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是一首短短的四言律诗,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目前中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诗歌经典之一。所以,当我们翻开中国诗歌的历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雎》。
《诗经》是按风、雅、赞来分类的,那么最初编这本书的人是不是随意安排了诗的顺序?今天很难知道。但后人普遍认为,把关雎放在《诗经》第一章并不是任意的。
那么关雎的深层内涵是什么呢?为什么历代以来人们都很喜欢解读《关雎》?关雎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吗?在这里,跟着我来理解一个不同于以往从历史上解读关雎主题的“关雎,在河州”。
首先我们来看看原文。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关鹤鸣的鱼鹰,伴着小河的小邦。美丽贤惠的女人是绅士的好配偶。
混合荇菜,从左到右打捞。美丽贤惠的女人醒来追求她。
追求得不到,日夜都会想她。龙小姐哟,叫人翻来覆去睡。
混合荇菜,从左到右挑。这个美丽贤惠的女人带着一对夫妇和一对夫妇来找她。
荭草,从左往右拉。美丽贤惠的女人敲钟取悦她。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关于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追求。他在河边看到一个女人,并爱上了她。得不到她的时候,他很苦恼,一遍又一遍睡不着。当他最终追求那个女人的时候,他放音乐,希望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这不就是一首情诗吗?但是关雎真的就这样吗?众所周知,在两年多的演绎历史中,这首诗的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初,它并不被视为爱情诗——这必须从孔子开始。
1.《管子》释义简史
至于写《诗经》的过程,现在普遍知道,在《诗经》被编辑成卷之前,大部分的歌曲都是散在民间的。经过“官献诗”、“孔子删诗”等各种途径和变化,最终成为周朝贵族间流传的“官物”。
01.孔子重视关雎
孔子对诗经的重视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孔子多次谈到《诗经》。比如他曾经说过,《诗经》三百。一句话,他说:“思考是无辜的。此外,他曾经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如果你不学《诗经》,你什么也不能说。“这里当然不是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而是不学《诗经》就融入不了周朝贵族圈。
当然,孔子对《诗经》的评论大多是泛泛而谈。除了《诗经》第一卷《关雎》之外,孔子曾评论说“关雎快乐而不淫荡,哀而不伤”,所以孔子对关雎特别敬重。
但问题是孔子只评价了关雎带来的中和之美,或者说是带给自己的阅读体验,却没有讲清楚这首诗的主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是对关雎主题的解读。
02.汉儒对《管子》的解读
汉朝处于稳定时期,几百人被罢黜,儒教受到尊重。孔子非常重视《诗经》,这使得中国和儒家学者更多地提到《诗经》,并最终发展成为儒家经典。
汉代教《诗经》的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四家,即“齐、陆、汉、毛”:齐诗以齐人命名;“鲁士”是由于鲁人的应用;“”是韩颖,燕人;而《石矛》则因其老师毛公而出名。本来毛诗词只在民间流传,到了东汉才非常流行,于是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从本质上说,《诗经》四解只是为了弘扬儒家思想。所以《诗经》的每一种解释都是相似的。他们都认为《诗经》是一部歌颂和批判政治,讽刺统治者的书,从根本上讲就是说教。因此,经过许多人的研究和传播,《诗经》成为儒家五大经典之一,完成了从诗歌到经典的转变。可以说《诗经》是必读的儒家经典。
鉴于这种背景,谈到关雎这种最特殊的文章,各家对其主题的解读略有不同,但没有太大的区别。以石矛为例,其观点是:“官居”,妾之德,始“风”,所以夫妻俩也乐得君子配夫人。悲凉婉约,思才,不伤良心;是关羽的意思。"
由此可见,汉代关雎的主流观点是其道德教化功能、后妃之德、夫妻之德。这种思想在汉代流传很广,影响很长。直到唐代,以《诗经》传教的核心思想仍然是“正统”。但是到了宋朝,就变了。
03.朱对及其后期的认识
宋反汉唐对《诗经》的解读,既有说教意义上的解读,也有理性和文学性意义上的解读。各个学校纷纷写书,可以说是非常热闹。在这些人中,是朱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其实,朱对《诗经》的阐释与对汉儒的阐释是有相通之处的。其革命性的特点之一是他对《诗经》中“情”的理解。他说:“《诗品》中所谓的“风”,大多来自于里弄民谣的作品,所谓男女对唱的歌曲。然而,朱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却以“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对《诗经》中的许多文章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
朱把许多涉及男女的诗歌评价为“淫诗”,如蒋仲子评价为“妓言”,景女评价为“妓会诗”,所以对关雎的评价,最特殊的一个,可想而知。
朱是宋代儒学大师,被后世称为“朱子”。所以他的评价自然是元明士人的标准。特别是朱元璋登基后,烧了许多不同的学说,把朱成的理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并在科举考试中加以固定。所以从此,直到明朝灭亡,对诗经的解读变得更加僵化。《关雎》的主旨与前人提出的解释相似。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不同的声音。比如一代戏曲大师汤显祖,抛弃了其他解读,只关注“情”的方面。他说:“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就死定了。”生而不死的,死而不复活的,都不是恋爱。汤显祖以“情”的因素为第一条件,这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有所体现。
到了清代,思想似乎更为保守,《诗经》和《关雎》的解释也大同小异,只是略有发展。《关雎》以“五伦始于夫妇”为题,至今仍被认为是一首启蒙诗,将夫妇置于伦理道德范畴。
04.《关雎》是一首情诗
清末民国时期,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后,各种思潮不断得到解放,对诗经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胡适、闻一多等知识分子抛弃了过去两千年的主流观点,认为《诗经》与任何政治启蒙或对易受教化者的讽刺无关,而只是一部古代诗词歌赋集。这时候《关雎》的解读简直认为是情诗。比如闻一多曾经说过:“关雎本来的意思是‘女人聚在河边,君子见了就会喜欢’”,就是一个男生看到一个可爱的女孩,很爱她,很想追求她。
从西周到今天,关雎题材的解读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到现在,我相信《关雎》是一首情诗,已经深入人心。很少有人会强烈主张《关雎》是一首和谐夫妻关系或讽刺暗示的诗,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这是否意味着关雎失去了现实意义?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除了审美意义,我觉得关雎还可以指导我们的“择偶”事件。
二、我对关雎的看法
首先,野鸡鸽在“关关,在河洲”中很有象征意义。在古人眼里,野鸡鸽是一种专一的鸟。他们一生只有一个固定的配偶,一旦结合,就会一起狩猎玩耍。可以说是“以客为尊”,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崇尚的爱情观。“愿得民心,白头不离”是很多人向往的爱情。
其次,关雎中的恋爱双方,即“君子”和“夫人”,也有特定的意义。所谓“君子”,是古代的贵族。在现代,我认为只要他有责任心,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可以称之为君子;而诗中被说成“窈窕”的“淑女”,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苗条,而是指文采宽厚、整洁端庄、勤劳智慧等美好品质。因此,它警告我们,双方在择偶时都必须睁大眼睛。外表有多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一定要美,因为你要找的是终身伴侣。
最后,追求爱情的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表达出你真诚的心,并且要谨慎,那是你的菜,你可以“窈窕淑女,及时索取;我得不到,我服气;闲的不慌不忙,辗转反侧”,不是你的菜,不要太着急,毕竟扭瓜不甜。而且苗在《关雎》中也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追求对方的“方法”,即“窈窕淑女,琴与琴为友”,先以礼相待,成为朋友,相互了解,再一步步走近,必然会产生“钟鼓乐”,最终追求她/他。
1.《关雎主旨 从《关雎》两千多年的解读史看《关雎》,究竟有何微言大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雎主旨 从《关雎》两千多年的解读史看《关雎》,究竟有何微言大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4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