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5月26日,曾在卡特政府内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的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博士辞世,享年89岁。 布热津斯基博士生前曾为中美建交和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美国工作期间,我曾多次采访布热津斯基。 较之基辛格,曾在卡特政府内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的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博士在同我谈论中国时显然更具锋芒。 与基辛格一样,布热津斯基在华盛顿的办公室也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总部大楼内。2013年3月7日下午,我和同事李博雅就在布热津斯基的办公室内对他进行了专访。 当时,1928年3月28日生于波兰华沙的布热津斯基还差20天就满85周岁,但身材修长、相当清瘦的他步态矫健,反应机敏。我在寒暄后首先问他:“您是怎样保持得这样健康?”布热津斯基笑着反问说:“不这样又怎么行?!” 布热津斯基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老照片。他特意向我介绍了一幅为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家宴的照片,照片上有邓小平的亲笔签名,签名日期署为“1979年1月31日”。那幅照片的下部摆放着2004年1月9日布热津斯基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196旅的照片。布热津斯基还特别介绍了另外一幅照片,那是2010年7月14日,布热津斯基夫人艾米莉的雕塑作品《森林斜纹》落户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情形。 专访开始前,已经落座的布热津斯基突然起身,从里屋的大办公桌上取来几张打印资料和一支录音笔。采访开始后,他便和我们一样开始录音。 从即将召开的中国“两会”,到中美关系走向,从美国亚太政策的“转向”,再到对两国领导人的政策建议,有备而来的布热津斯基侃侃而谈。 谈到对于今后发展中美关系的建议时,布热津斯基说,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就是双方领导人应该经常见面,能以友好和私密的形式交谈。在天安门和白宫前的仪式性的活动并不足以发展双边关系。双方必须严肃地讨论我提出的这些双边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中国的一名老朋友,我想我有资格这样说,因为我对中国领导人是友好而直率的。 在此后多个场合,我都听到布热津斯基重申这一看法。事实上,从2013年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会晤”,2014年北京中南海“瀛台夜话”,2015年“白宫秋叙”再到今年的海湖“庄园会晤”,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形式创新的密切沟通与布热津斯基的上述政策建议相吻合。 在专访中,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问题。他拿出事先准备的资料,点名引用了几家中国媒体的言论后说,我认为,美中两国进入了一个阶段,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会伤害双边关系,两国都不会受益。目前,双方解决问题的意愿还不强烈,两国间的交往出现了消极的趋势。我们必须克服当前的困难。因为气氛上的不友好,是双方敌意和冲突的开端。这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 我们此后的相关报道如实、客观地表述了布热津斯基的主要观点。 专访结束后,我向布热津斯基呈上《美国与世界》一书。这是一部对布热津斯基与同样曾经担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的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于2008年春季对话编辑而成的专著。作为民主党人,布热津斯基在积极发展对华关系问题上与作为共和党人的斯考克罗夫特有着共识。 看了一眼题为《美国与世界》的专著,布热津斯基极为机敏地在该书扉页为我题词:“致温宪:让我们共同思考中国与世界!”他还特意在“中国与世界”字样的下面划了一道重点线。 2014年11月3日晚,来自中国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音乐厅为近两千名观众奉上了一场绝佳的听觉盛宴。在如潮般的观众中,我再次见到86岁的布热津斯基和他的夫人。表演结束后,布热津斯基对中国艺术家们的高水平表演予以高度评价。
1.《布热津斯基 追忆布热津斯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布热津斯基 追忆布热津斯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3652.html