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善河
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金文》,开头说:“晋的山川,外险固”。意味着山西的土地里外都是山河,地势险要,固若金汤。
山西境内山川环绕,基本沿省界纵横分布。北面是水平山脉;关岑山西起陕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东至大同以北;东部为纵贯山脉:太行山北起桑干河,至晋东南、冀西南、豫北交界处;西边与大河山脉平行;黄河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直角转弯,进入山西省偏关县,向南流动,与吕梁山平行,形成晋陕大峡谷;南方与山川平行;黄河在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向东转弯,与中条山平行横向运行,从山区流向平原。
四面都是河流和山脉。这种地形已经很少见了。更神奇的是,南北和东西所画的线居然是平行的!
华夏之源
山西西南部的盆地,神奇的盐池,都要归功于中条山,这个山很多人不熟悉,却极其重要。
700万年前,受一次大的造山运动影响,运城盆地南部的中条山、孤山、王集山发生了褶皱,而其他板块不断下沉,形成了大面积的沉积坳陷——斜池是盆地最低处。中山带横跨运城盐池南部,但并非密不透风。来自南方的风穿过纵横交错的山谷和沟壑,从谷口积聚,猛烈地吹着阴凉处的盐池,大大增加了水分蒸发。于是半湿润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盐湖。
颜池尚建洲|照片
炎帝、黄帝、蚩尤、尧、舜、禹等。,都有一些神话的色彩。后来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他们的活动中心位于中条山以北的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今天,这里有许多尧舜禹的陵墓,跨度之大令人惊叹。这三位古代帝王的踪迹分布在山西西南部的临汾和运城盆地。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地区是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
这个地方看似平原却充满神奇: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水温适宜。比现在四五千年前更温暖湿润,非常适合人类早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今天,华北仅存的原始森林位于中条山,是几千年前原始景观的遗迹。
神兵山脉、神兵盐湖、神兵盆地,成了华夏文明早期的塑造者——正是它的出现和存在,让华夏文明有了第一个稳定的活动中心。
各方面的自然灾害
《晋代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成王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和弟弟玩游戏,把一片梧桐叶递给,说:“我封你为侯。”现任史官立即邀请周成王举行正式仪式。王乘说,“我只是开玩笑!”历史学家说:“皇帝没有笑话!”故被封于晋水之阳,在王畿东北,名唐,后为晋。
张向东光武长城|照片
明朝建立的山西疆域,大体保持了古代晋国的范围。山脉的裂缝中,东北-西南方向排列着几个盆地,正好连成叶子的“叶柄”和“主脉”。省会太原位于中部,汾河向西南流,桑干河向东北两侧流;树叶的两端,一端是运城地区——古代山西文明的中心;一端是大同地区,北魏初期的都城,明朝的北方防御中心,大明的都城。
这个神奇的平行四边形四面隆起,中间起伏。山西就像一座四面都是自然灾害的巨型城市。
北面,关岑山与长城雄关相结合。西边吕梁山黄河过天险;在南方,中条线、吴王和黄河天险平行;东面,雄伟的太行伴随着峡谷。山和长城造就了高不可攀的城墙;黄河是天然的护城河。从内部看,大同盆地、丁鑫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和长治盆地是比山西小的城市。
这么大的城市,虽然像一堵铁墙,但并没有完全封闭,留下一个出口:在北面,关岑山脉和长城在山口之间留下一道关口;西部,黄河支流从吕梁山流出,形成山河之间的渡口;在南方,中条山和吴王山,仍有支流奔流出山,汇入黄河,形成通航渡口;东面,太行山海河支流横穿太行山,形成古道,其中最著名的是“太行山八绝”。
到处都是城堡
早期文明最密集的遗址集中在中条山北麓、运城-临汾盆地和汾河下游河谷。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成为春秋金朝、战国赵朝、隋朝、唐朝的基础。太原盆地晋阳(太原)城自建立以来,是战国时期赵(前期)、前秦、北汉的都城,同时也是东魏、北齐、唐、后唐、后晋、后汉的陪都。太原被誉为龙千之地,是因为它走出了李渊等众多帝王,所以获得了“龙城”的称号。
山西人有句话说:“朱修长城,李修庙堂”,“朱”指明朝,“李”指唐朝。明朝最热衷于修筑工事,最豪华的工程是塞北的明长城。明长城防御体系有九个镇,山西一省占两个。傅玄和大同的长城大致是今天晋冀蒙的行政边界。与其他地方不同,山西北部的长城有内外两面,一面是沿太行山修建的。在山西人的心目中,长城最重要的北门,除了雁门关,就是杀虎口。
重阳山的格局深深影响了山西民居的建筑观。那些高墙厚的大庭院,山西人居住的城堡一样的村庄,可以称之为风俗、城市、城堡、村庄等大堡垒的延伸。区别是半住宅半军用,建在适合居住耕种的平原或山区。起伏的地形和防御功能是这些村庄规划的重要标准。城堡和城墙是山西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这些村庄城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名为“河山大厦”的建筑,这是村庄城堡中最高的建筑,视野最好。皇城祥符和国玉堡的河山建筑高7层,中间有楼梯。这是明清时期农村的“高楼”。河山建筑往往只有一侧有拱门,外门是石头门,可以防火。门后有栅栏。
作为人民群众修建的防御性堡垒,其设计充满智慧:建筑三层以上设置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悬挂在二层以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屋顶上建有垛口,便于监视敌人的情况,地下深入地下时建有秘密隧道。该建筑还配备了水井、研磨和研磨设施,以应对长期围困。
出了晋东南,就去看晋中有名的晋商大院。虽然不是村庄,也不是城市,但这些院落的外墙也高大厚实,气氛严谨,有着城堡般的气势。
庭院、寨子、村庄、城镇、县城、府城,这些城堡,最终形成了山西这座巨大的、超大型的城堡。这样一个正规严格的地理单位,这样一个省,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寺庙舞台
在古代山西,没有没有寺庙的村庄,有寺庙就有舞台,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舞台。中国传统戏剧由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后来成为一种娱神活动。河中有河神,山中有山神,屋中有灶神,屋中有门神。无论哪个神,舞台都会适时出现在寺庙对面——唱戏是先娱神,再娱人。这也是为什么庙会上经常出现乡村剧的原因。
金元时期,山西的角色由中原之肩转变为游牧王朝的边疆。此时的山西,很多汉族人不愿意参与科举生涯,只好深入民间,创作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杂剧散曲。在四大元杂剧中,山西人占了三部,分别是介州(今运城市介州镇)的关汉卿,平阳香菱(今襄汾县)的郑光祖,周琦(今河曲县)的白朴。随着元杂剧的繁荣,舞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和文化比周边地区更加发达。《晋石闻易传》描写的是晋代的文人和学者,山西人占很大比例。特别是晋末元初,山西有两个一流的文人,一个是元好问,一个是刘启。元好问是秀荣(今新县)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启是浑源(今浑源)人。
今天山西有很多古建筑遗迹,很多建筑里也有很多壁画遗迹。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统治中原,以山西为文化示范基地:山西北部五台山为佛教中心;南面的永乐宫是道教的中心。“南道北佛”的文化格局是山西金元文化的缩影,为后世积累了大量的遗产。
从文明初期开始,神奇的“四边形”山西就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要使命。
文字和部分图片转载自山西画报官方微信
。:
1.《塑造者之台 晋之山河:神奇的平行四边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塑造者之台 晋之山河:神奇的平行四边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4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