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指导永嘉黑牛早期生产)
在中国茶叶界,大家自然会提到高林翼先生。最近,90岁的高林翼先生从北京回到了家乡温州。到了老家,不顾年迈,和家乡的基层干部一起去茶园考察,了解家乡这几年五牛早茶的生产销售情况。第二天,我邀请了家乡负责茶叶生产的干部一起吃饭。据说是吃东西。其实席间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州的茶......
高林翼先生,原农业部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副主席,茶叶科学家。高老一生在农业部主管茶叶工作,为我国茶叶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和新产品开发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茶叶家族的菜鸟
高林翼先生的家乡永嘉县罗东木桥村,地处浙南楠溪江沿岸,山高雾密,土壤酸性,气候湿润,特别适合茶叶生长。1928年7月,高林翼先生在此出生。木桥村虽然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山村,但高和老的家庭不同,是一个茶的家庭。高德鑫爷爷和高寿昌爸爸都是知名的茶商。
有一次,高德新先生乘客轮海航从温州带茶叶去上海。在客船上,高马德先生为客人们沏茶。一瞬间,清新的茶香飘过机舱,所有乘客都称赞这茶能闻十里。高德馨激动不已,在她的茶叶包装上标注了“十里香”的名字。有了“十里香”的名号,有了高德信先生的诚信经商,生意越做越红火,木桥村的小打小闹已经不适合了。于是,高家把茶厂搬到温州,在李嘉存建了30多栋房子,吸引了两三百名工人扩大再生产。这时,父亲高寿昌觉得“十里香”这个名字太俗,把“十里香”改成了“高恒峰”。
自从品牌改为“高恒峰”后,高加对茶叶的品质要求更加严格。从生茶的收购到包装上市,都是一丝不苟,一丝不苟。随着茶叶质量和包装的不断提高,“高恒丰”品牌已广为人知,上海口岸海关对“高恒丰”茶叶实行特殊免检政策。因此,“高恒峰”茶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出口到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法国等国,可能是温州商品继“逸雕”炼乳之后第一个去“一带一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高家高恒丰茶业公司与温州茶厂合资经营,高林翼之父高寿昌担任温州茶厂副厂长。
在这样的家庭情况下,高林翼先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这个茶香浓郁的家庭,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老说,家乡飘来的早茶香味深深烙印在他的生活中。
二、茶叶专业的学生
高林翼的学习时期恰逢抗日战争,形势动荡,根本没有稳定的学习环境。高老的父亲虽然也是山里人,但他有经商经验,见过世面,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儿子的培养和教育,千方百计让儿子上学。高老六年的小学生涯横跨瓯江两岸三县市,转学到龙头、白巷、郑楼、乐康四所小学。直到1942年,局势稍微稳定了一些,他才安心地在瓯海中学读完初中。
高林翼在瓯海中学读书期间,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思想先进,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在温州地下党领导下工作。1948年底,他和温州地下党同志利用高考后短暂的休息时间,将父亲茶厂储存的宣传印刷品和药品转移到浙南游击区,为浙南解放做出了自己微薄的贡献。
凭借自己的才华横溢,加上父亲锻炼出来的坚韧和倔强,他读完高中,走出大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经过一番考虑,他决定报考复旦大学的茶叶专业。后来如愿以偿,进入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有人莫名其妙地问他“你学习成绩很优秀,怎么能学茶叶专业?”高老笑着说:“因为我喜欢茶。”
第三,茶叶产区人民专家
1951年夏天,高林翼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华东农林部门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华东地区的茶叶政策规划、老茶园修复和茶叶产量调查,并编著了《华东地区农业生产》的茶叶部分。三年后,高林翼调到农业部。
他在农业部工作期间,虽然住的是高厅,但很担心远离江湖的茶农。1961年高林翼在华东考察时,正值茶区自然灾害和粮食短缺的三年期。茶农的艰难生活让他心情沉重,连夜赶写调查报告向农业部和国务院汇报。后来,中央政府迅速实施卖茶奖励粮食和化肥的鼓励政策,使茶农迅速摆脱困境。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回忆起这件事,高老不禁释然地笑了。
高老1954年调到农业部,1988年退休。在他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马不停蹄地在福建、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江西等15个省的茶叶产区奔波,让他在所有产茶的地方都忙得不可开交。五六十年代交通极其不便,通讯也没有今天发达。高老离开北京到外地茶区考察学习或指导工作时,经常要自备被子和粮票,有时还要在农民家里住上一两个月。白天在茶园和茶农一起劳动,听茶农的声音;晚上,他忙着整理笔记,写调查报告,但从不抱怨,很累。高老回忆说,他参与制定了全国100个茶叶基地县的茶叶发展规划,主持起草了《全国茶树良种审定暂行办法》,建立了一批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代表的茶叶生产先进县。改革开放后,主持了两次全国名茶评比。最让高老欣慰和激动的是,1981年秋,他跟随林部长胡加到安徽、浙江等地考察了两个月,掌握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手资料。回京后,1982年代表农业部参加起草中央关于做好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一号文件无疑是响彻中国农村大地的春雷。
第四,导师开发的“五牛早”名茶
大学毕业后,高林翼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温州永嘉老家。但他始终关心家乡,关注五牛早茶的生产和发展。永嘉五牛早茶虽然具有早采早销的优势,但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家乡茶农的种植、经营、采摘和加工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生产的茶叶仍然是老式的眉茶,从外观和质量上不能满足茶叶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茶农的收入很低。对此,高老看着他的眼睛,心里担心,找不到机会帮助家乡发展名茶,让农民致富。
天助谁助,机会终于来了。1983年春,永嘉农业局局长曹来京出差,高老借机向曹吐露心声,建议永嘉尽快发展五牛枣名茶,提升茶叶档次,让农民早日致富。讲了半天,曹导演终于被说服了。回到永嘉后,他立即向县政府汇报,县政府非常支持,立即成立了“五牛早”名茶发展领导小组。一年后,在温州联谊会上,高林翼与著名茶学家王振恒教授联手,向温州市政府提出发展“五牛早”。从此,五牛早茶的发展如火如荼,一切顺理成章。在老年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永嘉五牛早茶于1986年被列入农业部名茶开发项目,并获得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启动后,高老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茶叶专家到永嘉传授茶农技艺,从茶叶采摘、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经过永嘉三年的共同努力,乌牛枣茶的外观已经完全改变,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1988年,永嘉五牛早名茶在杭州成功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被命名为“永嘉五牛早”。在这次鉴定会上,茶师庄万芳品茶后有一种感触,当场写了一首诗:“龙井虽好,不如乌牛早;崇尚商业化,希望你出名。”很快,永嘉获得了“中国黑牛早茶之乡”的称号。从此,“五牛早”茶声名鹊起,发展成燎原之势,仅永嘉县就发展到6万多亩。福建、安徽、江西、贵州等省的茶区也开始大面积引进“五牛早”茶,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第五,还桑子贤君
1988年高林翼退役后,没有享受到幸福的生活,没有变心,依然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余热。首先,他开始整理自己的工作笔记。虽然成堆的笔记本发黄,但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文字,其实是我国茶叶的发展轨迹,承载着一代茶人的记忆,十分珍贵。所以,高老决定,待条件成熟后,再认真整理出版。其次,他与老茶人组成茶圣吴觉农茶学研究会,并被选为会长。2005年上海吴觉农纪念馆筹备在即,很多茶人自愿捐款捐物。北京的老年人在银行排队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收到汇款。第三,积极参与茶业的茶业活动。高老说,只要身体健康,如果有一个茶国需要检讨检查,他总是热情地去那里,给予认真的指导和点评。
如果他的家乡温州有什么茶叶活动,需要老年人的支持,他会毫不犹豫地从北京赶来,风尘仆仆。自2003年以来,温州市政府每年都举办早茶节,老年人多次在家乡参加茶文化活动,介绍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传递最新的科技信息。但家乡的茶农在说高老是“五牛枣”创始人的时候,却否定了这个名声,连连摇手说:“别说了,我只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高林翼一生都在农业部工作,但他的农家子弟的本来面目却没有变。在温州老家人的心目中,他不求名利,升官发财,不推崇高楼大厦、豪宅、华贵的衣服。他勤奋、努力、诚实、自律、无私,具有绅士的道德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和茶人的敬业精神。
高林翼当选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会长
1.《高麟 高麟溢的茶叶人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麟 高麟溢的茶叶人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4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