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少:青岛游艇业期待更多“信赖”
自2008年举办奥运会帆船比赛以来,青岛向世界打开了“帆船之都”的大门,就像春风扬帆一样,青岛的游艇帆船产业蓬勃发展。今年有“市长杯”国际帆船大赛、青岛国际帆船大赛、青岛国际OP帆船营及帆船大赛、国际名校帆船大赛、青岛正如火如荼的“出海”企业帆船联赛等比赛。但在热闹的氛围中,一种“配套政策、品牌竞争培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帆船之都’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担忧也浮出水面,尤其是离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导致产业化支撑乏力,可持续发展后劲下降,帆船的愿景也不是“一帆风顺”。
近年来,深圳、厦门、三亚、海口等南方城市帆船运动发展迅速,有赶超之势。在青岛经营了十几年的帆船企业也有逐渐南移的趋势。业内人士敦促,离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不应成为青岛“世界著名帆船之都”品牌的障碍。
青岛只有三个码头,服务“小众”
“要搞活帆船运动,承接大型海上赛事,首先要有基础设施支撑。作为海岸线长730公里、海岸线长106公里的沿海城市,以及获得国家帆船城称号的青岛,仅有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海印世界、万达游艇中心三个游艇码头。这些码头都是以服务少数民族群体或盈利为目的,其入场费和泊位费远远超出大众消费的承受能力。”刘先生的公司主要经营帆船、游艇、赛事服务、青少年帆船培训等。他告诉记者,以奥帆中心为例,奥帆中心现有帆船、游艇泊位约600个,其中40多个由中国航空学校管理,其余由青岛旅游集团管理。
公共旅游码头缺乏游艇泊位,青岛从事帆船、游艇的公司感受到“无处落脚”的困难。
刘先生公司的船遇到了这样的问题。2017年,他的公司因重大事件暂停运营而“离港”,至今未收到“返港”通知。“新购的船有的已经下水,有的还在船厂生产。对于离开奥帆中心的船只,我们需要找一个地方支付停车费;在造船厂预订船只也需要临时停泊费。目前我们作为一个民营企业,需要承担三部分的成本:购船贷款、船舶停车费、100多名员工的工资。”刘先生告诉记者,“从2017年10月船离港开始,海上旅游业务被叫停,所有公司都在苦苦挣扎。同时,长期放船无法下水,不利于船舶维修。”
“虽然青岛国际帆船周已经形成了品牌,但与深圳、三亚、厦门等城市相比,作为‘老字号’的帆船之都,青岛在配套政策、品牌竞争力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刘说,游艇和帆船消费的普及,游艇旅游和沿海休闲的普及,需要建设足够的公共码头。
公共游艇码头保留在“规划方案”中
什么是公共游艇码头?
记者了解到,公共游艇码头一般是指为游艇、帆船、渔船等休闲船只提供停泊、维护和开放的公共码头设施和场所。其公共性的特点是服务群体的非专用性、泊位资源的非私有性以及价格部门对运营收费的监管。与封闭会员制的游艇俱乐部和帆船港不同,公共码头具有开放准入、开放透明管理、准入门槛低、开放运营、服务收费大众化的特点。
其实青岛对公共码头的概念并不陌生。
看到制约青岛帆船运动发展的瓶颈,从2011年至今,NPC代表和CPPCC委员的建议和提案中不断出现关于海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2016年,CPPCC体育和社会科学界人士提出了“加快公共船码头规划建设”的建议,建议市规划、交通、旅游、体育等部门借鉴“深圳模式”,放眼全球,与国际接轨,充分依托岸线、港口、海岛资源的合理规划布局,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的“青岛公共船码头建设规划”。当年这个方案主要是监管,市规划局也完成了青岛邮轮游艇码头规划的初步框架。从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港城沿海地区,沿灵山湾、凤凰岛、胶州湾至西海岸城市,从崂山风景区至鳌山湾、天衡沿海地区共规划游艇码头47个。其中大型码头1个,泊位600多个,中型码头13个,泊位200-600个,小型码头33个,泊位200个以下。到2050年,计划建造7300个游艇和帆船泊位。
“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公共游艇码头的岸线是明智的。虽然不清楚是哪些公共码头,但当时看了这个方案,觉得很鼓舞,觉得职能部门发现了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的痛点和不足。然而,三年过去了,公共码头仍然只停留在“规划计划”上。如果不能实现,还是没有任何意义。”业内人士指出。
南方城市试图首先降低“参与门槛”
公共游艇码头是现代滨水城市的重要公共配套设施,也是培育游艇产业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数百场战斗和千帆竞争的现实形势下,一些南方城市已经领先。
记者了解到,深圳作为一个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沿海城市,拥有600多艘游艇,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2015年发布《深圳公共游艇码头专项规划》,目前正在推广;2018年,财政投资4.6亿元、610个水上泊位的海口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正式启用。其中码头西侧180个泊位作为帆船帆板训练基地,东侧430个泊位全部对外开放。码头不实行会员制经营,靠泊收费标准为2元/天/英尺。
在青岛,收费标准约为8元/天/英尺。以最常见的30英尺游艇为例。在海口停车一年大概要2.1万,在青岛将近8.7万。“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的建成,是海口市从沿海风景城市向海洋体育城市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作为政府促进和鼓励海洋产业发展的手段,开放式低收费标准完全符合游艇公共码头的属性。低廉的停车费将大大降低游艇、帆船、帆板等海洋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门槛。”业内人士指出。
在谈到规划建设公共码头的意义时,除了对帆船赛事的产业支持外,业内人士还表示,公共码头将是一个集帆船帆板运动、市民和游客水上娱乐以及海上旅游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综合体。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游客早上从栈桥坐海上观光车到崂山,下午返回市区。如果码头完好,游客可以选择在太清码头乘船返回,或者在海印世界、奥帆中心、莱阳路、八大峡或薛佳岛下车。海岸线上的码头就像一个汽车站。游客可以自由选择上岸的地方,不仅享受“陆上看青岛”的观光,也是游客海上体验青岛的另一种方式。码头建了,整个海岸线就活了。
记者评论
海事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发展
由于运动成本高,对水域要求繁琐,海上休闲运动,如帆船、游艇等,往往被视为“贵族运动”。公共码头等海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它可以揭开游艇和帆船产业的面纱,使海上休闲运动走下神坛,走向大众。
公共码头是公共、社会、大中型设施。然而,公共码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水上运动、海洋捕捞活动、休闲旅游等产业向群众的发展。
因此,要想让以“帆船赛”、“帆船周”为代表的新的竞赛活动带动假日经济消费重心的转移,促进青岛海洋休闲产业的发展,让游艇“游”“举”,以公共码头为代表的海洋公共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一步,为帆船、游艇产业实现“朝阳产业价值”奠定基础。
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青岛完成了青岛邮轮游艇码头的规划。但有了规划,更重要的是化为现实,否则“航海之都”的称号就名不副实,在与南方城市的竞争中逐渐失去现有优势。
来源:青岛日报
1.《游艇码头 青岛仅有三处游艇码头服务“土豪”,大众消费码头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游艇码头 青岛仅有三处游艇码头服务“土豪”,大众消费码头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3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