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坛的“鬼才”。他对古典文学有着渊博的知识,并以其新颖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竹林里》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罗生门》之一。
这部小说的核心是一个谋杀案:在一个竹林里,一个武士在妻子被强奸后死去。但案件的复杂之处在于,这起杀人案中有三个人都自称是凶手:强盗多相湾,武士的妻子,武士的亡灵,都声称是通过女巫的口自杀的。其中的自白自相矛盾,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把所有人的自白全部读完,才能让读者脱茧而出,看看谁在说谎,哪些真相掺假。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悬疑故事,实际上,这是关于人性的黑暗。
从“利己”心理角度来分析《竹林中》我们来看看强盗多香丸,武士老婆真沙,武士亡灵口中的真相:
强盗多香丸:我杀人了。我强奸了那个女人,但我不想杀男人。是那个女人说,谁赢了,我就放开绑着他的绳子,和他打了二十三个回合,才把他打死。
武士之妻甄沙:我杀人了。那个畜生(多香丸)强奸了我。我以为老公会可怜我,心里很痛苦,但是老公在我被强奸后表现出了不屑和厌恶。我没有脸活在世上,准备先杀了老公,再结束自己。但是杀了老公之后,我没有勇气自暴自弃。
武士(通过通灵女巫,通过死人之口):我自杀了。因为看了强盗强奸我老婆后,我老婆被强盗迷住了。她让强盗杀了我,然后她就跟着强盗走了。绝望之下,我终于选择了自杀。
如果我们综合分析他们的陈述,我们会发现以下事实:
1.杀死武士的是多香丸
2.多香丸强奸了真沙
3.多香丸与武士激烈决斗,武士输了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要撒谎?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关心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都是出于“利己”的心理——这也是芥川龙之介最擅长分析的地方。
劫匪在乎的是虚荣心。他在声明中毫不掩饰自己被真沙的美丽所吸引,然后变得好色,然后骗他们进了竹林。他没有隐瞒自己被强奸的事。但是在他的描述中,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负责任的勇敢的人。比如说他说要嫁给真沙,放开被他绑在树上的武士,公然和武士打,就为了赢这个女人。一个做了所有坏事的人,此刻,已经把自己树立成了一个高大威武的形象。
电影剧照:强盗
武士在乎的是: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武士,武士道精神可以说是他们崇敬的信仰。武士道包括义、勇、仁、礼、诚、誉、忠、克己这几个方面。然而作为一个武士,他输给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强盗,如果让世人知道,这无疑是他莫大的耻辱。所以,他的亡灵撒了谎,他自杀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和尊严,把自己的妻子说成是一个容易成德的女人,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于她。
电影剧照:武士
真沙在乎的:贞洁。在当时的社会,贞操是女人最珍贵的东西。他被强盗欺负,被她老公嫌弃。她想通过死亡来显示她对“贞洁”的坚持。于是她撒了谎,先杀了丈夫,再自杀。至于振沙为什么要挑起两个男人的决斗,也许是因为她受不了自己心爱的丈夫,被侮辱后,竟然是轻蔑。她甚至可能希望两个人都在决斗中死去。因为她杀不死伤害她的强盗多香丸,她此刻恨自己的丈夫。
电影剧照
每个人都在说谎,他们编造谎言的出发点都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一件事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因为人有自己的私欲,就通过编造谎言来试图获得别人的认可。这就是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看到的“利己主义”心理。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竹林中》:存在主义是20世纪非常流行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主要围绕荒诞和绝望这两个概念展开。这一思想影响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等。
所谓绝望就是:对自己绝望,想摆脱绝望,却又不得不活在绝望的痛苦中。
这也适用于《竹林里》。
多香丸的绝望:
多香丸是一个强盗,一个奸杀了很多女人的偷花贼。为了生存,他不能承认自己是自杀的,证人和物证也不确凿全面。他当然知道一旦承认,就会被判死刑。但现在,他毫不犹豫地承认他杀了武士。
电影剧照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活够了,或者说,他对自己,对现实绝望了。他靠偷别人的财物为生,生活没有固定的地方,处境岌岌可危,天天担惊受怕。他被政府和人民所憎恨。他奸杀了很多女人,是人们眼中的恶人。既然有机会。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勇敢、深情、正直的形象。既然你能让人们最终记住你是一个积极的角色,能洗刷你以前的事迹,为什么不呢?
武士绝望:
作为武士,他无法保护妻子,也无法保护她的清白。作为武士,他输给了一个被唾弃的强盗。对他来说,活着就是一种痛苦和耻辱。因此,武士选择了自杀来毁灭自己,但他的灵魂永远无法摆脱折磨。
电影剧照
对真沙的绝望(武士的妻子);
真正给沙子带来最大绝望的不是被强盗毁掉,而是她失贞后丈夫对她鄙视抛弃,强盗也对她嗤之以鼻,置之不理。这种态度让她绝望到了谷底。于是她挑起了他们之间的决斗,试图通过杀死这两个见证她的耻辱的人来减少她的绝望。然而,在丈夫死后,这样的耻辱并没有减轻,反而在他心中增加了更多的罪恶感。她在庙里认罪,现在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因为她是行尸走肉。
被困在“绝望之墙”的人,无论如何也走不出来。芥川龙之介以小说艺术的形式说明了这一点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的缘分:作为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年轻时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如《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传》、唐诗宋词等。他也穿越山海来到中国,并把他的旅行写成了一本书《中国游记》。很多人认为芥川龙之介在《中国游记》中过于挑剔,他的失望表现在文字上。但其实他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他平时的文笔,性格和经历导致的悲观情绪。
然而,这位“怀恨在心”的文学大师并不是对中国所有城市都不满意。例如,他对北京很着迷,因为北京有很多名胜古迹,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感兴趣。从这些名胜古迹中,他可以对那些古典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在国内时,还拜访过胡适、辜鸿铭、章太炎等名人。
但在中国所有的学者和作家中,也许鲁迅与芥川龙之介的关系最深。1921年,鲁迅翻译了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和《鼻子》。鲁迅曾经评价过芥川龙之介,说他是日本文坛的一位优秀作家,芥川龙之介也称赞过鲁迅的翻译作品。
此外,在鲁迅和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他们都特别注重以冷静甚至冷酷的视角来反映和揭露社会和人性。例如,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写了一个在饥荒的背景下终于原形毕露的家族首领,徘徊在善恶的边缘,选择了道德倾向或饿死。鲁迅的文笔一直都是这样。他抖出了人性中最阴暗的地方,他撕下了人们心中邪恶无知的“遮羞布”,这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看到。
芥川龙之介曾在他的另一部作品中写过一句话:生活更像地狱而不是地狱。因为如果把人的心打开到不同的层次,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能直接看自己。
每个人都想在别人眼里变得高贵、明亮、伟大、正直、善良、坚强,但我们忽略了,或者说,我们害怕、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不敢承认自己自私、贪婪、软弱,有各种各样的邪念。人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别人,却不知道在对方的处境下,可能会丢掉道德约束,去做自己鄙视的事情。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会编造各种谎言。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该如何面对谎言和人性的黑暗?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为了避免对人性的失望,首先要放弃对人性的幻想。但更积极的态度应该是,看透人性之后,依然敢于面对人性的阴暗面,依然热爱充满谎言和罪恶的现实世界。
1.《多襄丸 《竹林中》: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性的黑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多襄丸 《竹林中》: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性的黑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1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