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和我住在一起。我忙着写东西,连空陪她都负担不起。母亲被孤独困住了,让人心酸。
楼上给了妈妈一些小蜗牛。那些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大,粉色,半透明,可爱。
妈妈很爱这些小生命,把它们放在一个漂亮的茶盒里,茶盒里事先垫了湿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要细心呵护和教养的孩子。她经常把小铁盒子放在窗台上,盖子半开,让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长时间保持警惕,以免他们爬出箱子而迷路。他们爱吃蔬菜,妈妈就把蔬菜嫩嫩的部分细细切碎,撒在盒子里。
母亲对他们一天比一天有特殊的感情。那种感觉是一种与小生命无声的精神交流。有时候为了讨好妈妈,我就不写了,和妈妈一起看。
八岁的儿子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奶奶,他们能长多大?”
“能长到你拳头大小!”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饭?……"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也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吃过,说好吃!”
“但是...它们还很小……”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会等到它们生出小蜗牛,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不觉得吗?”
母亲吓了一跳。
我拦住他:“别想了!别再跟奶奶说这些了!”儿子眼睛眨了眨,感觉要哭了。
母亲说:“好,好,等他们长大了,奶奶一定给你做饭。”
从此,当母亲看着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一定要凑在一起看着。
首先,儿子问他们为什么还没有长大,母亲肯定地回答——他们显然已经长大了。
后来儿子很肯定的说,他们长大了,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我妈妈总是摇摇头——一点也不长。
但是,不管母子俩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真的一天天长大了。贝壳开始变得又黑又硬,当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体探出身后的“房子”时,它们显得非常天真有趣。
妈妈把它们搬进了一个更大更漂亮的盒子里。
“奶奶,他们长大了吗?等他们再长大,该不该吃?”
“没办法。你得长大到拳头那么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我现在就要吃,就吃一次,就尝尝。”
母亲没有默默地回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我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趁妈妈不在家,我把儿子拉到他面前,告诉他奶奶的生活有多苦。谈谈奶奶内心的孤独和爷爷去世后的孤独;谈论那些小蜗牛对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如果我吃蜗牛,吃奶奶是一种小小的快乐。”从那以后,我儿子不再期待吃蜗牛了。
一天晚上吃饭,妈妈端了一碗汤来,对儿子说:“你不要蜗牛汤吗?我给你做的,快喝。”我狠狠地看了我儿子一眼。儿子辩解道:“我没让奶奶做!”母亲向我眨眼。我困惑地慢慢啜了一口。太好吃了!但不是螺蛳汤,是蛤蜊汤。
其实我妈把那些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出来,放在楼下花园的一棵老树下。她仍然每天把蔬菜最新鲜的部分切碎,撒在树下…
有一天,我妈说:“我又看见他们了!他们好像认识我,爬到我手上。”我看着妈妈,看到她脸上写满了光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内心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让我敬畏,让我颤抖,让我沉思..." alt="母亲养蜗牛阅读答案 解析文章《母亲养蜗牛》,树立语文阅读正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