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爽通讯员朱莎报道
滨州新闻近日,记者来到博兴县万头村,映入眼帘的是红砖瓦房,绿荫成排。村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回家淘宝不如跑跑步”和“补上美丽的乡村,找到幸福的生活”的口号,暗示着信息时代给这个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
万头村位于滨州市博兴县南部,毗邻鲁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马达湖。小清河、直脉河贯穿其间。这里有许多湿地、芦苇和蒲草。自清代以来,就有编草编柳的传统。改革开放后,万头村生产的草编工艺品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万头村聪明勤劳的人们将传统的草柳编织技术与时尚的淘宝网购嫁接在一起,产生了神奇的“化学效应”。近两年,村里的网店大规模涌现。到去年年底,万头村已有500多家草柳编织工艺品网店,年销售额达1.5亿元,万头村成为全国14个大型“淘宝村”之一。
安宝成是万头村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2006年,他和妻子放弃了在外地的工作,回到村里开了一家草柳编织品网店。一开始进展很顺利,每天的营业额从几百元逐渐达到几千元。然而,由于规模的限制,网店的发展很快遇到了瓶颈。为了扩大规模,安宝成开始四处集资。“当时我们的积蓄比较少,家里条件不好,亲戚朋友都借了,还有5万块的资金缺口。”说起当初的困境,安宝成还记得。
关键时刻,农行的贷款帮了大忙。2010年,安宝成向中国农业银行博兴县支行借款5万元,注册成立公司,投资15万元落户天猫商城。当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去年仅在“双十一”上,网店营业额就达到了18万元。“去年销售收入720多万元,今年销售目标850万元。”安宝成信心满满。"完成年度目标应该没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博兴县支行副行长贾西光表示,为了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博兴特色农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博兴县支行向当地从事草柳编织加工业的上下游农民提供了3600多万元贷款,其中万头村占贷款总额的一半,村里近400名村民从中受益。
周兰兰是其中之一。三年前,她在村里开了一家草柳编织厂,专门为各种网店供货。但由于现金流问题,规模一直无法上去。“一单要进一两千元的原料。从接单到退钱需要一个多月。一旦没钱,它就必须停止工作。后来,更大的订单根本不敢接。”周兰兰告诉记者。今年5月,她通过当地龙头企业担保,获得了中国农业银行博兴县支行50万元。“有了这个基金,规模会上去,大单可以放心接。”周兰兰说。
价值1亿元的“淘宝村”的诞生,不仅使燕子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夺回了全国市场,也极大地拉动了当地就业和农民收入。到今年6月底,万头村已有2500多人从事草柳编织电商行业,仅年人均收入就达到6000元。此外,还促进了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村内有纸箱定制企业1家,经销商6家,快递网点20多家。万头人不出村就能把精美的草柳编织工艺品送到世界各地。
1.《草柳 博兴草柳“编出”亿元“淘宝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草柳 博兴草柳“编出”亿元“淘宝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7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