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培奇
“每次粮食产量增加,都给我成就感,农民粮食产量的增加也让我感到欣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32年的河南省襄城农业技术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立华说。
1983年,毕业于河南百泉农学院的王立华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来到襄城樊姬乡农业技术站。上班的第一天,他骑着自行车,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挎包里装满了宣传材料,挨个村子走访,调查农业生产情况。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樊姬乡的28个行政村,采集了1000多份土样进行测试。
如何提高普通人的粮食产量?这是一块压在王立华心里的石头。因此,他一参加工作,就在樊姬乡农场建立了第一个农业技术推广试验场。凭着热情和努力,他的试验田每亩小麦产量在工作的第二年从320公斤增加到452公斤。当时这个产量在产粮区周口市获得了小麦单产第一。
从那以后,王立华成了全市的名人,很快他就收到了县里几个局的邀请。“我从事农业。每天,我都在指导农田里的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我的信念是,人们可以争取更多的食物。”王立华多次拒绝县局的邀请,放弃了在更好的单位工作的机会。
王立华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2年来,为襄城引进推广17项农业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8000多万亩,经济效益20多亿元;直接培训了2万多名技术人员和50多万农民。
在襄城的粮食生产和收入增长中,王立华做出了巨大贡献。32年来,引进、示范、推广小麦新品种37个,玉米新品种29个;襄城6倍小麦品种、4倍玉米品种升级,单产从250斤跃升至500斤。总产量实现了11个连续增长和12个连续增长,为襄城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你脚上有多少污垢,你心里就会充满多少对农民的真情。”这是挂在王立华嘴边的一句简单而普通的话。也是他常年在农村奔跑时对脚下黄土地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王立华总是随身带着他的农业技术服务联系卡,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用自己的手机号码作为技术热线发送。许多农民记住他的手机号码,当他们有问题时打电话给他寻求帮助。他每年都会接到一千多个电话咨询,一天最多十多个。“一个电话过去,王站长很快就能来现场指导了。如果他当天能来,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及时帮我们就地解决农业问题。”襄城市集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东升与王立华成为朋友。
“只要你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王立华说。32年来,他的热情没有减少,他的追求也没有改变。
1.《就要去干 只要干了,就要干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就要去干 只要干了,就要干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7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