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新时代土壤科学教育论坛暨《土壤科学与生命》新书发布会在金马大厦会议中心举行。第三科学院院士史元春、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书号978-7-03-060490-3
负责编辑:杨文
《土壤科学与生命》是《土壤的性质和特性》(第14版)的中文译本。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人类生活的基础、土壤母质、土壤分类、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及其水文循环、土壤透气性和温度、土壤胶体、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中氮、磷、钾、硫等主要元素的行为、土壤养分管理技术、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土壤化学污染、土壤地理信息、土壤质量。本书可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地理学、相关工程等学科从事教学科研的决策和推广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目。也可作为土壤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材和重要参考书。对于所有想了解土壤科学,想用高中以上知识保护自然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份案头工作,也是一份重要的读物。
目录
前言一
订单2
前言
第一章土壤——人类生活的基础
1.1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植物生长培养基
1.3供水调节器
1.4原材料的回收
1.5空调
1.6土壤生物的栖息地
1.7工程介质
1.8 PEDOSPHERE-环境界面
1.9土壤是自然体
1.10土壤剖面及其层次
1.11表层土和核心土
1.12土壤:空气体、矿物、水和生命的界面
1.13土壤的矿物(无机)成分
1.14土壤有机质
1.15土壤水:更换溶液
1.16土壤空气体:变化的气体混合物
1.17供应植物营养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1.18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1.19土壤质量及其退化和复原力
1.20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二章从母质到土壤的形成过程
2.1岩石和矿物的风化
2.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2.3母材料
2.4气候
2.5生物群:生物
2.6地形
2.7倍
2.8土壤形成的四个基本过程
2.9土壤剖面
2.10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三章土壤分类
3.1土壤个体的概念
3.2土壤系统分类:综合分类系统
3.3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和命名
3.4土壤等级
3.5土壤:新形成的土壤(几乎没有剖面发育)
3.6起始层:形成层(几乎没有诊断特征:B层的开始)
3.7安迪索尔:火山灰土
3.8凝胶土:冻土(永久冻土和冻融)
3.9土壤:有机土壤(非永久冻土区的有机土壤)
3.10干旱:干旱土壤(干旱土壤)
3.11变性土:变性土(深色、膨胀性和裂缝性粘土)
3.12软土:软土(暗软草原土)
3.13铝溶胶:沥滤土壤(有粘性层或碱化层,中度沥滤)
3.14终极土壤:老化土壤(沉积的粘合层,高度沥滤)
3.15 Spodosols:石灰土(高度淋溶、酸性和沙质森林土壤)
3.16氧化土壤:氧化土壤(氧化层,高度风化)
3.17土壤分类中的低级分类单位
3.18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四章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
4.1土壤颜色
4.2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粒度分布)
4.3土壤质地的分类
4.4矿物土壤的结构
4.5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
4.6农业和土壤结构管理
4.7土壤密度
4.8矿物土的孔隙空
4.9与工程应用相关的土壤特性
4.10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五章土壤水分的特征和行为
5.1水结构和相关特性
5.2毛细原理与土壤水分
5.3土壤水能的概念
5.4土壤含水量和水势
5.5液态水在土壤中流动
5.6渗透和渗入
5.7土壤中水蒸气的运动
5.8土壤水分的定性描述
5.9影响作物有效水的因素
5.10作物吸水机理
5.11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六章土壤和水文循环
6.1全球水文循环
6.2降水和灌溉水的去向
6.3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
6.4蒸发控制
6.5土壤中液态水的损失
6.6渗漏和地下水
6.7促进土壤排水
6.8化粪池排水场
6.9灌溉原理和实践
6.10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七章土壤透气性和温度
7.1土壤透气性-过程
7.2土壤通风特性的表达方法
7.3氧化还原电位
7.4影响土壤通气和Eh的因素
7.5土壤通气的生态效应
7.6土壤和植物管理中的通风措施
7.7湿地及其通风不良的土壤
7.8土壤温度影响过程
7.9太阳能的吸收和损失
7.10土壤的热特性
7.11土壤温度控制
7.12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八章胶体组成:土壤化学和物理活动的基础
8.1土壤胶体的基本性质和类型
8.2层状硅酸盐粘土结构的结构特征
8.3硅酸盐粘土的矿物组成
8.4非硅酸盐胶体的结构特性
8.5土壤胶体的来源和地理分布
8.6土壤胶体的电荷来源
8.7阳离子和阴离子吸附
8.8阳离子交换反应
8.9阳离子交换容量
8.10土壤中的可交换阳离子
8.11阴离子交换
8.12地下水污染物和农药的吸附
8.13生物大分子与粘土矿物和腐殖质的结合
8.14可膨胀粘土的物理负面影响
8.15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九章土壤酸度
9.1土壤酸化过程
9.2铝在土壤酸化中的作用
9.3土壤酸度
9.4土壤酸碱度的缓冲性能
9.5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9.6影响土壤酸化的人为因素
9.7土壤酸碱度的生物效应
9.8施用石灰改善土壤酸碱度
9.9改善土壤酸度的其他方法
9.10降低土壤酸碱度
9.11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章干旱地区的土壤:碱度、盐度和钠度
10.1干旱地区土壤的特点和问题
10.2碱度的原因:土壤的高酸碱度
10.3盐渍化土壤的开发
10.4盐度和钠含量的测定
10.5盐渍化土壤的分类
10.6钠化学条件导致的土壤物理退化
10.7盐渍土壤上的植物生长
10.8灌溉水质问题
10.9盐渍土的改良
10.10盐渍化-钠土和钠土改良
10.11改良土壤的管理
10.12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一章土壤生物学和生态学
11.1土壤生物多样性
11.2土壤生物在起作用
11.3生物丰富度、生物量和活性
11.4蚯蚓
11.5蚂蚁和白蚁
11.6土壤微型动物
11.7植物根
11.8土壤藻类
11.9土壤真菌
11.10土壤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
11.11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11.12土壤生物对植物群落的有益影响
11.13土壤生物及其对高等植物的损害
11.14土壤生物的生态功能
11.15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二章土壤有机质
12.1全球碳循环
12.2土壤中的分解过程
12.3控制分解和矿化速率的因素
12.4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的赋存状态和性质
12.5有机物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12.6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
12.7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的碳平衡
12.8影响土壤有机质水平的主要因素及田间措施
12.9温室效应:土壤和气候变化
12.10堆肥和堆肥过程
12.11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三章土壤中氮和硫的高效利用
13.1氮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氮气分布和氮气循环
13.3氮的同化和矿化
13.4可溶性有机氮
13.5粘土矿物固定铵
13.6氨的挥发
13.7硝化作用
13.8硝酸盐浸出问题
13.9脱氮导致氮气的气态损失
13.10生物固氮
13.11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13.12非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
13.13非共生固氮
13.14大气氮沉积
13.15土壤氮管理实践
13.16硫的重要性
13.17自然界中硫的来源
13.18硫的循环
13.19硫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行为
13.20硫的氧化和还原
13.21硫的维护和交换
13.22硫和土壤肥力维护
13.23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四章土壤中的磷和钾
14.1磷在植物营养和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14.2磷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4.3磷循环
14.4土壤中的有机磷
14.5土壤中的无机磷
14.6无机磷在酸性土壤中的溶解度
14.7高ph条件下无机磷的可用性
14.8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
14.9土壤中磷的控制措施
14.10钾:自然和生态功能
14.11钾和动植物营养
14.12钾循环
14.13土壤肥力中的钾
14.14土壤中钾的形态和有效性
14.15土壤中钾固定的影响因素
14.16钾的田间管理
14.17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五章钙、镁和微量元素
15.1钙是一种必需的营养素
15.2植物营养镁
15.3缺陷和毒性
15.4微量营养素在植物中的作用
15.5微量营养素的形式
15.6导致微量元素缺乏/毒性的一般情况
15.7影响微量元素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15.8有机化合物作为螯合物
15.9微量元素阴离子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5.10营养平衡需求
15.11土壤管理和微量元素需求
15.12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六章养分管理技术
16.1营养管理的目标
16.2环境质量
16.3营养资源和循环
16.4循环流经水产养殖的营养物质
16.5工业和城市副产品
16.6有机营养资源利用实践
16.7无机商品肥料
16.8施肥方法
16.9受精期
16.10诊断方法和方法
16.11土工试验
16.12磷管理的区域分类
16.13与施肥有关的其他问题
16.14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七章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17.1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的重要性
17.2加速侵蚀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影响
17.3水力侵蚀的机理
17.4水力侵蚀强度预测模型
17.5细沟和细沟侵蚀的影响因素
17.6保护性耕作
17.7绿篱
17.8沟蚀和塌陷的防治
17.9防止和控制牧场和林地的加速侵蚀
17.10施工现场侵蚀和泥沙的防治
17.11风蚀: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17.12风蚀预测和预防
17.13土地保持的土地肥力分类指南
17.14土壤保持的进展
17.15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八章土壤及其化学污染
18.1有毒有机化学品
18.2有机污染物的类型
18.3有机化学品在土壤中的行为
18.4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18.5有机化学品污染土壤的修复
18.6有毒无机污染
18.7污泥中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
18.8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反应
18.9无机化学污染物的预防和消除
18.10垃圾填埋区
18.11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
18.12土壤氡
18.13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十九章土壤地理信息
19.1田间土壤的变异性空
19.2土壤制图技术和工具
19.3现代土壤测量技术
19.4土壤调查中的遥感工具
19.5航班空照片
19.6卫星图像
19.7实施土壤调查
19.8土壤调查的应用
19.9地理信息系统
19.10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定位农业
19.11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第二十章人类活动与全球土壤质量
20.1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的概念
20.2土壤阻力和弹性
20.3土壤和全球生态系统服务
20.4保持人口
20.5集约农业——绿色革命
20.6集约农业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20.7迅速增加的人地比率的影响
20.8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农业
20.9有机农业系统
20.10缺乏资源的农民的可持续农业
20.11改善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土壤质量
20.12结论
思考问题
参考
附录一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世界参考基准和土壤分类系统
附录b国际单位制、单位换算系数、元素周期表和植物表
土壤科学术语词汇
翻译后记
盘子
土壤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土壤学的研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原创,好读书,科学品味
1.《土壤学论坛 新时代土壤学教育论坛暨《土壤学与生活》新书发布会举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土壤学论坛 新时代土壤学教育论坛暨《土壤学与生活》新书发布会举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7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