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码头,俗称“广州一号码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姜妍中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对岸海珠区的纺织码头和仲达码头之间有一条穿越珠江的渡船。现在除了过河,最大的用处就是观光。大部分夜游珠江的船只都在这里起航。另一部同名电影。

据甘龙《广州府志》记载,雍正七年,政府特使王士军在天子码头修建了金日亭,用于接待官员。官员们离开广州时,也在此亭向盛安致敬,然后下船上路。当时,这个码头只供官员使用,民用船只不允许在这里停泊。因其特殊地位,被称为天子码头。也有人认为古人用“千字”作为排号的顺序,它的开头是:“天地黄轩……”,是一号码头,也是最好最大的码头。说起来,这个码头是一个水手建的。

天子码头是广州东堤第一个非常码头。清朝雍正年间,曾被定为清朝中期的官码头,但凡是来广州或乘船离开广州的官员,都在这里登陆。码头前有接待官员的官方接待亭。它是目前广州使用时间最长的码头。自明朝以来,广州就修建了码头。今天,许多古代码头已经不复存在,但200多年前的古代码头仍然矗立在珠江岸边。其次,地理位置适中。唐宋以来,广州一直是对外贸易城市,特别是宋代,经常有几十个国家的船只来这里进行贸易,贸易特别繁荣。海船初来时,有读货宴,出发时设宴告别等例子。所以这个楼是专门为了招待客人而建的,码头是外商用的。而《海山小井》是宋代“阳城八景”之一,离天子码头很近。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在天子码头登陆。鸦片战争爆发后,被皇帝免职,在伊犁入伍,离开广州下船。辛亥革命前夕,清廷派凤山为驻粤将军。他在天子码头登陆不久,就被革命党的炸弹炸毁,为清政权敲响了丧钟。民国时期,一家餐馆有一道菜叫“凤山入城”,即“煎蛋”。辛亥革命之父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多次去天子码头,最后乘船逃往香港。也可以看出天资码头不一般,所以人气很高。

广州外的南关天子码头,以前是个僻静的地方。交易结束后,这里突然变成了一个熙熙攘攘、尘土飞扬的地方。在排列着船帆的码头上,有许多外国和中国的杂处,“梵语”是满耳的。金发碧眼的外国水手和商人随处可见。还有卖外国烟和水果的中国小贩,尖叫着喊着,让人分不清是泰西还是中土。

1.《天字码头 广州第一码头-天字码头 行走广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字码头 广州第一码头-天字码头 行走广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8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