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6,136分钟。
我们的记者
冯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
沈博臻,基础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
汪晴的哲学系是2016级本科生
陈,历史系2015级本科生
“考完试,我飘过了刚刚开始的万圣节之夜,把习题直接扔进了欢乐谷的垃圾桶。接下来两个周末有八场考试,加油!”
“95号门搞定了!下周还有四门,不知道会不会引发什么成绩。”
"系列赛第99场考试的结束非常值得纪念."
魏然的朋友圈记录了他忙碌的生活。不出意料,明年这个时候,这个eecs毕业生将拥有智能科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影视艺术设计等十四个学位。
△
魏然获得的证书和奖项
太贪心了
2017年9月17日下午5时30分,魏然在结束了210分钟的答辩后,走出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考点的门口,告别了他准备了近两个月的司法考试。
魏然现在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生物老师。为什么要考和职业无关的?29岁的人给出的答案是:想接触法律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想了解人与法律打交道是什么样的,也想挑战这个被称为国内最难的考试,顺便说一句“觉得自己考下来应该很有成就感”。
九月考试,六月中旬开始准备考试,魏然决定把所有的准备、旅行和琐碎工作都塞进这个暑假。他去过呼伦贝尔、上海、大连、深圳、厦门、哈尔滨,也去过欧洲。在此期间,无论是爬山、等待航班,还是在路上漫步,魏冉都戴着耳机,以两倍的速度听着思考的课件。那个耳机是我爸的,价值3000多块钱,摸耳朵的部分一个暑假就磨坏了。
在这80多天里,魏冉听着考试的课件,背着辅导书;途经六个城市和四个国家;还完成了一篇影视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本文的主体框架诞生在从北京到罗马的飞机上,内容在欧洲的每一个夜晚,每一辆长途汽车上一点点成长,最后在巴黎结束。
这不是魏冉第一次疯狂地充实自己的生活。2007年,大三下学期,他有40个学分,20门课程,22篇论文或报告要完成。每个周日晚上,他都会做一件事:拿出一张A4纸,分成二十列,每列对应一节课,依次填写新一周的任务。
细粒度的时间切割给魏然带来了行走和换景的生活:解剖课一结束,他就以最快的速度骑上自行车,从医学部赶到总部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室;上午还在地球与空学院古生物实验室修复鱼类化石,下午出现在一个只有六个人的油画班,试图用油画展示卡通人物。
△
魏然在油画课上使用的调色板
魏然还把周末分成数百十分钟,用来背书、刷题、写论文和参加各种活动。有时候他骑自行车回宿舍拿作业,会抽烟空躺在床上七八分钟,然后起床跑步去下一个目的地。
魏然在大学里一两点钟睡觉是正常的,他下班后的时间表没有改变——他的时间仍然被微电影拍摄、减肥培训班、志愿服务、科幻活动、文化研究和其他大事所占据。他经常在晚上三四点给学生回邮件,第二天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北大附中教室。
“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太贪心了,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魏然认为休闲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他的生活被太多自己喜欢的事情细分,没有空的落差。
△
魏然参加了“地球历史概要”的野外实习
生活在玻璃罐里
最早,只有一件事占据了魏然的生活:写代码。
2004年,魏然通过生物竞赛被送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一的时候为了写代码疯狂刷夜。然而,当一串字符逐渐排队时,魏然心中的压抑感增加了,他发现这个专业与他以前的想象不同。
他开始尝试从0和1的代码世界中挣脱出来,走进其他系的教室去了解一个新的领域:“我羡慕看到有人读社会学,有人读古代文学。”
大三那年,魏然从两个年级转到专业的申请没有被批准。不甘心,他开始大量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渴望体验自己从未涉足过的一切生活,以近乎极端的方式去触摸生活中蕴含的不同可能性。
在从同学那里听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后,魏然尝试性地报了一门关于政府政策和经济学的课程。经过五天的复习,他成功地通过了考试。从那以后,他就失去了控制。在完成心理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的同时,他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从最初的人力资源管理扩展到了汉语言文学、法律、财务管理、影视艺术、文化产业和英语...学位证书就像是对努力工作的赞扬,肯定了一切忙碌和魏然的合理性。
课程和考试的积累使魏然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但“喜欢”和“有趣”仍然在他的生活字典中占据第一位。为了从小享受科幻文学,他在北大科幻协会担任了六年的科幻图书管理员;油画课上,他的牛仔裤上沾满了他用手揉过的五颜六色的颜料;冬天最冷的时候,他和天文协会一起出去看星星,躺在防潮垫上瑟瑟发抖...魏然说:“这是我自己光辉的一生。”
△
魏然参加了北大爱社的暑期“爱里数”实习
本科和硕士毕业时,魏然在匿名论坛上分享了他的总结帖子:“我的56门选修课”和“研究生40门选修课”。当他点开“发表”时,他有点激动:如果人生的加法可以一直做下去,他就“从天上再借500年”。
在象牙塔里随心所欲似乎并不难,但即将走出燕园的毕业生往往需要做出更现实的选择。当我硕士毕业时,三个机构向魏然伸出了橄榄枝。他们提供的岗位待遇优厚,有条件提供北京户口,但无一例外,“他们让我负责编程”。
魏然的导师谢坤青建议他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使他不太喜欢它,他也可以工作几年,然后再做出调整。但是魏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后,打字代码在他眼里已经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连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曲线救国”都难以忍受。
△
魏然的大学生毕业照
拒绝了体制内的“铁饭碗”,魏然选择了另一座象牙塔——进入北大附中,成为一名生物老师。相比于同龄人经常讨论的“谁要结婚”“该不该换工作”,他更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处于向上的状态”。
“他想得太简单了。他不喜欢社会上的很多东西,也学不会。”在谢坤青眼里,“魏然永远是个孩子,只适合住在玻璃罐里。”
有时候,魏然不禁问自己,老师说的“生活太简单,不社交”是真的吗?
幸运的是,生活给出了答案。从演讲台到讲台,“孩子”魏然成了“孩子之王”:在生物课上,他戴着自制的带有男女符号的眼镜,向学生展示他收集的化石标本;为了吸引下午课累的同学,他在万圣节课上戴上了一顶魔术帽,把指针改成了仙女棒;他还邀请全班同学吃果冻,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什么是琼脂。
学生时代多次在教学生涯中继续传播:在爱社手语分会待了四年的魏然,开设了附中“中国手语”选修课;为了准备“西方艺术史”这门课,他每周四晚上都会回到北京大学丁宁的班级——这是他第四次参加这门课。
在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之间穿梭,魏然是否应该改变自己已经不再重要。
△
魏然在北大附中的演讲
你也可以选择永生
魏然明白,虽然他的生活不断增加,但他实际上在学习、兴趣和健康之间保持着脆弱的平衡。然而,当一阵剧痛突然袭上心头时,他还是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生活没有缝隙的副作用。
2009年12月31日,魏冉站在百年讲堂的舞台上,接受了“北大学生年度之星”的奖项。在这个被他视为“最有可能是我人生巅峰”的时刻,我内心的强烈痛苦一次次盖过了荣誉带来的喜悦,在聚光灯下攻击魏冉。
“内心剧突然多了,担心自己快死了。”直到医生的诊断表明病情并不严重,他才停止了更糟糕的联想。有一段时间,他的生活慢了下来。
△
魏然向北大附中的学生演示了这个实验
但是玻璃罐里总有一个光点在闪烁。
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一次辅导活动中,魏然组织学生玩了一个“价值拍卖”游戏,这是他在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学会的一个测试。游戏一开始会给大家有限的虚拟货币,可以用来竞拍“商品”,包括身体健康、档次超高、家庭幸福、有机会再做一件事等。最后,每个“商品”将由两个最高竞标者拍卖。每个人买东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尽力买自己最想要的,有的人买很多。
魏然想买“重温他从高中到现在的生活”,因为他在这段时间里负担很重,但他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惊喜。他觉得自己“可能会选择长生不老”,毕竟他“太贪心”。
对他来说,考试也是一种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考试前夕,他坐在桌前准备期末复习。他的身体一动不动,但他的精神在高速运转。他那充满知识的大脑忘记了他的紧张,仿佛世界上只剩下几本书,几张纸,整个世界变得很纯粹。
一次野外考试让魏然的生活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四月的风伴随着灰尘,让人无法站立。他在考场外继续用柱子看书;十月,秋天很美。中午,他坐在考场门口的人行道上,吃着面包,看着金色或微红的树叶在他脚下随风起舞;他复习完了,一边骑车去考场,一边提着篮子里的复习资料。魏然的书架上有无数的证书,中间夹着无数匆忙而富有诗意的往事。
在大学的一篇日记中,魏然写道:“进图书馆的时候,我总喜欢沿着正门中间的砖缝走,有种站在世界中心的错觉。望着外面的蓝天,我轻轻的想,总有一天这些会结束,然后我会怀念这些简单的颜色。”
△
魏然在无名湖学习
图片来自回答者
微信编辑|安归真
1.《魏然 人物|魏然:玻璃缸里有闪光的世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魏然 人物|魏然:玻璃缸里有闪光的世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3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