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腾讯副总裁的知名搜索专家吴军陪同她参观了英国和美国的著名大学,包括牛津、剑桥、哈佛、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吴军发现,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开始不开始都无所谓。笑到最后的是一直在跑的人,也就是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人。这也是英美名校给学生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

吴军,清华大学学士、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著名自然语言处理与搜索专家。2002年进入Google,是Google Anti Spam的创始人。参与建立谷歌的中日韩搜索部,是中日韩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师。自2005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董事会董事。他于2010年离开谷歌,加入腾讯,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2012年8月离开腾讯,回到谷歌。

吴俊已申请多项美国及国际专利,著有《数学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等畅销书。

因为女儿吴申请了大学,吴军陪女儿去了英美名校,包括牛津、剑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耶鲁、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宾夕法尼亚、约翰霍普金斯、卫斯理学院、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其中既有常春藤学校,也有著名的文科院校。

调查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加上吴俊自己在学习和从事教育方面的经历和思考,促使他写了一本书:《大学之路——带着女儿在美国选择大学》。

第1部分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输赢不是由起跑线决定的

吴军的弟弟吴子柠也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14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他目前是世界上一家大型半导体公司的CTO。

吴郡的父母经常被问及育儿建议,但吴郡的父母没有任何“秘密”,他们给出的答案通常令人失望——都是中国父母早就知道的,比如“教孩子好好学习”。

吴军和弟弟直到多年后才明白父母的“教育秘方”。吴军的父亲因为家庭情况不能上全日制正规大学,只能利用大学里的工作机会一门一门的补习大学课程。他学习了一辈子,在科学研究方面非常努力,获得了许多国家发明和科技进步奖。最后,他被提升为一所非常看重文凭的大学的教授级研究员。

在吴军的印象中,父母从不应酬,晚上也不看电视,总是有规律的学习。现在,吴军的妈妈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吴军兄弟认为父母的教导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2部分

通识教育可以给你持续跑步的能量

吴军提到,美国名校普遍认为大学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业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在本科阶段,学生应该学习“通用知识”,而不是“技能”。正如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所说:

“先生们,如果让我在一所由老师管理的大学和一所没有教授和考试、允许年轻人在一起生活和相互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之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很多聪明、好奇、有同情心、有眼光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即使没人教,也可以互相学习。他们相互交流,学习新的思想和观点,看到新的事物,掌握独特的行为判断。”

在英美很多著名大学,本科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比中国学生少,但知识面广得多,社会阅历更丰富,综合能力更强。这就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好处——让学生认识世界,有能力应对复杂的生活,有信心实现自我价值,这将给学生的长跑带来持久的后劲。

在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年薪已经算进去了。在排名前十的大学中,除了工科强的斯坦福大学和商科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其余都是理工大学,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佐治亚理工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不在其中。

但对比15年后的薪资情况,那些通识教育好的大学,比如哈佛、普林斯顿等,已经挤进了前十,超过了以工科和商科为主的大学。虽然收入不是衡量毕业生价值和大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但至少可以说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中,耶鲁特别强调艺术和艺术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在耶鲁,本科生三年级以后才选择专业,只要选择36门课程就可以毕业,而不是做毕业论文。因为学校不想让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备考上,耽误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耶鲁学生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课外活动上,因为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如战斗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如果你去了耶鲁,不学这个,你就失去了在那里学习的意义。

哈佛强调其本科教育是“非专业预科”,也就是说一个本科生可以对商科和金融学感兴趣,选修这方面的很多课程,但哈佛并没有授予TA所谓的商科或金融学本科学位。

和耶鲁一样,哈佛不强调考试成绩,会给大部分学生a,学校希望向学生透露一个信息,你的学习足够优秀,你要关注课程之外的东西。

普林斯顿的学生无论最后拿到哪个学位,都需要修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及基础科学课程。

甚至在科技新人才丰富的斯坦福本科,也进行通识教育。学生必须完成九个领域的必修课,包括文化与思想、自然科学、科学与实用科学、文学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宗教思想。

所以很多美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因为通识教育,很多领域都很擅长,虽然毕业后只有一两个学位。在书中,吴军举了他的谷歌同事科恩博士为例。

科恩博士在本科时学习音乐,但在博士时转到了电气工程。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和同事一起创立了著名的语音识别公司Nuance。卖掉公司后,他进入了谷歌。从谷歌退休后,他又去了一个乐队演奏。美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在中国很少。

第3部分

教育是“导出”,使热情和兴趣相适应,相联系

促使吴军写书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的亚洲高中生和中国的高中生申请美国最好的大学越来越难。

吴军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理念不同,或者说对教育的意义理解不同。在书中,吴军举了一个例子:

1998年,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关颖珊与美国15岁的高中生特拉·里平斯基争夺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决赛中,经验丰富的关颖珊因为紧张而失误,最终获得亚军。利宾斯基发挥正常,没有压力,获得冠军。赛后,两人都接受了采访。李宾斯基说:“我本来想掉头就掉头,结果是我状态最好。”。关颖珊说,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和奶奶...为了报答他们,我想好好利用他们。

吴军认为,这两段话反映了中美教育的差异:亚洲父母给孩子太大压力,很多中国学生学习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出于真正的兴趣。很多人上大学是为了拿毕业证,拿到毕业证就意味着考试生涯结束了,不用学习一辈子。

但事实上,如果你想进入哈佛这样的学校,最重要的是热爱学习,有很强的动力和自我意识,成为所有学科中最优秀的人。哈佛希望招收世界各领域顶尖人才,如马友友、林书豪、娜塔莉·波特曼等。无论哪个领域哪个尖子生,只要学习不太差,哈佛肯定会录取。

“为了进哈佛而进哈佛和因为求知欲进哈佛是两回事。前者的人生巅峰在离开哈佛的那一刻结束,后者的人生在离开哈佛之后才刚刚开始。”

吴军在书中说,有了通识教育的基础,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两点:1。服务社会的意愿;2、对事业的热爱程度。这两点其实都提供了一个东西:热情。

事实上,英美名校在提供通识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相当的自由和包容找到合适的方向和兴趣。

美国学生对成功的定义是多样化的,一些在亚洲人眼里吃力不讨好的职业,比如记者、低层次的地方官员、医疗、工会、参军,正是很多哈佛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每年,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有一年,学校邀请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引起了很大争议。就连当时的纽约市长也不太高兴。为什么哥伦比亚大学坚持这么做?因为学校认为,要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天的世界领袖,就要让年轻人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倾听不同的声音。

耶鲁大学是美国大学中最自由的学校。越南战争期间,许多年轻人因为反战而跳过兵役。美国政府要求大学不要接收这些学生,但耶鲁大学以学术特权的名义坚决抵制政府的要求。于是,耶鲁有了一个在越南战争中逃避兵役的总统——克林顿。耶鲁很清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领导者,不能用老人的观点禁锢年轻人的思想。

教育的英文单词是“educate”,源自拉丁语单词“educare”,意思是“派生”。

所以这些代表世界顶尖教育水平的英美名校,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引出孩子心中隐藏的智慧。一旦学生有了终身学习的热情,别人的教育就完成了。

1.《明日的世界 清华博士为女儿访遍英美名校后发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日的世界 清华博士为女儿访遍英美名校后发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8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