打闹,携手走过了最可爱的本科4年时光。

毕业以后我去了汇丰商学院,但时常惦记着园子里的点滴,于是趁着120周年启动仪式前夕再回来看看,想起当年初见北大的激动和向往,一时兴起混入游客中和博雅塔拍了张合影 ^_^

从新传到汇丰,从百讲的舞台到社会的入口。在北大的5年里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沉甸甸的知识和满满的成长。未来,北大精神也将时刻鞭笞着我不断努力,奋勇前行。

高云峰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本科生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大一,参加军训

2017年,代表实验室HINOC项目组做成果汇报

还清晰记得刚步入大学校门时那个青涩的自己,一晃便过了五年。

北大五年,与最优秀的人们碰撞交锋,让我学会了严谨、谦逊却仍不失做梦的能力。这片园子不算大,却让我见识了整个世界。

在无穷无尽的欲望和现实里,最幸运不过是能浸浴在北大提供的资源里,经过无数次的机会和尝试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和想要的。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我们平日的科研生活或许相对比较繁重。但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五年来科技进步对生活带来的改善与渗透,也希望未来自己能学以致用,相信想法和技术(I&T)可以为世界带来改变。

汪帆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

政府管理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

2012年刚刚入学报到时的留念

2017年作为学工老师参与新生报到的我

从萌新到老学姐,从法学院到政府管理学院,在北大的五年我收获了知识、眼界和成长,也见证了园子一点一点的改变。2012年入学时赶得巧,学生宿舍装上了空调,2017年入学的新生更享受了方方面面更好的条件,比如可以学部内自由转专业,有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角色的转换让我更加感受到五年来的不变——北大的爱和进取。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北大和自己越来越好~

蒲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本科生

光华管理学院2017级金融硕士研究生

2012年10月2日,我参加了中文系青协、数院青协和燕园名片校园礼仪讲解队共同举办的十一校园导引志愿活动。

2017年7月20日,我结束了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六完全中学一年的支教生活,走下讲台,重新收拾行囊返校迎接研究生的生活。

2012年10月2日,我参加了中文系青协、数院青协和燕园名片校园礼仪讲解队共同举办的十一校园导引志愿活动。记得那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东南门集合,穿上志愿马甲,成为“燕园名片”。作为一名初入燕园的北大人,领着来访游客逛未名湖,望博雅塔,看到他们脸上开心的笑容,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7年7月20日,我结束了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六完全中学一年的支教生活,走下讲台,重新收拾行囊返校迎接研究生的生活。支教期间,我们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积极投入教学,并参与支教团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的公益项目实践。这一年虽离校在外,我们仍持续关注学校的发展,时刻记得自己北大人的身份,努力锤炼自我,提升自我。

这五年,我与北大共成长,未来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刘书含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2级本科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2012年9月开学,我满心欢喜与骄傲地和家人在西门外拍下了合影。

2017年7月,服务期满,临别之际百感交集,我在教学楼前拍照留念。

2012年9月开学,我满心欢喜与骄傲地和家人在西门外拍下了合影。

毕业后,我加入了研究生生支教团,前往云南省弥渡县支教一年。2017年7月,服务期满,临别之际百感交集,我在教学楼前拍照留念。

从学生到老师,再从老师到学生;从初入北大到远赴西南,再从彩云之南重回燕园,五年过去,明白了一些学问的道理,也认识到了一些生活的真实,最大的收获与感受就在于我更能体会到“北大人”这三个字沉甸甸的重量。身在燕园,而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王圣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

经济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2012年7月我刚刚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在高中主楼面前的合影

今年暑假我在英国参加暑期学校时手持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马克思墓前的合影

我是王圣博,目前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

百廿北大,星光璀璨。从刚入学的自卑与彷徨,到如今的从容与坚定——感谢北大,让我明白纵使平凡如我,也可以怀揣一个英雄梦想,也可以在浩瀚银河中闪闪发光。

何思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本科生

经济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2012年1月12日,我在北大参加艺术冬令营复试。

2017年5月4日,我作为校庆志愿者,在北大120周年校庆年启动仪式现场。

2012年1月12日,我在北大参加艺术冬令营复试。在考试的间隙,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对中国最高学府的向往,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前广场上拍下了这张照片。一颗小小的种子,就这样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2017年5月4日,我在北大120周年校庆年启动仪式现场,此时的我作为校庆志愿者,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五年,我先后在国关、经院求学问道,除了梦想与学识,北大教会我最重要的就是责任,让我从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青年。

时光荏苒,或许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开母校,但北大赋予我们的理想和情怀、精神和气质却是我一生受用的财富。

莫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

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部长

2012年拍这照片的时候,我大二,还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因为要随队里办理赴台参赛手续而拿出了学生证拍照上传。

2017年拍这照片的时候,我正值选留学生干部工作的第二年,掏出了工作证准备拍照,以防支付宝校园身份认证的需要。

五年来,我从一名可能让老师们有点“头疼”的特长生,变为了一名为同学们服务的教职工,身份的转变让我有机会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也由此理解了每一名教师、教工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令我因过去对学校、老师们的不理解而自惭形愧,也让我萌生和坚定了在工作上扎实服务同学、赢得理解认同的自省自觉。

而这五年,也让我看到了母校北大的变与不变:变的是软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是学部制改革让同学们能够更自由地接触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更深层次地享用丰硕的学术资源,是公共自习区、24小时超市的设置提升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与品质,让师生们更充实、愉悦而有获得感地度过在燕园里的每一天;而不变的是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气质,她能让一名研究生支教团的优秀志愿者成为共享经济的领跑者,也仍能允许我这样一名最普通平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服务同学、帮助同学的机会。无论身份是学生,还是教职工,我都珍视自己北大人的身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热爱自己的母校北大,并期盼着她蒸蒸日上、行稳向好!

(因为实在太上相了,所以就放证件照好了)

池广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本科生

国际关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大一,在长沙参加实践活动

今年六月份,在西藏支教

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在北大待了五年多的时间,这五年也是北大变化最大的五年。虽然很难再找到刚入学时的一些“记忆”,但是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方便。洗澡不用再去大澡堂、不出宿舍就可以洗衣服、出门就有小黄车等等。这些使我们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

刘若川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3年

2017年

1999年,我获得了第四十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并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那段在北大读书的时光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正因为北大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学风,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年完成本科的课程任务后,北大允许我提前一年毕业;攻读硕士时亦是如此。这可能是其它学校很难做到的。

现在,我回到了北大,在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职。近些年来国内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对基础学科建设也十分重视,学校为学术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不考虑其它,一心一意做学问。而且教学生,特别是教中国的学生,能在工作之余带来额外的满足感,令我更加高兴。

江颖

北京大学国际量子材料中心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拍摄于2012年6月20日,在刚完工的实验大楼内搭建减振地基。

拍摄于2017年2月27日,在已建成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实验室操作仪器。

在北大和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在北大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实验室,从实验大楼的设计、基建、装修,一直到仪器的研制、搭建、调试,始终坚持亲力亲为,真正的“从无到有”,真正的“私人定制”。感谢北大!感谢量子中心!

李鸿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师

五年前

五年后

五年前,我从俄罗斯留学归来,入职北大歌剧研究院。那时我刚刚捧回芬兰国际声乐比赛的金奖,信心满满,走向课堂。

还记得,第一堂课结束后,学生迷茫的眼神,让我非常不安和内疚;第一学期结束后,课程评估里,学生留言“李老师讲得没有唱得好”的委婉批评。于是我开始参加北大的培训,向教学名师请教,倾听学生声音,不断的尝试、总结、调整,再尝试……

终于,教学效果开始慢慢改善。教学内容也从歌唱技巧,到演唱方法、声乐理论、美学基础、甚至声学分析。教学的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深度广度也开始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后来,课程评估里开始出现“李老师唱得好,讲得也好”,“老师十分热情、阳光而且有爱心”的留言了,让我倍感欣喜。

五年内,我相继获得了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尤其是获得了“最受学生欢迎奖”。真的感谢北大的培养,感谢院系的支持,尤其是感谢与同学们之间的交互、教学相长。让我这五年从一个“讲得没有唱得好”的歌者,转变成“讲得也好”的师者,这个转变不易,我也深深enjoy这个转变。

真心祝愿我们的北大,120岁生日快乐,在“双一流”的征程上,继续引领,再创辉煌。

节大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博士

从费城回京当天在新泽西纽瓦克机场与朋友告别

在2017年7月在自己担任年级主任的国关学院2013级本科生的毕业合影中

2012年9月16日,我回到北京,不久中共十八大召开,犹记得当时守在电视前面看直播的情形。一转眼五年过去了,十九大今日盛大开幕。在这期间,也看到2013级本科生在学业、社团、学工、对外交流等各方面大放光彩,从懵懂的中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五年光阴飞逝固然教人感慨,但是看到国家民族进步,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不禁无限感恩岁月,感恩时代!

于施洋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本科生

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讲师

2012年9月18日,跟Mary Carmen在北大红楼

2017年4月26日,墨西哥中心来我校举办语言workshop

同样都是就业,在学校工作叫“留”校,在其它地方叫“社会上”,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心理,我在西班牙语中几乎找不到对应。

五年过去,如果我去了“社会上”,大概也一样结婚生子鼠标手吧,最根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想了想,留校,在北大留校,意味着你不必一定要以机械论的状态去膨胀自己的金钱、地位、梦想、责任,而是可以在一本书上静止、一个领域里收缩、不同语言和学科之间脑洞到混沌——知道得越多,越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容许你有这种状态,是北大的气度和美好。

居世江

北京大学艺园食堂二楼餐厅、松林快餐经理

2012年与楼宇烈教授在艺园二楼餐厅合影

2017年继续为同学服务的食堂经理

2012年与楼宇烈教授在艺园二楼餐厅合影。楼宇烈教授比较钟爱艺园二楼的饭菜,以前经常到二楼就餐。虽然本人文化水平不高,但在这个园子里待的时间久了,受到学校浓郁文化氛围的影响,再加上本人爱好书法,很希望有机会和学校里的老师学习交流,所以每次楼教授到餐厅就餐,我都要过去跟他聊一聊。

2017年,我曾为患甲亢疾病同学单独烹制无碘菜,当时的确是出于对北大及北大同学的特殊感情,很希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没想到自己却因为这事一下成了“网红”,这是我想都没想到的。

到今年为止,我已经在这个园子里待了16年,自己也特别喜欢这个园子,也感受到这个园子变得越来越漂亮。同学们的鼓励更加激励我为同学认真烹制每一餐每一饭,在平凡的餐饮服务岗位上为北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郭京京

北京大学保卫部燕园派出所副政委

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安全生活氛围,参加2012年冬季安全大检查。

2017年9月的学校迎新日,在迎新中负责治安执勤和治安宣传。

2012年1月,我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来到保卫部工作。五年里,北大的发展变化就发生在我身边,与我息息相关。北大日益进取,生机勃勃,我也在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五年间,我和同事们奋战在保卫一线上,我们的使命是保证师生的安全。为了广大师生平安有序的工作学习环境,我们的坚持不懈都是值得的。

五年像是弹指一挥,却饱含我对工作的热爱和奋斗的满足。今后的几个五年里,我希望能继续做保卫校园平安的基石,为保卫工作努力奋斗。

国际象棋队

中国国际象棋队

2012年

2017年

2012年12月,由北大学生丁立人、侯逸凡、王皓、赵雪作为代表的中国国际象棋队参加了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开启向世界棋坛顶峰攀登的征程。五年间,侯逸凡三获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含1次团体);丁立人三获国际象棋世界团体冠军;王皓曾连胜世界棋王卡尔森、阿南德。

2017年9月,丁立人在国际象棋世界杯个人赛半决赛中战胜世界第二、美国冠军苏伟利,成为首位闯入世界杯决赛的中国棋手。一系列辉煌成绩的创造彰显了北大学子风采,更让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闪耀!

38楼412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本科生

2012年九月,拍摄于山西太原市晋祠

2016年本科毕业

韩璨涛:2017.10 深圳 毕业后尽管同学们各奔东西,但每当谈论起燕园时光仿佛都历历在目,希望兄弟们在各自的领域实现各自的理想,期待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尚斐:2017.7月拍摄于青海门源。本科阶段是人生成长最快的一段时光,燕园给予我的不仅是包罗万象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更是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处世的人生哲学。在青海支教的一年中,向实践学习的同时也常常会有想“家”的牵挂。重回燕园,研究生的节奏很快,当年的宿舍的兄弟们已经沿各自的生活轨迹再次出发,希望自己紧紧抓住在园子里的日子,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高延山:2017.6北京。就算毕业后不在一个地方,我们也能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怀同一片燕园,想着曾经在同一个屋子里的兄弟。

李麟寅:2017.9 红场 圣瓦西里教堂 到莫斯科住下不久后拍下的游客照 将在莫斯科国立大学交换一学期 窗外的天气已让人瑟瑟发抖 看到和小伙伴们的合照 除了感慨时光飞逝 还有无数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 如今我们虽已踏上不同的道路 但未来能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依然是我们可爱可敬的燕园~ 来自莫斯科的阿廖沙

图文:受访人提供

编辑:谭诗颖、郑方圆、刘怡文

制图:Calley、符策皓

排版:筱羽

1.《这五年,我与北大共成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这五年,我与北大共成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