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3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场局势得到了根本扭转。苏德战场上的轴心国损失了160万兵力,而北非的英美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该地区,可以说盟军的战略反攻形势已经呈现。然而美国人并不高兴,因为他们在盟国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并不明显。
同时,参战较晚的美军处处受到英军的压制,尤其是蒙哥马利等人经常以美军为配角掩护主力进攻,让马歇尔等人很不服气。因此决定在西西里战役中,巴顿将带领美军单独向一个方向进行战斗,不受英国人的束缚。
美军为赢得独立攻击方向付出了巨大努力。
首先,在德意联军在北非战场的最后一战中,艾森豪威尔开始着手如何突出美军在西西里的地位。为此,前线的巴顿被调回策划西西里战役计划。在他们看来,谁先制定正确的计划,谁就有一定的自主权。
这让巴顿很开心。为了在北非作战,巴顿像“小媳妇”一样和英国人一起演,“一次又一次”是蒙哥马利的配角,他已经受够了。巴顿很快认可了“哈士奇8”计划,美英军队分别从两个方向进攻梅西纳,重要的是各奔东西,谁也管不着。
第二,制造时间差,争取战斗话语权。英国在突尼斯战役期间,美军很快任命巴顿为第7集团军司令,为登陆战役做准备。按照军事惯例,一场战斗的话语权,大多是由先做好准备的一方决定的。这样做既不会伤害人的感情,又能获得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巴顿等人选择的进攻路线上有著名的历史城市,比如巴勒莫和雪城,汉尼拔等著名指挥官作战的地方。美军攻占它们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可以扩大美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从而获得美国在盟国中的主导地位。
没想到,英国人直接推翻了美军的计划。在他们看来,美英相距甚远,无法相互配合,会影响战争进程,甚至被对手打破。其实他们的真实心态还是希望美军为他们充当掩护或者佯攻,然后英国人得到最终结果。
说白了,双方的争执根本不是战术问题,而是荣誉问题。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但是过分显示自己的实力是不得人心的。双方将领大吵大闹,蒙哥马利甚至以“最后通牒”的形式推出了自己的计划。艾森豪威尔为了大局着想,同意了他的计划。
没想到,巴顿没有参加争吵。
从联合作战的第一天起,英美两国的武装力量就开始暗中互相抗衡,都以巴顿和蒙哥马利为两军代表。他们之间谁最会打架?谁的成功更大?不再是个人荣誉的较量,而是影响两国的自尊。但是巴顿没有闹。为什么?
第一,害怕失去参战资格。巴顿非常了解自己的脾气。一旦发作,肯定会骂对方“狗血淋头”,也很可能因为出口伤人,破坏团结而失去参战资格。因为和休伊特上将大吵了一架,差点没上战场。巴顿必须吸取这个教训;
第二,不想老朋友闹。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总司令,虽然不喜欢英国人的所作所为,但有时也会为了盟军的团结牺牲一些美军的利益。别人可能不理解,但巴顿不愿意公然违抗老朋友的意愿,他也忍不住忠诚。
蒙哥马利当然是一个在他眼里制造不了气候的人。在北非,巴顿虽然一直担任蒙哥马利的掩护和助攻,但他的战术水平,巴顿的触球非常透彻,他一点也不能被人看不起。在他看来,在未来的战斗中,赢得荣誉取决于实力,而不是所谓的计划。
美军参谋长马歇尔自然知道巴顿“委屈”,专程从华盛顿赶到前线安慰他。巴顿也很高兴得到上级的重视。他不想像个“怨妇”一样,把满肚子的怨气和怨气都倒出来。他要做的就是带上级去视察部队,增强马歇尔对自己的信心。
令巴顿高兴的是,他再次与海军休伊特合作。这两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朋友早在横渡大西洋时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休伊特还特意为巴顿准备了一份礼物——第七军的特殊旗帜。巴顿对此非常感动,他想在未来的战斗中展示美军的实力。
西西里之战,美英军队争夺爵位的战役。
1943年7月10日,登陆行动开始。蒙哥马利轻松占领锡拉丘兹,美英军队均取得长足进步。但没过多久,巴顿就遭到了意大利第一装甲师的反击,岸上的美军没有重火力,一时拿意大利坦克没办法。更糟糕的是,德国人戈林也来帮忙。
关键时刻,休伊特的海军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经过几轮舰炮轰击,德意联军的进攻得到了遏制。巴顿趁机先把坦克卸上船,装甲部队完成部署,建立了稳定的着陆点。然后,按照蒙哥马利的计划,我们开始向西西里推进。
他没想到的是游行被紧急叫停了。原来对方发现英军占领锡拉丘兹后,就开始向英军转移主力。此外,蒙哥马利的优柔寡断和行动迟缓,使得包括德国戈林师在内的4个德意精锐师完成了对英军的阻击防御,封锁了他们通往墨西拿的道路。
停止意味着提醒巴顿保护英军左翼。被封锁的蒙哥马利暂时决定另辟蹊径,沿左翼124公路推进,但规划的道路是美军第2集团军的进攻通道。蒙哥马利决定溯及既往,擅自行动,这让布拉德利指挥官非常生气。
但是巴顿很冷静,因为他看到了机会。根据战役指挥官亚历山大的要求,他命令布拉德利的第二集团军撤退,并将通道交给英国人。但这样的撤退完全打乱了整个行动节奏,延误了进攻时间。此时德意联军调整了防御部署,英军却无法前进。
英军被困,美军不能闲着。亚历山大允许巴顿的部队在掩护蒙哥马利侧翼的同时,以额外的兵力攻击其他地方。其中,亚历山大本人感到内疚,这给了巴顿一点安慰。但巴顿善于“以鸡毛为方向”。
我看到七军先遣队快速推进,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巴顿想要这个结果。蒙哥马利的部队被德意联军主力牢牢困住,可以成为助攻来“牵制”对手,而美军的突然崛起则可以立即攻占巴勒莫,并“协调”英军。
巴顿满怀信心地告诉亚历山大他的计划,英国军队被困已是定局。为了打破僵局,第七军不得不占领巴勒莫。虽然亚历山大想帮助蒙哥马利,但形势不允许他如此明目张胆地保护自己的人民。于是巴顿迅速攻占了巴勒莫。
这场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巴顿再次成为美国英雄,他的第七军也训练成了一名骁勇善战的虎狼。让美军高兴的是,英军在这场“竞争”中彻底失败了。从此美军在盟军中取得了领先地位,英军的风光不再。
其实美军领导盟军只是时间问题。虽然英国人尽力维持自己的地位,但国力说了算。你怎么想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巴顿,二战全史,二战
作者建议:
巴顿为什么忍气吞声,接受蒙哥马利这个配角?为了打架,我和女儿在一起更开心
24000美军航行了20多天。为什么他们没有被U艇拦截?巴顿钦佩海军投掷诱饵
为什么渴望战斗的巴顿会被取消资格?在非洲登陆时,海军表示不会参与
1.《休伊特老婆 蒙哥马利推翻美军计划,巴顿为什么不生气?当小媳妇看出他的水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休伊特老婆 蒙哥马利推翻美军计划,巴顿为什么不生气?当小媳妇看出他的水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9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