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你好!尖端技术顶尖实验室的诞生听起来很高吗?那里看起来像什么?科学家在里面做什么?传宝观察带你参观四川顶尖实验室,把握科技创新脉搏!
5月3日,我们进入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的关键。在四川,有这样一群人,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领先”。他们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衣食住行更加方便。他们是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本文图片均来自“传宝观察”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数字阅读实验室
10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000余项,累计总经费超过10亿元。已成功转让或实施98项专利或技术,固定人员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8人。
实验室的“尖端”
高分子材料改变衣食住行,透析机可以穿在身上,再生皮肤进行3D打印。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一栋简单的建筑内,建筑外形为背形。一进校门就能看到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已经过时了。该建筑分布有100多套大型仪器设备,价值1亿元人民币。
实验室副主任张西领着记者穿过走廊,推开角落里的一扇门,打开灯,看到展厅里展示的高分子材料和设备。近10年来,实验室发表SCI论文3800余篇,居全球高校高分子科学领域之首。
他们有多优秀?
世界首创乳胶法制备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轮胎,攻克锂电池隔膜制备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打造中国第一条大型生产线和国内第一台人工肾血液透析机...这些科技成果产业化后,荣誉成为展示内容,科学家投身于新的研究项目。
我们可以感受到高分子材料新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赵长生教授负责的项目,为尿毒症患者带来活力。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42万人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其中99%需要终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器是连接到透析机的一次性产品。“以前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器,国外产品1380元。国产化后,国外产品已经降到200多元。”
赵长生团队的新目标是戴“人工肾”。常规透析机有书柜大小,每周透析三次,每次4小时。可穿戴式人工肾采用新材料和小型化技术,大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可以像皮带一样佩戴,患者使用时可以正常工作和玩耍。该项目有望在2020年实现产业化。
郭少芸教授和吴红教授正在研究级联的魔力。他们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万级聚合物微纳层压共挤装置,可以将1 mm厚的材料分成3万层,每层厚度达到纳米级。这种新材料看起来像普通的地板胶,但在高铁车厢上涂抹时,可以隔音、阻燃、减轻重量。这项技术已经出口到美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的轨道交通中并得到应用。还有防辐射、隐身屏蔽、高温密封等不同功能的叠层材料。
夏教授的团队正忙于硅橡胶3D打印的产业化。以前3D打印一般用塑料或者金属,硅橡胶很难打印。夏团队与意大利专家合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硅橡胶的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在扫描仪上测量皮肤的烧伤面积,制作出3D打印的硅橡胶“人造皮肤”,两小时成型。看起来像真皮肤,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硅橡胶等柔性材料将用于定制可穿戴设备、人造器官等领域。
与科学家交谈
这个项目不差钱的秘密是:
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
"你必须采访张新行,他是这里最好的专家!"几位年轻的医生集体推荐他们的代言人——张新行,实验室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生于1982年。事实上,许多科学家,如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的张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谈论科研成果。
“我们习惯泡企业。去世界500强,去乡镇企业,一定要经常打交道。”张新行笑着说,他在做废料的环保回收,他说话的时候特别注意“地气”。成本、市场、应用是他口中的高频词。张新行经常到江苏出差一个月,几乎成了企业的编外人员,蹲在企业现场解决问题,忙的时候吃盒饭。
在这个实验室里,校企合作是常态,所以转化了很多成果,大部分科研项目都是“不差钱”。
赵长生团队在启动可穿戴式“人工肾”项目时,与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华西医院紧密合作,成都欧赛高级会计师也列为项目专家组成员。研发,一边算“市场账”。
“从一开始,我们就必须开放基础研究和工业的‘最后一英里’。”张西表示,实验室非常重视与行业的合作,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八个联合研究实验室。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依靠强大的顾问团,实验室的科研也可以在萌芽阶段进入企业的视线。实验室走出四川,在福建、无锡、南京建立联合研究平台。外国政府和企业出资建立研究所,并给予实验室一定的资助。实验室由专人驻守。“我们的教授在许多地方政府设立的研究所和交流会议上非常活跃。企业家是他们口袋里的聪明钱。只要嗅到机会,就会主动要求合作。”张新行说,好的产品可以说明一切。一些合作企业也会把实验室科学家介绍给其他企业。
4月24日,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王杰在测试仪器。杨树照片
一种困惑
如何评估科学家的工作
“吴红门”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将评估关键绩效指标(KPI),该指标将决定奖金、工作量分数和职称晋升。
“科学家的工作要点应该如何发挥?相对论不是计划好的。原创研究需要时间和空,希望不要太压榨研究者。“吴红曾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学习,并在日本秋田大学担任访问研究员。他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评估指标过多。
发表论文是科研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张西看来,目前的定位是“唯SCI”,论文数量太大,实力未必强。
张西的微信朋友圈转发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的一篇文章:“评估最重要的是论文本身的质量,而不仅仅是论文作为载体的水平...学术会议报告、小型研讨会、网络出版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交流也可以作为其他出版渠道。”
张新行曾担任波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外部项目专家。“既然海外项目可以请我们中国人来评价,为什么中国科研项目不能也请外国专家呢?”让外部力量参与科研评估,可以使评估机制更加多元化和公平,减少学术不端行为。
能弥补自己缺点的人或观点。
美国:终身教授邀请国际同行评论
美国科研绩效的评价主要设置在三岛关口:第一个层次是“同行评价”——对终身教授的评价。学校评委会一般会邀请20名对考生不感兴趣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同行专家对考生的论文和专著进行匿名评审,并写出书面的评审意见。第二个层次是“引文分析”——通过文章或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来分析输出质量。第一个三岛通行证是“成果计数”——通常是通过直接总结出版物,并使用加权方法计算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数量来计算的。
在美国,学术成果发表的数量不仅基本上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报酬,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声誉、地位和影响力。
能弥补自己缺点的人或观点。
德国:发论文或者接项目没有奖励
德国公立大学和公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是固定工资,个别科研人员不会因为多篇论文或大型科研项目而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有固定职位的教授一般都是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以上,教授也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拉项目发论文养家。
但是教授也不是没有压力。以德国科研机构主力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为例。如果工作组从事的科研不是世界前沿或者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就直接关闭,科研人员被辞退或者分流。教授如果多年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就吸引不到好学生,科学圈现有博士生的就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1.《2020年真的有人工肾吗 川大研发佩戴式“人工肾” 并有望于2020年实现产业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20年真的有人工肾吗 川大研发佩戴式“人工肾” 并有望于2020年实现产业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7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